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81年出生的名人介绍(22)
211、孙智敏
  孙智敏[近现代](一八八一至?)字廑才,斋名知止居,杭州人。光绪二十九年(一九o三)进士,入翰林。曾任浙江高等学堂及两级师范学堂监督[即校长]。书出锺、王,略参李邕,最工端楷,臣细皆能,老而不失娟秀。老年居沪,以鬻书为生。《美术年鉴、姜丹书稿》
212、赵宇椿
  赵宇椿(1881~1960)余姚县城南门外菱池村(今属余姚镇)人。16岁进石厂当学徒。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任宁波美成百货店员,1904年转为宁波彩牲百货店职员。两年后聘任宁波同生利广货店经理。1914年与人合资创办美球针织厂,1918年改独资经营,生产罗宋帽、绒衫、拉毛袜、毛线、卫生衫裤等,行销全国,获省奖“步武欧西”匾。同年与人合资开设如生罐头食品厂,生产鲜笋、干菜等蔬菜罐头,销路颇畅。五
(18811960)
213、董雪桥
  董雪桥  (1881~1923年)名毓枚(又作毓梅),字雪桥,平度董家-村人。其父董振玉,清宣统年间新城县儒学教谕。董雪桥21岁考中庚子、辛丑并科(1901年)举人,肄业于京师大学堂,以知县分配至广西。当时张鸣岐任广西督抚,安排他任阳朔县知事。他到任后,深入体察民情,积极发展新政;平息金川-,劝解苗民哗变以政绩升任信都厅抚民府同知。到任后,广设方略,率队督剿悍匪,信都得到安定。1912年冬,董
(18811923)
214、古殿英
  古殿英(1881~1954) 字伟臣,本县青树乡中医。以“从证不从脉”之术著名。民国7年(1918),劝服驻在青树乡的川军刘占鳌连减征军饷军粮。11年(1922),建议吴新田只向富户为其三姨太摊派“脂粉捐”被采纳,穷人得免其累。26年(1937)捐募大部粮款,为来乡定居的战区难民安排生产和生活。28年(1939),以清收的公产修建新街一条,建小学一所。
(18811954)
215、徐森玉
  徐森玉(1881—1972),名鸿宝,以字行,吴兴(今湖州)菱湖人。早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堂。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中央博物院理事、故宫博物院古物馆馆长。任期内,征集文物、图书不遗余力。晋代王献之书鸭头丸手卷,宋代司马光的书简,苏轼、文同合绘的手卷,以及宋拓孤本凤野帖、郁孤台帖等稀世珍品,都是森玉主持征集的。使在世仅两个残本的《王文公集》死而复生,孤本《萝轩变古笺谱》得以复制。建国后,徐森玉历任中央
(18811972)
216、袁宝善
  袁宝善 (1881~1933)字庆三,府谷木瓜人。初跟随姐姐、父亲学习,20岁入郡庠,后入榆林中学,不久由陕西省巡警学堂保送到北京高等巡警学堂肄业。袁先生性旷达,善交游,曾参加过辛亥革命。民国初年,为两任省议员,一任省参事。任第一届省议员闭会回籍,接办本县第一高小学校。其间,他目睹家乡父老生活惨淡不堪,还要负担沉重的苛捐杂税,心痛之至。于是,出任第二届省议员时,联络各议员接连上 书,力陈百姓苦难,
(18811933)
217、邱薛氏
  邱薛氏(1881-1946),女,修武县纪孟村人。1916年7月23日,国民党军队突然包围了纪孟村,并以6挺机枪-了该村所有通路。本村民兵、自卫队奋勇抵抗,终因众寡悬殊,-分散隐蔽。当时有民兵3人,自卫队员5人,避入邱老太太家中,被国民党军发觉。她帮助民兵、自卫队员逾墙安全转移,然后独自镇静的应付敌军。国民党军在她家反复搜索,一无所获,就严刑拷打逼问邱老太太,她虽被打得遍体鳞伤,但始终未吐露一言一
(18811946)
218、黄鸿翔
  黄鸿翔(1881~1944年),字幼垣,又字景度,籍隶台湾嘉义。父拱垣,为台湾航运界巨子,在嘉义朴仔脚拥有大量土地。日军占领台湾后,其父尽弃家产,举家内渡,定居厦门。他自少博闻强识,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举孝廉,后赴日本留学,毕业于东京政法大学。清末民国初,参与厦门各界反对英国扩占“海后滩”租地为租界的斗争,搜集历史文件编成《厦门海后滩交涉档案摘要》一书,为收回“海后滩英租界”提供交涉的法律
(18811944)
219、赵浩
  赵浩(1881~1948)赵浩,字浩公,一名秀石,号石佛,别署牛口,斋名“无所容居”、“山南画舍”,广东台山人。赵读私塾时便喜欢绘画。曾到兰雪斋画肆当学徒,得以观摩临摹古画。17岁从王根(竹虎)学画,南宗石涛,北法马远,尤专攻院体双勾花鸟画法。20岁后致力于金碧界画。学习徐黄画法,又改习花卉没骨法,得南田画法之妙。民国10年(1921),广东省举办第一次美术展览会,赵与高剑父、卢振寰等被聘为审查委
(18811948)
220、陈兴芝
  陈兴芝(1881~1911),清光绪七年(1881年)生。睢宁县城北潘村人,出身于地主商绅家庭。祖籍镇江,清光绪初其祖父经商徙入睢宁,在城外开设一爿义兴隆钱庄。数年经营,颇有积蓄,于是,在睢宁购置房产土地,农商兼营,家业兴旺。光绪三十一年,兴芝考入徐州中学堂,随后赴日留学,回国后,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光绪三十四年秋回家定居。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兴起,驻清江的清军十三协士兵携械哗变,一部分
(1881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