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80年出生的名人介绍(8)
71、屠宽
   屠宽(1880~1918),字元博,武进县城(今常州市区)人。生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早年东渡日本,进千叶专门医科学校留学。在日本时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光绪三十一年归国。后任常州府中学堂(今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首任监督,诸凡学校规模的创制、管理细则的编订等都由他具体负责。1912年附设高等实业科和师范班,还派遣学生到日本留学,造就很多人才。辛亥革命时,领导全校师生200余人,为光复武
(18801918)
72、潘雁湘
  潘雁湘(1880—1954) 女,又名“三家”,原籍顺德县大良镇。幼年丧父,家贫,随母在地主家为婢,后来学得一手制饼的好手艺。20年代初,前来石岐萧友柏家为佣。民国7年(1918)萧的母亲生日,萧妻嘱咐其制作点心招待亲友。其用绿豆去壳、晒干炒香后,磨研成粉,并混以油糖,中心夹一片经蜜饯之肥猪肉,用饼印压制成饼,然后经焙、烘、焗等工序烤出饼食。此饼甘香浓郁,入口酥化,众人赞赏不已。此后萧友柏筹集资金
(18801954)
73、仲兆琚
  仲兆琚(1880-1915),行八,官河乡村人,幼孤贫,乞讨为生。13岁雇为灌云县匪首王某家童工,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拜“王太爷”为师入伙,甚得赏识,未久升为小头目,光绪二十六年离王家,结帮贩私盐,获利颇丰。某日,被盐防营截获,1盐贩被打死,仲八立即拔枪报复,击毙盐防营官兵各1名,投奔羽山匪首仲济端。仲八枪法极好,弹无虚发,英勇剽悍,机警过人,被济端视为左右臂。及至济端辞世,便继而为“总瓢把
(18801915)
74、张瑞萱
  张瑞萱 (1880年~1928年) 又名金兰,寿张县曹岭村(今属台前县孙口乡)人。自幼家贫,不得入学。时见村中富裕子弟往外村私塾读书,十分羡慕,每于农闲,亦随其入塾旁听。张瑞萱讲解、背诵,皆熟练流畅,深得教师赏识,即免费准其就读。几年后,张瑞萱在县试中取,后经省试入山东法政高等学堂,学成毕业。时值清廷腐败,列强入侵。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秋,孙中山于1905年在日本成立中国同盟会,各省有志之士踊
(18801928)
75、刘崇杰
  刘崇杰(1880~?年)字子楷,闽县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回国后,曾任福建法政学堂监督兼教务长、教育部福建学务视察员,后入外交界。宣统二年(1910年)起,任驻日本使馆一等参赞。民国成立,继续留任,后为一等秘书、横滨领事。民国5年(1916年),代理驻日公使。翌年,任国务院(北洋政府)参议兼外交部参事。民国8年,奉派为出席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专门委员。次年,
(1880~?)
76、黄尔康
  黄尔康黄颂慈(1880~1943年)(1909~1976年)黄尔康又名黄载禄。沙县城关兴义坊人。父为泥水匠,母为琅口茶行女工,因家境贫困,入果育义学就读。15岁在范瑞吉店当学徒。后相继与人合办过塘栈、正茂泰南货店、正茂牲南货店。民国16年(1927年)独资办黄正茂京果店,除在福州霞浦路(后迁往马祖道)设有分行外,上海、天津、台湾、漳州、永安等地亦有分支机构或代理商行,经营笋干、纸、菇、木材等土特产
(18801943)
77、张子宜
  于右任曾说,陕西有三位受社会称赞的人,一是水利专家李仪祉,二是报人张季鸾,三是慈善事业者张子宜。张子宜(1880~1964)名典尧,字子宜。陕西兴平人。清光绪三十三年(1 907)加入中国同盟会。清宣统三年(1911) 同盟会联合新军、哥老会发动西安起义,他在兴平组织响应,驱逐清史,保境安民。1913年发起成立基督教西安自立会。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时,他与南南轩等筹创西安精业有限股份公司作联络
(18801964)
78、赵筱卿
  赵筱卿(1880—1920) 弹词演员。江苏苏州人。出身评弹世家,祖父赵湘洲、父赵鹤卿均为弹词名家。筱卿自幼从父习《描金凤》、《玉夔龙》,清光绪二十一年(1901)在光裕公所出道时己成名。说书刚柔相济,老练精到,尤擅乡谈,如《描金凤》中汪宣之徽白、董武昌之“山西话”等,均有独到之处。曾与学生杨斌奎拼档演出10余年,享有美誉;后与其子赵鹤荪拼档,鹤荪嗓音清脆,精琵琶弹奏,父子档更负盛名。清末民初与王
(18801920)
79、景振卿
  景振卿(1880—1934),东北民众救国军副总司令兼前敌总指挥。吉林长春人。幼年随家人到依兰县土龙山区清茶馆务农。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任该地五保甲长。他为人忠厚耿直,办事精明,深受当地百姓的拥护和爱戴。日军入侵以后,开始缴枪、缴照,景振卿最先起来反对日寇的移民政策。他接受抗日爱国思想,秘密加入反帝大同盟。他深入发动、组织群众,鼓动武装-,成为土龙山区农民-的首创者、组织者和主要领导人。1
(18801934)
80、张问德
  张问德(1880-1957),字崇仁,号仞庵,别号遁叟。云南省腾冲县城南门街人。清光绪六年(1880)生。出身书香世家。自幼熟读诗书,深得春秋大义,养成了刚直不阿、临危不惧、坚忍不拔的优秀品格。光绪末年(1908),中永昌府学秀才,后因科举停办,未及再度投考,遂开办私塾、学馆,教授出张天放、田秋年等一批极具才学的地方名人。民国初年,曾任芒遮板行政委员、盏达行政委员,在任期间,严刹风,严惩依仗权势
(1880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