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75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1、夏燮
  夏燮(1803~1875),字谦甫,别号谢山居士,晚年又号江上蹇叟,当涂人,夏銮的少子。清道光三年(1823)举人。道光中叶,夏燮-陈述实行洋务的好处,被荐署安仁知县,不久又到鄱阳任职,在战乱初定的年代恪尽职守,很快使民众恢复生机。浙江巡抚黄宗汉,湘军魁首曾国藩经常邀请他商议军机大事,讨论战乱平定后将要实行的政策,并首倡各省设忠义局,曾国藩视他为左右手。不久,曾国藩奉旨回江西执行长江通商法令,在九
(18031875)
2、乔松年
  乔松年,字健侯,号鹤侪。清山西行省太原府徐沟人 (今地属山西清徐)。生于嘉庆二十年(1815),卒于光绪元年(1875)。世出官宦之家,祖父乔人杰官至湖北按察使,生父乔邦哲为遵化州(今河北遵化)知州,嗣父乔邦宪为翰林。松年自小继于嗣父,长在皇城脚下,晓事敏捷,读书勤奋。年方19,乡试中举,会试中进士,成为天子门生,时道光十五年(1835)。可谓春风得意,少年得志。步入仕途后,先授工部主事,再补(工
(18151875)
3、丁拱辰
  丁拱辰(1800~1875年)丁拱辰,又名君轸,字淑原,号星南。晋江二十七都岸兜(今属陈埭镇)人。回族。清嘉庆五年(1800年)生于商人家庭。幼入村塾读书。11岁因家境贫困,只好停学从事耕牧,仍坚持自学。家道稍有好转,父亲便为他捐买一个“监生”虚衔。拱辰17岁,随父亲到浙江经商。20岁时父亲病逝,他随堂叔丁杜贤到广东经商。在留心商务的同时,仍坚持自学,挣到一点钱便选购书籍,利用业余时间潜心研读。他
清代机械工程专家(18001875)
4、钱鼎铭
  钱鼎铭(1824—1875)江苏太仓人。字新之,号调甫、定舫。少而劬学。后以州学生举道光二十六年(1846)举人。选赣榆训导,旋援例授户部主事,以丁忧归。湖北巡抚钱宝琛之长子。道光举人。咸丰初年,正值太平天国已建都南京。人物生平曾国荃写于光绪年间的《请宣付史馆疏碑》中有记载,他在籍募勇从官军镇压小刀会,授任榆赣训导。后因受上海道台委托,赴安庆乞曾国藩援江苏镇压太平军而一举成名。同治中,参赞李鸿章军
(18241875)
5、必禄·福济
  福济(?~1875)字元修,必禄氏,满洲镶白旗人。道光十三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擢侍讲,四迁少詹事,大考二等,复三迁兵部侍郎,兼镶白旗蒙古副都统、总管内务府大臣。调工部,复调吏部,兼右翼总兵。二十八年,命偕右庶子骆秉章往河南、江苏、山东按事。归德知府胡希周贪劣,鞫实,论如律。河南贾鲁河工糜费虚报,工竣河复淤,巡抚鄂顺安以下皆坐谴。苏州知府锺殿选等滥刑讳盗,鞫实,论如律。又按山东盐运使韦德成讦巡
满洲镶白旗(?~1875)
6、王凯泰
  王凯泰(1823-1875),初名敦敏,字幼徇、幼轩、补帆,号补园主人,江苏宝应人。道光三十年(1850)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咸丰十年(1860)在籍襄办江北团练,反对太平天国起义。后入李鸿章幕。历任浙江督粮道、浙江按察使。兴修山阴、会稽、萧山三县水道。同治六年(1867)迁广东布政使,在任裁汰陋规,核减厘捐,复兴书院。七年擢福建巡抚。十三年(1874)时因沈葆桢奏请移巡驻台以协理外交之故
(18231875)
7、陈享
  陈享(1805~1875)陈享,字典英,号达庭,广东新会人。自少爱好武术,7岁随族叔陈远护(少林寺俗家弟子)习技,15岁练得一身武艺,颇有名气。清道光三年(1823)经陈远护介绍,先在李友山处学艺,后拜罗浮山蔡福禅师为师。最后,又学于侠士白玉峰。先后在山苦练10载,尽得南拳北腿绝技于一身,还学到佛家养心之法。回乡后,苦心钻研所学拳术,集蔡福、李友山和陈远护(善用佛门拳术)三家拳法,创造一套独具一格
蔡李佛拳创始人(18051875)
8、林廷式
  林廷式(1792~1875年)原名林模,水口镇大垌官岸村人。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辛卯科举人,任国史馆眷录,后任湖南益阳县、衡阳县知县,为官清廉,有“林青天”之称,后调任龙阳县知县,升靖州直隶州知州,代理郴州直隶州知州。同治元年,任湖南省壬戌科乡试同考官,后以官绩优异升用知府,加四级。著作有《中庸诠注》、《吏治韦弦》、《怡云山房文集》。
(17921875)
9、云茂济
  云茂济(1826~1875) 字汝楫,一字莘川,生于清道光六年(1826),龙马乡莲花心村人。幼年聪慧,咸丰己未年(1859)以优贡中举人。同治癸亥年(1863)登进士,入为翰林院庶吉士,充实录馆协修。不久,家父去世,归籍“丁难”在里,“服轩哀”三年还朝。朝廷决定考“散馆”,从翰林中再选优录用。在考试时,写政论文,广征博引,纵横古今,其文情真意切,气魄宏伟,文笔隽永,论其才应属尚书。可是,因一时
(18261875)
10、刘汝新
  刘汝新(1808~约1875年)号锦川,东镇圩锦里人,道光八年(1828年)中戊子科举人,道光十八年中戊戌科进士,先后任陕西澄城县、淳化县知县,奉天广宁县、盖平县知县。咸丰七年归家,在乡间设馆授徒。喜欢写诗,被誉为晚清高州三大诗人之一,著有《藏云阁诗集》二卷。
(18081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