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85年出生的名人介绍(9)
81、王大鹏
  王大鹏,字云程,1885年出生于海南会同县(今琼海市)龙阁村一个农民家庭。父亲王运洪是个勤劳纯朴的农民,母亲黄氏,是个善良贤惠的家庭妇女。 1911年,王大鹏考取琼崖中学。在学校里,他除了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外,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政治活动。1914年夏,王大鹏在琼崖中学毕业后考入广东书院,1917年他又考取了官费生留学日本。他在日本学习期间,除了按课程规定研读法律、哲学和经济学以外,还重点研
(18851929)
82、张铸
  张铸(1885—?),江苏江浦人。早年就读于南洋公学中院,1905年奉清朝商部委派到英国格拉斯哥大学专习造船专业,获船政学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北京政府交通部主事、技士及技正等职。1921年4月至同年夏任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代理校长,1921年夏至1922年6月任交通大学上海学校主任。
83、孔繁霨
  孔繁霨(1885—1969)字云生。滕县级索镇东龙岗村人。同盟会成员,曾任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常委。早年毕业于山西武备学堂。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东渡日本,入陆军士官学校第八期步兵科学习。同年,在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进行革命活动。1911年武昌起义前,奉同盟会东京总部指示回到山西,与温寿泉、赵戴文等人,策动反清军事行动。武昌起义爆发后,于10月29日举行太原起义,获得成功。太原起义成功
(18851969)
84、古卓伦
  古卓伦(1885—1964) 五桂山桂南马溪村人。京师大学堂毕业,香港现代知名绅商,任香港先施人寿公司司理、香港中山侨0董事、副主席及所属汉文学校校长、平粜仓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山海外同乡济难总会委员兼总干事、保良局总理等职。民国18年(1929)应邀兼任中山县训政实施委员会财务委员。民国30年(1941)12月香港沦陷后,带领香港中山侨0平粜仓管理委员会和中山海外同乡济难会的同事,帮助和赈济大批旅
(18851964)
85、熊炳琦
  熊炳琦(1885—1959) 字润丞,原籍山东济宁,长居天津。青年时入伍于保定,毕业于天津武备学堂炮兵科和参谋学堂(系北京陆军大学前身)。任北京禁卫军二等参谋官,曾三度赴日本考察军事及观操演习等。深得冯国璋之信任,并委以直隶都督府参谋长,江苏都督府参谋长,北京陆军大学校校长,曹锟直鲁豫巡阅使署参谋长。1921年“鲁案”发生后,会同外交使团王正廷去青岛与日本交涉,被任命为山东省省长,胶澳督办。192
(18851959)
86、潘赞化
  潘赞化(1885—1959),字赞华,号世璧,晚号仰聃.西乡(今桐城市练潭乡潘楼村)人。现代知名人士、诗人。潘赞化祖父潘黎阁,曾任清廷京津道台,举家迁居天津。赞化幼年父母双亡,由伯母戴氏抚养。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举家迁回桐城。光绪二十七年,同堂兄潘晋华与陈独秀、柏文蔚等人,在安庆北门藏书楼,组织“青年励志社”,从事反清宣传活动。他们的行动被清廷列为大逆,四出搜捕,潘氏兄弟被迫-日本,潘赞化
现代知名人士、诗人(18851959)
87、郑伯川
  郑伯川(1885~1960),原名铭睿,来安县人。郑伯川幼年开始读书,22 岁考中秀才,废科举后赴南京两江优级师范求学,毕业后受聘任教于武昌高等师范(今武汉大学)。民国15 年(1926 年),他应家乡人士邀请回乡办学,先后任教员、督学及教育局局长。民国18 年至民国26 年,又先后担任安庆女子职业学校教员、安徽省立第六中学教员及潜山县教育局局长,抗日战争开始后回到家乡。民国29 年淮南抗日民主根
(18851960)
88、吴子俊
  吴子俊(1885—1968),名极,泸州会文乡奇桠树人。1905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考入四川省师范学校,1913年毕业后一直在川南师范学堂执教。当时泸州理化师资奇缺,日本教师趾高气扬,漫天要价,各校只好以千元高薪相聘。吴子俊回泸,众人喜出望外,争相延聘。他欣然兼任泸县中学、泸县女子师范学校的理化课,每日往返各校,不知疲倦,尽心尽责。1922年秋,恽代英任川南师范学校校长,辞退许多不称职教师,却
(18851968)
89、周仰云
  周仰云(1885~1964)周仰云,连城旅外华侨中的著名人士之一。清光绪十一年(1885)出生于连城文亨乡一个中产家庭。清沫,家境中衰,仰云入学数年,即弃学赴姑田当学徒,以勤奋机敏,为店主所倚重。后派往广东潮州,负责推销土纸。民国3年(1914)在潮州与友人合股经营颜料商店,主销德国拜尔厂所产染料。时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海上交通受阻,货源短缺,价格涨跌无时,几度折腾,颜料商店宣告破产,大股东依恃政治
(18851964)
90、夏重民
  夏重民(1885~1922),赤坭西边村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其父母将他送广东孤儿院收养。初就读于广州义育小学,后入广州广府中学,因经济所迫,中途辍学,在义育学堂任教。重民鉴于“国人素文弱,民智鄙塞”,于业余参与提倡体育,创设书报社、商业学堂等活动,在社会上逐步树立威信。光绪三十年(1904)十二月,美国胁迫清政府签订的《中美华工条约》期满,旅美华侨十余万人-清政府,要求废约。美国政府拒绝这一正
(1885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