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81年出生的名人介绍(6)
51、王子平
  王子平(1881--1973)河北沧州人义和街人,回族,字永安,武术名家,伤科医生。出身武术世家,自幼习武,擅长查拳与太极。1919年(民国8年)在北京打败在中山公园设擂的俄国力士康泰尔,后在陆军部马子贞部下任武术教练。王子平和佟忠义并称“沧州二杰”,曾被誉为“千斤大力王”。于济南击败日本柔道家宫本后来上海,以治伤正骨为业。曾在精武体育会,中华武术会,王子平暑期武术讲习所和精强武术会等处教拳。 王
中国十大武术家(18811973)
52、瞿世法
  瞿世法(1881—1931),江南巧匠,人们通称他的乳名为阿宝老司,河尾村(属江山乡)人。父、祖都是木匠,到他已是第三代。他天资灵巧,早年贫困失学,只好继承祖业。先后建过江南18个戏台,一个戏台藻井有数十个斗拱,接榫时却不失毫厘。于是名扬远近,上门拜师学艺者不绝。瞿世法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思考,常能出奇制胜。见到家猫推锅盖偷饭,他立即制成锅盖架扣上,使它无能为力。30岁制成第一部脚踏打稻机。那时未
(18811931)
53、刘梦庚
  刘梦庚,天津人,祖籍直隶抚宁县人,北洋政府时期政治家,刘梦庚系中华民国大总统曹锟之盟弟,是直系的灵魂人物,手握重权。曹锟最得力的助手之一,著名政治家、医学家、军事警察、北洋政府直系情报机关首脑、北洋直系高级将领。是直系最有权利的人物之一,是直系很多重大事件的幕后策划者和组织者。业儒工于诗文,外表文雅,十分威严而又谨慎,早年在天津教会学校学习,受过西方良好的教育。精通英语,法语,日语,德语,俄语,拉
北洋政府时期政治家
54、包丹庭
  包丹庭,京昆名票。名桂馥,原籍浙江绍兴,生长在北京。祖包衡甫居官工部,父包荣星夙喜戏曲。 其父因虑丹庭自幼体弱多病,甫逾十岁,即经何桂山、张紫仙介绍,拜文武老生王福寿为师,锻炼武工。每晨由大安营寓至王宅练功,历数十寒暑,基础功外,王更以昆腔《探庄》、《雅观楼》为开蒙,续授以《别母乱箭》、《对刀步战》及皮簧《战潼台》、《镇澶州》等十四、五出剧目。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丹庭考入琉璃厂五城官学堂。
(18811954)
55、蒙浚生
  蒙浚生(1881~1938)名发源,字浚生,亦作浚僧。陕西蒲城人。少年读私塾,天资聪颖;上县学时,即名噪一方。嗣入西安陕西高等学堂就读,逐步接受了孙中山的革命主张。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蒲案”爆发,在西安各界人士为死难学生原斯健举行的追悼大会上,蒙以“陕西高等学堂同仁”名义撰写祭文,猛烈抨击腐败朝政,革命热情感人至深。宣统元年(1909)加入中国同盟会,与同盟会陕西籍的老会员于右任、井勿幕、
(18811938)
56、刘允丞
   刘允丞(1881~1941)名守中,字允丞、允臣、允城,自号留运城。陕西富平人。早年就读于泾阳鲁桥(今属三原)正谊书院时,目睹清政府吏治腐败、丧权辱国,乃联络有识之士,寻求救国之道,于宣统元年(1909)参加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时,刘参与军机,转战东西,后受陕督张凤翙及郭希仁委托,与牛兆濂等前往礼泉,规劝前陕甘总督升允退兵。1915年,袁世凯派心腹陆建章督陕。刘破产聚客,以三原大有公司
(18811941)
57、张龙地
  张龙地智勇双全的区苏维埃主席张龙地,龙岩人。清光绪七年(1881年)生于东肖镇黄邦村贫农家庭。幼年被送到梁家当童养媳,长大后与善良厚道的梁双贵成亲,一家人生活十分清苦。1927年秋,张龙地经常挑着茶叶在白土、后田等乡叫卖。在共产党人郭滴人、邓子恢的启发教育下,思想觉悟提高,率先加入秘密农会。从此,她以卖茶叶为掩护,走村串巷,向贫苦姐妹宣传革命道理,短短两个月内,就发动了80多名妇女加入秘密农会。1
(18811969)
58、靳云鹗
  靳云鹗 (1881—1935)字荐卿,亦称荐青。邹县(今邹城市) 苗庄人。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投奔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督练的“新建陆军”当炮兵,两年后升为排头(排长),并以学兵身份考入保定参谋学堂。毕业后,任清军江北清江浦陆军第十三混成协参谋官。1912年,任北洋第二路备补军混成团团长、陆军第八混成旅第二团团长, 初隶皖系。 1918年底,经直系首领曹锟保举,升任第八混成旅旅长。1920年直皖
(18811935)
59、马晓军
  马晓军(1881—1959) 字瀚东,号展鸿。容县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秀才,由广西选送保定陆军速成学校就读。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又由清廷陆军部选送日本士官学校普通科补习3年,转-队为入伍生,并在东京加入同盟会。回国参加辛亥革命,任南京留守府参谋兼学生军队长。1912年回广西投旧桂系,任混成旅参谋。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复潜往日本入陆军士官学校中国学生队步兵科深造。1915年毕业
(18811959)
60、叶恭绰
  叶恭绰(1881~1968) 字裕甫(玉甫)、誉虎,自号遐庵。广东番禺人。祖籍浙江余姚。历任北洋政府交通部司长、局长、次长、总长。曾赴欧美、日本等国,考察政治、经济、交通、教育。提倡交通救国,著写《交通救国论》。在交通部总长任内,指派部员分赴交通部所属各校调查,于民国9年(1920年)提出“以南洋(即上海南洋大学)为中坚,合并成一所学校,名为交通大学”的主张,并着手筹备改组,次年2月,
(18811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