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86年出生的名人介绍(11)
101、胡敦复
  胡敦复(1886-1978)江苏无锡人。早年入南洋公学外院、中院读书,因成绩优异而有“神童”之美誉。1907年赴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获理学士学位。回国后1930--1935年任交通大学科学学院数学系主任,被誉为微积分权威,为交大“五大教授”之一。因其胞弟明复、刚复均在南洋公学读书、在交大任教而在交大历史上留下一段佳话。
(18861978)
102、徐统雄
  徐统雄(1886—1947),三河镇汇城村人。原名洞云,“统雄”为孙中山所取名。幼读私塾,16岁南渡星洲随父经商。不久,即独立经营“富华”、“国华”等商业公司。业余自行修学,因智慧过人,能博闻强记,且有心得,故能沉毅通达以处理大事。当时清廷政治腐败,国势垂危,他胸怀救国之志,潜心研究革命思潮,常欲寻机奋起。及揣摩孙中山学说,便即心服。1906年孙中山跟他一见知心,结下深厚友谊,并介绍他加入旅星同盟
(18861947)
103、吕若侃
  吕若侃(1886—1930)字仲陶。莱芜县吕家芹村(今属莱芜市莱城区)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一直秘密与外地党组织进行联系。为筹集党组织的活动经费,他卖掉土地60多亩,用毛驴驮着银钱送往曲阜。1926年秋,在中共党员马守愚(马励明)的帮助下,建立莱芜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吕家芹村支部,并任支部书记。1927年8月,先后在雪野、口镇、孝义、林马庄等地相继建立7个党支部,发展党员60多名。
(18861930)
104、郭新
  郭 新(1886~1959) 马来西亚、新加坡著名侨领,企业家。派名郭书河,字镜川。南阳镇美丹村人。幼时失母,父赴南洋谋生,由祖母、伯母抚养成人,就读于两广方言学校。在老同盟会员朱执信、邓泽如的影响下加入同盟会,与胞兄郭巨川共同支持辛亥革命,为起义筹款奔走于两广和南洋等地。1912年民国政府成立后,任广西钦州厘金局会办。不久赴南洋继承父业,自办郭新父子有限公司,成为巨商。1915年袁世凯称帝,
(18861959)
105、吴和宣
  吴和宣:字鹭芝,安徽怀宁人,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生。陆军中将。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五期工兵科、日本陆军炮工学校及京都帝国大学。曾在北京政府陆军部任职。后任滇军营长,云南讲武学堂教育长,都督府参谋厅第一部部长。后任云南兵工厂督办。1927年任云南讲武学堂副校长兼教育长。曾任云南都督府参谋厅部长、国民政府训练总监部工兵监等职,1947年1月授中将。
106、张子高
  张子高(1886-1976),原名张准,字子高,又名张芷皋,湖北省枝江董市镇人。近现代化学家、化学教育家。中国化学史研究开拓者之一。清光绪十二年(1886)7月14日生。少年时读私塾,清末曾中秀才。光绪二十九年(1903),入武昌文普通中学堂就读。接触新思潮,接受“科学救国”思想。光绪三十三年(1907),中学毕业,曾任枝江县高等小学教员,教授数学和英文。宣统元年(1909)秋,考取北京清华学堂第
(18861976)
107、卢新铭
  卢新铭(1886~1951年),字慕汤,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生于长汀河田,6岁随其父迁居城关,11岁进色纸店当学徒,13岁帮人牧牛,挤牛奶。18岁外出当兵,后赴沙县投靠同乡郭锦堂部队,历任班、排、连、营长。民国十三年(1924)冬,郭锦堂病逝,其弟郭凤鸣继任旅长,卢新铭擢升为团长。民国十八年(1929)三月,红四军入闽,郭凤鸣被击毙,卢新铭收拾残部,逃往上杭,自任旅长。不久,红军攻占上杭,卢
(18861951)
108、史青
  史青(1886—1962)字丹墀、丹池,安陆城关人,1903年留学比利时,为欧洲中国同盟会首批会员。1903年冬,闻孙中山将旅居伦敦,史青立即偕同学四人手持介绍书,拟前往拜见。至比利时后,方知孙中山即将由美国抵伦敦,史青等人即刻在比利时留学生中筹得3000余法郎,准备前往康德黎家中,亲手送交孙中山,不巧未遇。直到1905年春,史青接孙中山信,相约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相见。2月,孙中山到达比利时,史青等
(18861962)
109、吴光杰
  吴光杰(1886~1970),字霖泉,肥东县湖滨乡六家畈人。8 岁入私塾读书,14 岁习艺于家设的糟染坊。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 年),经长兄吴中英引荐,先后入保定陆军幼年学校、保定陆军速成学校读书。宣统三年毕业后,任陆军部机关枪纵队排长。同年秋,武昌起义后,随部队至汉口,毅然加入革命军,在作战中负伤。不久,去南京任陆军部军械司科员,再任陆军部长黄兴的副官。民国元年(1912 年),由陆军部保送
(18861970)
110、莫国华
  莫国华 (1886~1947年),又名莫固,字伯荫,大岗镇莫屋村人。出生于一个封建富有的大家庭,兄弟5人,排行老大。18岁时练就一手好枪法,打雀射鸟,几乎百发百中。20 岁考取清王朝末期生员(秀才)后,受康梁维新变法思想影响,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考读清政府在广州开办的将弁(武职的通称)学堂。学习期间,结识民主革命人士徐维扬等人,以武科学子身份参加孙中山的反清组织。辛亥革命前夕,接受革命组织
(1886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