公元1895年出生的名人介绍(14)
131、张化南
  张化南,1895年生于河北省隆平县莲子镇。这是一处地势低洼、夏秋多雨的小乡镇,因盛产莲藕又名莲子坑。当年父亲把年幼的儿子张化南送入私塾时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他成为莲子镇一个守本份的教书先生。而多年之后,张化南却毅然投身于爱国斗争的洪流之中。1915年张化南考入直隶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当时学校中,国文教员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桐城派,不问时势与世隔绝的倾向非常严重,但张化南坚持正义感和为社会分忧的做人态度
(18951944)
132、张文生
  张文生(1895~1985)名文生,字明霞本县东关人。童年时代,就读于东关赵儒初私塾,与胡笠僧同学。后考入大荔陕西省立第二师范,1917年毕业归里,任教于西关第三国民学校。1920年,于右任在第三国民学校的基础上,创办“民治小学校”,张文生于1928年代理该校校长。1924年,于正式聘为校长至1934年冬。旋任斗口村农事试验场、民治学校常务董事,兼办于在陕之有关事务。期间,曾负责民治学校扩建工程总
(18951985)
133、马锳
  马锳(1895——1975年)字幼坡,1923年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四期毕业。1932年至1937年任滇越铁路-总局少将局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马锳被调任第六十军参谋处长,后又代理参谋长,参加了著名的台儿庄战役、武汉保卫战、崇阳会战等。由于马锳战功卓著,1945年初又升任第一方面军中将参谋长。1949年12月9日跟随卢汉参加云南起义。
(18951975)
134、俞龙孙
  俞龙孙(1895—1991) 男,编剧。浙江嵊县城关镇人,祖籍上虞。俞8岁能书,蜚声乡里。1923年,经蔡元培先生介绍赴新加坡任教,并创办了国际幻术学院。1939年在印度与著名画家徐悲鸿联合举办过书画展,誉称“徐画俞书”。解放初回国定居乐清市。俞自幼爱好戏曲,在南京就读时校方进行音乐考试,他别出心裁地选京戏《打棍出箱》一曲应试,因音韵浓、声情佳而获95分高分。1917年前,他在嵊县城关镇药王庙戏
(18951991)
135、伍诚仁
  伍诚仁伍诚仁,字克斋,又名宝瑜,浦城城关苏处衕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生,民国4年(1915)县立第一高级小学堂毕业后,赴广东加入粤军第一师,民国12年入广东西江陆军讲武堂。次年5月5日,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任第三队分队长。毕业后,曾任教导团第三连见习官、代理排长,第四军补充团二营营副兼五连连长、黄埔军校步兵军官团八连连长等职。民国15年参加北伐战争,同年6月任第一补充团一团二营营长,10月
(18951970)
136、张华
  张华(1895-1929),字冠军,又名中冕,别名子余,钟祥洋梓人。1915年武昌高师毕业后,去日本早稻田大学主攻法律。 1919年初,张华从日本毕业回国到汉口,任《湖广新报》主笔,从此以该报为阵地,抨击时事,号召革命。 1921年9月,张华被选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领导成员,曾和包惠僧、项英、林育南、施洋等一起领导了武昌余家棚铁路工人、汉口人力车工人、汉阳钢铁厂工人的-斗争。
(18951929)
137、廖竞天
  廖竞天(1895~1983),字明哉,两河乡下鲁荐村(今鲁水村公所鲁水村)人。廖竞天幼年在全县高等小学堂读书,毕业时便大胆向县参事会议长蒋韵清呈递了一份请求创办全县中学的报告。旋经县参事会研究采纳,决定由县知事张东烈亲自主持筹建工作,民国元年(1912)秋建成开学,成为本县最早的一所中学。民国6年廖竞天在桂林的桂山中学毕业后,东渡日本留学。先进东亚预备学校补习日语3年后,才考入日本商科大学读书。他
(18951983)
138、张亚巨
  张亚巨,原名允,字执中,留学德国时改名亚巨,字仲生,湖南省临湘县源潭镇东冶村人,1895年2月2日生。世代务农,家道小康。幼时聪颖好学,深受老师称赞。1915年,张亚巨考入临湘县高等小学;1919年毕业后,他立志工业救国,前往武汉考取湖北省甲种工业学校。1922年7月毕业,他没有回家,而是留在武汉补习德语。1923年3月初,他远涉重洋,赴德国勤工俭学。这年秋,张亚巨进入普鲁士高等工业学校后,因经济
(18951927)
139、丁有和
  丁有和(1895~1961)艺名丁大汉,肥东县黄粟乡大李集人。自幼随父学艺,15岁起唱门歌,后唱板凳头戏,走村串乡卖唱,借以糊口。成年后,自编自唱庐剧,能兼演老生、小生、老旦、小旦几种角色,并以唱腔圆润甜美、做功生动细腻而受到农民喜爱,遂成庐剧名角。民国11 年(1922 年),丁有和购置一批服装行头,吸收邹五、陈仁贵等,创建丁家班,自任班主,领班在江北东部农村演唱。他擅长小花脸、老生行当,在扮演
(18951961)
140、刘髯公
  刘髯公(1895—1938) 字仲儒,直隶(今河北)武清(今属天津市)人。回族。曾充当清新军士兵,法国驻华使馆文书,和天津法租界工部局侦探长。1924年与段松坡、薛月楼合作,创办《新天津报》,以平民化”、敢说话为标榜。为了迎合读者的趣味,试行“评书上报”,以整版篇幅连载《三侠剑》等长篇评书小说,扩大报纸销路,行销远及东北、西北各地。此后还陆续发行了《新天津晚报》、《新天津晓报》、《文艺报》 (三日
(1895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