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91年出生的名人介绍(25)
241、孙裴谷
  孙裴谷(1891―1945),号裴谷山人,原籍揭阳京冈乡(今属揭阳经济开发试验区),出生于榕城。孙早岁从名画家杨柳芳、林亦华习画,与林天均、王逊等同窗。时海派画风传入岭东,裴谷因而也研习黄慎、任伯年的人物画。在榕江师范毕业后,应陈颉龙之请,赴新加坡端蒙中学任美术教员;继而筹办星洲美术学院,并任院长。民国7年(1918年)在星洲举行画展,博得各界好评。民国13年因母病回国,先后担任揭阳一中、惠来一中
(18911945)
242、王志成
  王志成(1891—1941)湖西专署贸易局局长微山县昭阳乡东楼村人。1934年参加革命,193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沛县党组织领导下,组织发动渔湖民群众进行反封湖、反挖河等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买枪拉起一二百人的队伍,自任队长。1940年7月,任中共沛滕边县委军事部长。同年8月,湖区五县对敌斗争指挥部成立,为指挥部领导成员。1940年底,丰(县)沛(县)鱼(台县)3县游击大队成立,任大队长。
抗日英烈(18911941)
243、赵昌运
  赵昌运(1891~1970),字鸿钧,土家族,湖北利川谋道镇太平人,辛亥革命志士。赵昌运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小时给人当过帮工。1907年,其父赵学纲带领乡民攻打支罗天主教堂,祸及昌运。造成赵昌运无法再在太平安身,赵昌运只好沿途乞讨至武汉,承施鹤同乡会保荐,入武昌警察署当巡察,受到革命思想影响,1909年经警察署同意,到陆军小学堂补习文化一年半。1910年7月加入共进会。1911年10月10日在武昌
(18911970)
244、刘惠新
  刘惠新(1891-1981),生于湓城街道东街一农民家庭。幼时上过小学,15岁到豆腐店当学徒。成家后,开小杂货店,生意越做越大,至民国1j,发展成为全县有名的刘恒昌大商行。除销售布匹、百货、油盐外,夏季收购芝麻,冬季收购皮油。到抗战前,积资近万元,至解放前夕,尚拥有数千元资本。被推为县商会委员、布业公会理事。县城解放时,他第一个打开店门,燃放鞭炮迎接解放军。大军南下,县城军队云集,需要大批粮食物
(18911981)
245、何侠
  何侠(1891—1968),字时杰,号十年磨剑室主,湖寮镇双坑村人。父子纶,系清末福建马尾船政局驻香港代表。他于清宣统三年(1911)由胡汉民、邹鲁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旋即参加三月二十九日黄兴领导的广州起义。民国5年(1916)4月,经孙中山保送到云南讲武堂学习军事,结业时,滇军首领蔡锷将军赠一副对联给他:“誓师伏波庙;倚马剑门山。”民国6年出任孙中山大本营元帅府参军。孙中山任大总统时(1921年
(18911968)
246、魏玉杭
  魏玉杭,1891年生,贫农出身,原籍临邑县徐家店村。18岁时,因贫未婚,到陵县四区三洄河村入赘,改名魏玉杭。因岳父家境贫困,他只得靠在集市粮食中过斗“撤合子”以助生活。1942年,陵县的抗日形势处在相持阶段,日军的频繁扫荡和推行的治安强化运动,给抗日军民造成极大困难。农历的8月22日清晨,魏玉杭照例去神头集。刚出三洄河村,迎面碰上了前来扫荡的日伪军,他回头就往村内跑,敌人紧追不放,在无法脱身的情况
(18911942)
247、张仲田
  张仲田(1891-1983),太和县城郊张湾人,主任医师。张仲田幼时随父学习祖传治疗骨伤的医术,20岁便成为方圆百里著名的正骨妙手,被群众称之为“张半仙”。张仲田先生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对贫富患者,他一视同仁,一样精心治疗。对贫苦农民,尤不讲价钱,极少收费。一次,一个驻军司令之子腿跌成粉碎性骨折,数处医治无效。张仲田为之手术,骨伤痊愈。这位司令连称张仲田“真乃活神仙”,欲以重金酬谢,张仲田
(18911983)
248、邓崇斌
  邓崇斌(1891-1925),号佑文。寨沙镇仁里村人。少年时就读于榴江怀英书院,后考入桂林陆军小学,三年后升送武昌陆军中学,曾参加辛亥革命,因学业未成,又擢送清河军官预备学校,调赴奉天见习,期满转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即参加江西都督李烈钧在江西领导的讨袁护国斗争。1916年3月15日, 广西督军陆荣廷通电讨袁护国,即派将领沈鸿英等率部挺进湖南,击败袁军曹琨部,攻占长沙。是年夏天,邓崇斌由赣入湘
(18911925)
249、杨化昭
  杨化昭(1891~1951)字德敷。容城北河照村人。杨继盛第十三世孙。曾先后就读于本县高等小学、定兴姚村陆军小学、北京清河第一陆军中学。1912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步兵科。毕业后入选袁世凯模范团第一期受训,未几任连长。江浙战争时任第二十四混成旅少将旅长,战后辞职。后应河北省政府省长孙岳之邀,出任省警务处处长兼天津市警察厅厅长。1928年任南京政府参谋部中将高参。中原大战后,蛰居北平(今北京)
(18911951)
250、刘廷芳
  刘廷芳(1891—1947),字亶生,永嘉城区(今温州鹿城区)人。少年就读温州艺文中学,后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曾多次撰文于上海新闻报上,批评教会学校办学宗旨和管理措施不当,尤对西洋教士藐视中国文化深表愤慨,主张应延请教育专门人才为教会办学。后为金陵神学院教务长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所赏识,引为同道,遂成莫逆,乃安排留学美国,先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教育和儿童心理学,获哲学博
(1891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