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77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11、刘齐衔
  刘齐衔(1815~1877年)字本锐,号冰怀,又号冰如。闽县(今福州市区)人,世居光禄坊,故居又在宫巷14号。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进士,签分户部。咸丰四年(1854年),授湖北德安知府。不久移任襄阳、汉阳两郡,“躬节俭,裁漏卮,撤私税,徕商贾”。湖北巡抚胡林翼对他十分器重,委其兼汉、黄、德道。市舶初开,外国人谋据大别山。齐衔认为大别山临汉阳,扼武昌,地理形势重要,予以拒绝。同治元年(186
(18151877)
12、梁纶枢
  梁纶枢(1790~1877),字拱辰,号星藩,海珠区新滘镇黄埔村人。自幼刻苦读书,却淡薄功名,无心科举。其父经国在广州十三行开设天宝洋行,到嘉庆末年,生意不景,贸易亏损。道光七年(1828),纶枢接手经营,翌年,他捐输工费银9万5千两。道光二十二年,在本省捐输海疆经费2万两,即奉旨议叙授给职位,加盐运使衔。咸丰二年(1852)珠村发生械斗,为防止事态恶化,纶枢即与县令前往调解得以平息。咸丰六年(1
(17901877)
13、傅诗
  傅诗(1797~1877)字雅山,户家原九里坪人。祖籍安徽宿松。清乾隆末,曾祖必元迁居于山阳九里坪。祖廷元、父庸煦以农益商。傅诗生时,适值白莲教齐王氏起义-战山阳,楚豫陕边陲地区处于战乱之中,以致家道中落。六岁上学,每次考试皆名列前茅,乡里目为神童。道光十二年(1832)中举,初任礼泉教谕,后任本县书院山长二十余年。咸丰四年(1854),受陕抚命,抵商南组织团练,防堵太平军。后以功分发湖北,署通城
(17971877)
14、余士镜
  余士镜(1798~1877),名庞,字考吾,号月潭,今平江县三市乡人,清府学廪生,道光壬辰中举,先后任善化县教谕,四川大竹、广东乳源、甘肃渭源、新疆绥来、阜康等县知县,累官到五品,任云南昆阳州知州。他出身于仕宦世家,皇帝曾授《圣旨诰封大夫第》大门竖匾。余士镜当政时,平乱安民,尤注重桑蚕农牧。曾在故里——保丰金沙洲遍种桑树百余亩,示范推广,对发展经济、稳定政局有益。任甘肃渭源知县时,三修渭水,根除
(17981877)
15、陈秉让
  陈秉让(1819~1877年),阳西溪头陈石村人。少时家穷,16岁时,父母给他在上洋村姚员外订下一门亲事,18岁时父母想为他完婚,女家嫌其家贫,婚事告吹;后来娶了女家丫环。婚后的陈秉让发奋读书,考取拔贡。他发迹后,依照上洋大屋样式在陈石村建了一座大屋,总面积达3.33万平方米,其中有果园、晒场、池塘、月亭等。清同治元年(1862年),阳西地域发生“土客之争”,死者逾万,陈秉让在地方招募3000乡勇
(18191877)
16、王书瑞
  王书瑞(1806—1877),字云史,原名步曾,号又沂,长兴人。清道光十四年(1834)进士,授工部硝磺库主事,累迁营缮司郎中。咸丰十年(1860),英军侵及京畿,朝官纷纷引退,曹部几空,书瑞毅然任事,总办军需,叙功随带加二级。同治二年(1863),家有不测,星夜奔还,浙江大吏檄办本籍善后,兼主讲箬溪书院。时长兴经战乱创伤,凋敝甚于他县,书瑞专疏抚部请免,四年分钱漕,并请援,奏请减赋,县民得以休养
(18061877)
17、宋滋蓍
  宋滋蓍生年不详,字彖之,一字梦爻,自号庵,政和人。幼有神童之誉。17岁选拔贡生,为督学孙毓汶所赏识,自是肆力诗、古文词,尤邃经学。时闽省致用书院以经史古学课士,滋蓍在此读高等,其经释时,有前人所未发。说经解字很是精博。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领乡荐,次年与兄滋兰同登进士,授刑部主事,未赴引归,光绪十三年(1887年),病卒。著有《庵经说》16卷、《毛诗释义》8卷、《周易释义》4卷、《庵诗集》12
(?~1877)
18、左乔林
  左乔林(1797—1877年),字豫樟,号莺庵,别号瀛南。道光十三年进士,是年殿试中二甲,时任滦州学正。在滦州七年大力兴办学校。后守孝在家,孝满受聘保定府学当教授五年。不久,被肃宁“立翊经书院请去授课七年。同治七年避乱回家。光绪元年又任“河间毛公书院”主讲。左乔林一生中,教书育人六十余载,传世之作有《瀛南诗歌》、《莺庵时文海阳飞杂志》、《上谷杂志》、《瀛南志》、《古今诗评》、《草书诗品》等十几部。
(17971877)
19、牛瑄
  牛瑄(?-1877),字荔庵,牛凤山之子。同治四年(1865)乙丑科进土,殿试获二甲 第一,任翰林院编修。黄善书法,工文辞。对人谦和,受民爱戴。康百万家门婿,光绪三年 (187),巩县大荒,值之好友吴元炳巡抚江苏。植专程访之,拟借助筹粮,赈济乡里。事未 成,病故于上海。
(?~1877)
20、尹耕云
  尹耕云(?~1877),字瞻甫,号杏农。淮安府桃源县三义坝(今淮阴县境)人。道光三十年(1850年)中进士,咸丰三年(1853年)十月,他奉调参赞军务。咸丰八年,任湖广道监察御史,代理户科给事中。在镇压云南回民起义和太平军诸军事行动中,屡次为清廷献策,奏议颇多。同年四月,英法联军进犯天津,他7次上疏,并两次与其他官员联名上疏,反对和议,力主决战。次年,尹耕云以“顺天科场案”内监失察罪被降级去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