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91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21、秦焕
   秦焕(1813~1891) 字文伯,江苏山阴(今淮安)人。清咸丰十年(1860)进士。曾任户部主事、工部宝源局监督、员外郎、郎中等职。光绪五年(1879),授桂林遗缺知县,六年补桂林府。时临桂县因清查粮赋操之过急,引起县民反抗,焕单骑前往劝阻,事态得以平息。八年调任梧州知府,坚决阻止法国人建教堂。十一年复任桂林知府,兼盐法道。中法战争期间,因援助围攻谅山有功加封二品衔。是年,适逢漓江洪水暴涨,
(18131891)
22、索绰络·宝鋆
  宝鋆(1807年-1891年),字佩蘅,索绰络氏,满洲镶白旗人,世居吉林。道光十八年进士,授礼部主事,擢中允,三迁侍读学士。咸丰时曾任内阁学士、礼部右侍郎、总管内务府大臣。同治时任军机处行走,并充总理各国事务大臣、体仁阁大学士。与恭亲王奕訢、瓜尔佳·文祥等自同治初年当枢务,洋务运动时期中央的主要领导者之一,造就同治中兴。光绪年间晋为武英殿大学士。卒谥文靖,入祀贤良祠。宝鋆为道光十八年(1838年)
清朝兵部尚书(18071891)
23、张法皋
  张法皋(1830-1891)字玉柯。少从母教,亲邻睦友。乐于助人,闻名乡里。勤奋好学,尊师重道。清咸丰壬子(1852)乡试中举。同治元年(1862)选天长县训导,因母丧守孝,未赴任。同治四年(1864)授婺源县教谕。时值兵燹,文风难振。法皋赴任不久,即重新整理著称于世的紫阳书院,一面劝召士子,一面亲授课业。虽时局不定,而从其游学门生却日益增多。其中较优秀者有江廷燮、余文蔚等。文蔚家境贫寒,衣食难全
(18301891)
24、贺寿慈
   贺寿慈(1810~1891),字云甫,今临湘市坦渡乡人。清光绪初年任工部尚书。道光二十一年(1841)登进士。初授吏部主事,旋升员外郎,继任军机章京,并受命监督户部财政。当时有人检举通州粮库亏空舞弊一案,牵连很多人。他会同通州知州,一夜之间即查清,妥善处理,上下皆为之一震。他为官清廉正直,受皇上器重,升为礼部左侍郎。后奉命至顺天府、定州视察科考。时捻军得知定州兵力空虚,计划攻城,知州王兰广知难而
(18101891)
25、陈子敬
  陈子敬(1837—1891)字希夷,本县横沔人。清光绪年间曾应召入宫,教授醇亲王学琵琶,当其离京返乡时,皇帝曾赐于“天下第一琵琶”称号,誉满全国。陈子敬为人朴实无华,平易近人。每由横沔步行至上海,总是肩背琵琶沿途为农民演奏,成为乡民的良友。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出版的李芳园编的《李氏琵琶谱》一书中,《陈随》《将军令》等乐曲上均有“南汇陈希夷子敬校”字样,江南丝竹名曲之一《锣鼓四合》亦其传授。
(18371891)
26、刘溎年
  刘溎年(1821-1891),字树君,大城县刘固献人。清咸丰十年(1860年)考取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同治元年(1862年)任翰林院编修。四年(1865年)会试任同考官。五年(1866年)四月升为侍讲。八年(1869年)正月转任侍读,九月初七授予广东惠州府知府。惠州地方民风强悍,刘溎年任职3年,没有发生过一起殴斗、抢劫案。任上,重修了《惠州府志》。十一年(1872年)五月奉调潮州府代理府事。他创
(18211891)
27、谢有道
  谢有道(1814—1891),号玉田,百都街人,保举文职,咸丰六年(1856年)任六蓬西乡团团总。次年(1857)年八月,黄方贵、谢四,集众数千攻西乡团(今百都),谢有道尽职保乡,率团抵御,不能取胜,群众逃入观音岩躲避。黄方贵仗着人多势强,日夜围攻,岩破,百姓受害不少。 谢有道及吴玉贵2人,冒险潜至县城,向军功简超类求救,调集县城附近各乡团练前去解围,自秋至冬-数月,互有重大伤亡,最后得胜,擒获黄
(18141891)
28、汪瑔
  汪瑔(1828—1891)清代学者。字芙生,号无闻子,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客居广东番禺(今广州)。为汪精卫之叔父。幼随父宦游广东,寄籍番禺。成年后历佐郡县幕。在曲江县幕时,法军围城近一年,汪瑔献计焚敌舟,城赖以保全,遂聘入藩司幕。时潮州灾,有司发库银二千两赈济,然虑于部例,久未敢报。汪瑔以“税契奇多积余,非正赋,可以备非常时期之用”为由上报,朝廷果不问。此后各县水旱灾荒,均依此例赈库银,便利救民
清代学者(18281891)
29、湛率彝
  湛率彝(1825~1891),字旺发,号清芳,今平江县梅仙镇人。幼攻八股,屡试不第,乃立志学医。36岁著《医宗会要》4卷,10余万言。寓梅仙应诊30余载,浏阳、修水、通城、岳阳等县来求医者络绎不绝。不少沉疴痼疾,皆可妙手回春,民间有“活神仙”之称誉。他对前人的医学成就,不断研究并有创新。曾综合运用清代名医杨玉衡以升降散为主体的16方,治疗历次流行热病,起死回生者甚多。光绪十五年(1889),他以3
(18251891)
30、张之和
   张之和(1820~1891),今贾镇张榆林头村人。自幼读“四书”,17岁随外祖父学医,22岁独自应诊。精外科,自制“拔毒生肌散”、“消肿膏”等,疗效显著。其子瑞生尽得其传,著有《药性巧合》。其孙跃普继承家传,医术益精,曾于1892年(光绪十八年)、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1910年(宣统二年)受三任知县“名高和缓”、“道佐歧黄”、“能除沉疴,药到回春,济世活人”的赠词。-传人张秀玉,创制“阳
(18201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