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94年出生的名人介绍(20)
191、胡式禹
  胡式禹(1894~1943)字季孟。唐县西大洋村人。1918年8月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步兵科,1922年7月毕业后至东北军,历任排长、连长、副营长、团部副官等,参加过第一、第二次直奉战争。1928年任东北军边防司令长官公署军令厅参谋,是年春回乡探亲,得知妻侄、中共唐县特支书记刘墨精被捕入狱,即多方营救,终使刘墨精出狱去南方从事革命工作。是年7月至12月,胡式禹积极参与筹划东北军易帜事宜。193
(18941943)
192、吴秀峰
  吴秀峰(1894~1970年),云霄城关人。自幼博学强记,民国6年(1917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先在鼓浪屿毓德女中任教,后应厦门华侨曾氏聘请,任侨立培英学校校长。任教期间,开始钻研医学,利用教务之余,浏览医书,对《金匮要略》等经典名著悉心研读。民国15年,辞职返云,从此潜心歧黄,勤研医籍。亲友知其技,踵门求诊者日众。因刻苦学习研究理法方药,洞察其精微,在临床治病中,能明辨虚实,
(18941970)
193、马致远
  马致远(1894~1940)高阳庞家佐村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7岁丧父,每日拾柴打草,帮助操持家务。16岁时,同大哥一起进本村木工厂学工。白天学木工以糊口,晚间在本村开明绅士齐竹山开办的“半夜学堂”读书。1912年经同乡介绍,赴法国叶铺哈费尔非斯沟斯人造丝厂做工谋生。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工厂倒闭,随之失业。先后靠做绿豆菜、豆腐干、当装卸工等为生,后进累斑丝厂当学徒。在累斑丝厂曾组织工
(18941940)
194、沈国良
  沈国良(1894~1987),字高袍,永定县湖山乡里佳村人,15岁往漳州保生堂拜名师胡伯良学医,经7年苦学,扎下深厚的中医学功底。民国5年,国良别师到平和县秀峰村创办保生堂,民国15年前往漳州竹林参药行、平和山格沈李济等药行开诊。民国25年,他远渡重洋,到马来西亚吉林丹的永生堂开业行医。抗日战争爆发,他积极参加华侨爱国团体,带头捐资支援祖国抗战,被推选为筹赈祖国难民委员会委员。民国32年,他毅然回
(18941987)
195、张铭西
  张铭西(1894~1980)张铭西,长沙县清泰都阳西水塘(今属福临镇)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生。7岁读书,11岁人长沙县私立隐珠学校中学部,三十四年人长沙高等实业学堂机械科。1914年毕业后先后任汉口谌家矶造纸厂、扬子机械厂、湖南造币分厂、长沙黑铅冶炼厂工程师、科长等职。1920年,应同学李国钦之邀,任上海华昌贸易公司远东分公司机械部工程师,办理机械器材进口业务。1926年他去汉口任平汉铁路
(18941980)
196、郭其祥
  郭其祥,乳名发,字仁长,仙夹乡龙湖村人,生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父信春,擅长拳术,能治疯伤疾病,在厦门创办春生堂疯伤药酒行,远近驰名,家道遂臻小康。其祥少年时在乡中读私塾,性豪爽,好交游。民国2年(1913),南渡马来半岛,在新加坡、蔴坡之间经商。曾经以扶弱抑强,代抱不平,为当地侨胞所称赞。6年,在蔴坡参加孙中山创立的中华革命党。8年回国,与堂兄仁斋、堂侄礼宗整顿春生堂药酒行,营业有所发展。
(18941936)
197、赵锦雯
  赵锦雯 (1894--1965),中将,又名锦文,号雨金,云南昆明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6期工兵科毕业。1949年任云南绥靖公署中将参议,同年12月9日在昆明参加起义。1920年任云南讲武堂韶关分校教官兼驻粤滇军连长,1921年任粤军第1师军官教育班教官,不久调任粤军第1师4团2连连长,1924年任黄埔军校中校工兵教官,1925年10月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1师2团参谋长,1926年5月任黄埔军校管理
(18941965)
198、赵渭滨
  赵渭滨(1894-1938)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1军122师参谋长原名渭宾,字象贤。男,1894年出生,四川成都人。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赵渭滨任第41军122师参谋长,随川军出川抗日,参加平型关战役。后转战于山西娘子关、芹泉、榆次等地,给日军以重创。1938年1月,赵渭滨随部由山西转赴山东临城(今薛城区),参加徐州会战。3月上旬,日军矶谷师团由津浦线向南进犯,企图攻占徐州,赵渭滨随部固守滕县。3月1
(18941938)
199、曾稳
  游击队老交通员曾稳,德化县葛坑乡漈头村人,生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及长,嫁到十字格村,后丈夫被土匪杀害,3个儿子被土匪贩卖,下落不明。1942年,中共福建省委、闽浙赣游击队在戴云山区开辟游击区。次年,省委及游击队负责人黄扆禹、林大蕃、吴天亮、毛票等率队到永(泰)德(化)仙(游)边界活动,经常出入十字格村。曾稳倾向革命,担任游击队交通。当时游击区遭到国民党严密-,经济给养非常困难。曾稳省吃俭
(18941958)
200、宋还吾
  宋还吾(1894—1938)原名宋锡珠。成武县郜鼎集村人。教育家。出生于书香之家,父亲是清末秀才。1918年从山东省立第六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次年,参加了“五四”运动。192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文学专修科任主任教师,常向学生宣传新思想。1926年春,率领部分学生,奔赴广州,参加北伐战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从武汉到北京,初在北京香山慈幼院任教,后筹办《华北中报
(1894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