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78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11、刘典
  刘典(1819--1878年),灰汤白石峰人,讳典,字伯敬,别号克庵。卒于兰州军所,谥果敏。字克庵,其故居枫木桥牛角湾大屋至今仍存部分遗迹。近代著名爱国将领,湘军统领,1860年 (咸丰十年),募勇随左宗棠作战江西、浙江, 是左宗棠部的主力军。1879年卒于兰州。他的著作有《刘果敏公遗书》17卷存世。自幼聪慧才过人在近代史上,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湖南人充当了汉族复兴的先锋。而湖南的刘姓,也随着曾氏的湘
湘军统领(18181878)
12、熊少牧
  熊少牧(1795~1878),字书年,号雨农,一号雨胪,长沙县人,清乾隆六十年(1795)生。少以诗闻,兼工古文辞。吴梅梁主持湖南粮储时,以诗赋取士,得其诗,赞为“超超等”,以国士相待。道光十一年(1831),少牧在京充优贡生,于太学历次考试中均名列榜首。得祭酒文庆激赏,一时高官文士争相交游。十五年,参加顺天乡试中举人第二名。二十年,文庆主考江南,因病私请其协助阅卷,结果文庆以违禁被劾,少牧亦被除
(17951878)
13、王映斗
   王映斗(1797~1878)字运中,号汉桥、瀚峤。海南省定安县定城镇春内村人。清道光五年(1825年)由府廪善生员选为拔贡,朝考第一名,被选派在户部江西司任职。数月后因母病回乡探望。母病故守丧3年后赴京任职,升为部额外主事。二十四年(1844年)中进士,留任户部。3年后转为陕西司主事,续升为该司员外郎,二十九年(1849年)升为户部四川司郎中。咸丰元年(1851年),升鸿胪寺少卿,奏准回乡祭葬亡
(17971878)
14、约翰·罗素
  约翰·罗素(1792年8月18日—1878年5月28日),Russell(ofKingstonRussell)Earl。原名JohnRussell。英活跃于19世纪中期的英国辉格党及自由党政治家,曾任英国首相(1846~1852、1865~1866)。于1861年以前以约翰·罗素勋爵为其通称。他是显要的罗素家族成员,1813年进入国会。是改革的强烈支持者,并由此成立辉格党,领导着努力使1832年改
第25位英国首相(17921878)
15、潘曾莹
  潘曾莹(1808-1878)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道光二十一年进士,官至工部左侍郎。学有要柢,尤长于史学。工书、画,初写花,以徐渭、陈淳为宗,冶澹有致。后专工山水,秀逸旷远,每作扇头小景,颇有古意。书法初学赵松雪,晚学米芾,尤得其神髓。此外有著作多种行世。卒年七十一。作品著有小鸥波馆文钞、诗钞、词钞、题画诗 、画识、画品、画寄、墨缘小录。专攻山水,秀逸旷远。
(18081878)
16、谢维藩
  谢维藩(1834-1878)清学政。清巴陵县(今岳阳)人。字麟伯。道光十四年(1834)生。同治元年(1862)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同治十二年(1873)出任山西学政。在任建书院,请耆儒讲学,刊朱子《小学》以教人。上疏言人民生活困苦和外国侵略威胁,要求清政府“卧薪尝胆”,扶安救危;又反对同治帝大办婚事,弹劾有司奢侈铺张,说:“川湖连年水灾,荡析数省,奸民岌岌思动。近日各处河决,畿内
(18341878)
17、许乃钊
  许乃钊(1799—1878),字信臣,号贞恒,清钱塘(今杭州)人。道光十五年(1835)进士。道光二十一年任河南学政时,逢黄河水决,治河总督文冲因招工被水阻未归,他毅然担负组织百姓奋起抗洪艰任,经过努力,终于堵住洪水,未成灾害。咸丰三年(1853)任江苏巡抚,兼“江南大营”帮办,在苏松一带命令减轻税收,设立难民局,安置难民,并创设以捐代赋方法,增加国库收入,得到百姓的拥护。同年秋,上海小刀会起义,
(17991878)
18、王振纲
  王振纲(1808~1878)字重三。新城(今高碑店)邓庄人。清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与曾国藩同科。他隐居不仕,躬耕养亲,立志为学,对兵、农、礼、乐、地理一类的书籍都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治八年(1868),曾国藩就任直隶总督,敬重他的学识,当年十二月聘请他为莲池书院山长。平日他讲学授徒,教育学生首先须有宏伟抱负和远见卓识,并把顾炎武的“耻作文人”和王自田的“戒为名士”这两句话作为自勉。他对学生
(18081878)
19、孙茂成
  孙茂成(1820~1878)孙中山堂伯父,孙瑞英裔孙。20岁后到南蓢墟以做卖粉果为生。清咸丰六年(1856),捐款1大圆赞助翠亨村北极殿第三次维修。清同治二年(1863)和清同治三年(1864),参加孙达成兄弟批耕祖尝山荒合约签订事宜。清光绪四年(1878)病逝,享年59岁。夫人林氏(1824~1907年),生子孙达光、孙耀光、孙德勤、孙德联。孙德勤、孙德联与孙中山、孙眉均有来往,孙德联曾管理过翠
(18201878)
20、袁保恒
  袁保恒(1826—1878),字筱午,清道光六年生于项城袁张营(今属项城市千佛阁区)。袁甲三长子,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刑部左侍郎。因跟从父亲袁甲三在安徽剿灭捻军战功卓著,获一品顶戴赏。袁保恒自幼在父亲-下苦读孔孟,兼修武学,“十三学书十五学剑”,二十一岁中举,二十五岁中进士,成了一位年轻的翰林院编修。咸丰三年,袁保恒请假送亲回籍,转赴安徽看望统兵剿捻的父亲袁甲三。袁甲三奏请朝廷同意,把他留在
(18271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