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92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11、阎敬铭
  阎敬铭(1817~1892),字丹初,清末朝邑县(今大荔县)人。他形容猥琐,气貌不扬,脸象枣核,眼一大一小,身材不满五尺。考中举人后,去参加知县选拔。主选官见相,厉声呵斥:“出去!”道光二十五年(1845),他考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后任户部主事。咸丰十一年(1861),经代理湖北巡抚胡林翼和继任巡抚严树森推荐,朝廷委任他为湖北按察使。一天,湖广总督官文的一名副将,率领几名亲兵,闯入武昌城外一户
(18171892)
12、杨班侯
  杨班侯(公元1837-约1892?),本名钰。永年广府南关人。杨露禅次子,相貌清矍,富有臂力,自幼得父真传。有宿慧,多心得,善距踊,类猿猴,精太极大杆术,得其拳法之奥,坊间传闻能以空击人。咸丰时,进京随父传拳。光绪年间,杨在瑞王邸为教师。当时有雄县刘某,精技击,善硬功,体干魁梧,赳赳然武夫也。尝以掌击巨石,立碎,以两指挟制钱十枚,捏之皆碎,两臂之力何止千斤。杨在王府为师,名噪一时,刘某忌之。一日,
(18371892)
13、郑思齐
  郑思齐(1835—1892)字正思,号济东。郑文瑞长子,郑观应兄,出嗣伯父郑文经。例贡生,江苏候补道。名香山买办。娶平岚容氏为正室,蔡氏、叶氏、劳氏、华氏、陈氏、林氏、李氏为继室。清咸丰二年(1852)与香山名买办徐润、许兴隆三人同在上海英商宝顺洋行师从郑观应姻亲,曾寄圃学经营蚕丝和茶叶生意,当买办学徒。咸丰十一年(1861)后在宝顺洋行九江办房任事。同治六年(1867),宝顺洋行关闭后直接转入旗
(18351892)
14、李桓
  李桓(1827~1892),字叔虎,号堂,今汨罗市高家坊镇人,李星沅之三子。县试、府试均居第一。清咸丰五年(1855),任江西广饶九南兵备道,后调南昌办理省城巡防事务,次年兼署按察使,不久改任督粮道。当时江西清军经常索饷闹事,李桓增辟饷源,多次出面安抚军心。他积极改善捐谷、捐饷、义仓、漕米等管理办法,使平民受惠,粮饷有着。同治元年(1862),改任江西布政使兼巡抚,整饬财政赋税,制订抽厘规章,定点
(18271892)
15、郑廷江
  郑廷江(1838—1892)字啟在,号秀山。祖籍三乡雍陌村。郑观应同宗叔父。清封通仪大夫,赏戴蓝翎,赏换花翎,三品衔,候选郎中。名香山买办。19世纪50年代在上海成为一名成功的买办,是英商上海新德洋行买办。清咸丰八年(1858)接济远离家乡来到上海学贾的17岁的郑观应寓居。因观应“家贫服贾”没钱专攻英语,其一方面教观应学习英语,一方面在新德洋行安排“走奔之劳”的工作给观应做,当自己助手,并支付观应
(18381892)
16、周崇傅
  周崇傅(1830~1892年),今零陵区何仙观人。系明朝户部尚书周希圣第九世孙。光绪元年(1875年)大考,改官中书,旋以军咨祭酒,随左宗棠进军天山南北,收复新疆。光绪七年(1881年),又随左宗棠到江苏、沙丘江,整饬盐纲。左宗棠辞去两江总督后,他退归故里,被聘为蘋洲书院山长。新疆建省后,清廷又任周崇傅为喀什噶尔兵备道要职。到任后,辛察施政。被0臣诬告,清廷不辨真伪,诏令自省,罢职受刑。-难当,蒙
(18301892)
17、来夫人
  来夫人(1816~1892),女,今云溪区云溪乡人。刘呈规之妻。35岁时,被诰封为荣禄大夫的刘呈规逝世,其子刘兆梅仅11岁。至今保存在云溪坪田的牌坊,即是她的纪念碑。丈夫死后,她在守寡育孤中,对儿子“必就傅名家而严其程度”,朝夕督责。其子刘兆梅后为举人、进士、户部主事、知府、知州,并且总理左宗棠甘肃营务处。无论富贵极盛之日、精力衰颓之年,她从不“颐使婢仆”,而坚持勤俭持家,爱惜“寸缕寸菽”,“
(18161892)
18、黄维清
  黄维清(1841~1892年),字守卿,号直廷,佛灯堡(现属怀城区)谭勒村人。幼年勤敏好学,应童子试七场皆列榜首。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中举,光绪三年(1877年)中进士,录用知县职,点任直隶,因水土不习,改授广东增城知县,后历任阳江、恩平、澄海等县正堂。黄维清为官清廉,忠于职守,关心乡梓。光绪十一年(1885年)怀集大水,黄主政于外县,但关心县内灾情,向上禀述实况,致上宪发款八千金并委其回乡
(18411892)
19、蒋其章
  蒋其章(1842~1892.2.13),别名蒋芷湘,字子相,号公质,又号质庵。祖籍安徽歙县,浙江钱塘县商籍。杭州府学廪膳生。1870年乡试中举人,1872年出任《申报》第一任主编,约在1875年即已离开《申报》;光绪三年(1877年)参加丁丑科殿试,登进士第三甲第49名。同年五月,经吏部掣签,授即用知县。1879年至1883年出任甘肃敦煌知县。后期在山东巡抚幕府及在济南交游。工诗文,翻译中国人近代
(18421892)
20、蒋光焴
  蒋光焴(1825—1892),字绳武,号寅昉,亦号吟舫、敬斋,海宁硖石人。其祖开始藏书,至光焴收罗尤勤,历经三代,共得各种图籍数十万卷,藏于衍芬草堂,与别下斋齐名。清咸丰七年(1857),太平天国兵临江南,光焴把所有藏书60多箱橱,迁移到海盐澉浦西涧草堂。不久,又携书辗转溯长江而上,直至武昌,千里迁徙,以避战火。同治三年(1864)江浙安定后始运回家乡。当时,江南一带藏书绝大部分被毁,惟衍芬草堂所
(18251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