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75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21、黎家本
  黎家本(1853~1875),字廷禧,号丽川,荷城街道扶丽村人。清同治九年(1870年)选充轮船驾驶学生,十年(1871年)被派往“建威”船上练习风涛,十二年(1873年)6月担任“长胜”号轮船大副,十三年( 1874年)5月调管“振威”号轮船,6月任大副,9月管驾“长胜”号轮船,六品官衔,守卫福建海防线。1871年发生“琉球漂民”事件,日本借口出兵入侵台湾,台湾人民奋起抗日。这期间,黎家本管驾的
(18531875)
22、杨绍和
  杨绍和 (1830—1875)字彦合,又字念微,号协卿、 岩。聊城县城里(今属聊城市东昌府区) 人。清代古籍、书画、金石收藏家、目录学家。杨以增次子,海源阁第二代主人。幼时入乡学读书,7岁时因善诗赋而深得其父好友林则徐的赏识,收为弟子。后从包世臣学经学,从梅曾亮学古文。1852年(咸丰二年)中举人,历官内阁中书、户部候补郎中,以军功擢候补道,军机处记名,被选任陕西道。1865年(同治四年)中进士,
(18301875)
23、周玉麒
  周玉麒(约1804~1875)字韩城,长沙人,清道光二十四年( 1844)进士。历任监察御史、鸿胪寺卿,督理浙江学政,曾主持浙江乡试。咸丰六年(1856)初,授内阁学士,加礼部侍郎衔,仍督浙江学政,所录多才能之士。后以母疾乞养归里,咸丰八年(1858)相继聘主城南、求实书院,同治七年(1868)聘为岳麓书院院长,历任5年。弟子著录者数千人,在教育事业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著有《思益堂诗赋》4卷、《家
岳麓书院(18041875)
24、叶中定
  叶中定,字坤荣。其父亲叶庭科,太湖县人,于清道光年间贩茶、笋、干菜等土特产而定居北京。自幼爱上家乡二簧,入嵩祝科班学艺,艺成后加入四喜徽班演唱净角。他功底深厚,文武昆乱不挡,能戏很多,以架子花称绝。尤其演《阳平关》、《战濮阳》、《战宛城》之曹操,做戏入神,活而不俗,有“活孟德”之称。他与三庆班的钱宝峰、春台班的庆春圃形成“三净鼎立”之势,成为咸、同年间京剧名净之一。享有内廷供奉,病故于光绪初年(1
25、蒋琦龄
  蒋琦龄(1816-1875)字申甫,号石月,今全州县龙水镇龙水村人,1840年礼闱二甲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九江、汉中、西安知府,四川盐茶道,翰林,顺天府尹等职。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天下震动。蒋琦龄应诏进《中兴十二策》,议论朝政得失,抨击种种时弊,名震朝野。时人认为蒋琦龄有匡时济变之略,综核名实之才。后寓居衡阳,主讲石鼓书院,教授生徒,以论文讲艺为乐。率诸生步韩愈诗《题合江亭寄刺史
石鼓书院(18161875)
26、马世焘
   马世焘(1809—1875),字鲁平,回族,兰州人。少从平番(今永登)寿山先生学诗,懂晓“读书当先正本原,愿将学业溯源头”的道理,博涉群籍,学业大进。壮游西北胜景,开阔胸襟,增进学识。受到陕甘学政戴兰芬的赏识,对这位富有才学的回族士子,倍加鼓励。咸丰五年(1855),赴西安乡试,考中乙卯科举人,年已47岁,“一时汉族惊奇,而回教人尤为自珍”。 马世煮素与兰州贤达曹炯、吴可椟、卢政、马文炳、
(18091875)
27、古龙贤
  古龙贤 (1826~1875),安墩镇葵双村人,太平天国时期洪秀全手下的一名高级将领,封号奉王。古龙贤6岁时随父流落广西,以打铁为生,1844年初在广西参加太平军;1852年(咸丰二年)为右四军两司马。次年5月,升金四辛、四监军,7月擢金四总制,守天京(今南京)太平门,8月封恩赏检点;1854年5月,升殿左三十九指挥。8月随西征军至湖北汉阳,旋退守田家镇,12月又随军东退江西九江。次年为检点;1
(18261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