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75年出生的名人介绍(8)
71、井俊起
  井俊起(1875~1958.10),字伟生,号雪苑憨叟,河南省商丘县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中举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考入河南师范学堂。在校期间被推举为河南教育总会评议员。不久,秘密参加同盟会。1908年毕业后,井俊起任河南省第五路视学,视察巩县、嵩县、洛阳、洛宁、卢氏等14县学务。宣统二年(1910)夏任第四路省视学。宣统三年(1911)调省学务公所图书科工作,主办《开封简报》。191
(18751958)
72、何梓林
  何梓林(1875~1922)何梓林,又名南薰、梓八,宁乡县九都杓子冲(今沙田乡长冲村)人,清光绪元年(1875)生。少时迫于生计,在家乡设馆教学,兼作乡间游医。三十年春,他与何叔衡、姜梦周,谢觉哉、王凌波、夏果雅结成盟兄弟,在乡间见义勇为,替穷人打抱不平。三十二年,因替一受欺凌的乞丐鸣不平而拳打王姓财主,被迫离乡远走,沿途行医谋生。他经江西转入福建时,遇驻闽湘军水师老管带张树臣,被收留供差使。张女
(18751922)
73、王维忱
  王维忱(1875—1922),名嘉榘,别名家驹,字维忱,号伟人,曾用名渭忱、渭仁、加渠、加伟、嘉伟、嘉袆、袆人等,嘉兴人。幼年时家居王江泾镇,后住江苏盛泽镇。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考入浙江求是书院。二十六年春夏间,与蒋方震、敖嘉熊等在杭州成立浙会,后因受清政府查办,改名为浙学会。二十七年官费留学日本,先后入东亚商业大学和早稻田大学。二十八年,参与章太炎提议的“支那-240周年纪念日”,为发起
(18751922)
74、唐邦治
   唐邦治(1875~1953),字子均,号思岘庐,丹阳全州厚诚村人。幼年随父至镇江读书,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考取秀才,在镇江梳儿巷陈公祠设学馆授徒,客居镇江。光绪二十年补为廪生。光绪三十年岁试考入江阴南菁学堂,三十二年毕业,任南京学堂教员。宜统三年(1911年)聘为吴淞复旦监学。民国初佐治丹阳、溧水办理狱案。民国4年(1915年)考取县知事,经推荐派往山西吉县。后又觉宦途“弃材”,遂于民国6
(18751953)
75、王寿彭
  王寿彭(1875~1929)字次?。山东潍县(今潍坊市)人。自幼读书,17岁时即进入县学,曾在济南任家庭教师。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考取举人,次年应会试。光绪二十九年应殿试,中状元,入翰林院,授修撰。不久入士馆,研习法政。后被派赴日本考察政治、实业、教育等,著《考察录》流传于世。宣统二年(1910年)出任湖北提学使,着手创办“两湖师范学堂”,提倡代用小学制,首创预算制度,使得办学经费专款专用。
(18751929)
76、于见龙
  于见龙(1875~1957),字子云,男,汉族,夏津县城东大张庄(原属恩县,今属夏津县雷集镇)人,从堂兄弟排行第八。身材伟岸,赋性豪爽,疏财重义,任侠好友。家境殷实,常有扶危济困之举,施与从不吝惜资财。凡求之者无不慨允,竭诚相助,即穷露乞讨者也概予周济。因之,在高唐、夏津、恩县(1956年撤销)、武城、平原一带颇著口碑,人尊称为“于八爷”。其系“家礼”(青帮的俗称)中人物,辈份较高,但却生活检点,
(18751957)
77、韦文林
  韦文林(1875~1922.3),号宝树。大任里(今平福乡)丹竹村人。少年,随平南武林进士朱羲晋在太平圩义学读书。受维新思潮影响,又得姨襟卢星海资助,约于光绪末年东渡日本,入经纬学校警务科读书,其间加入孙中山组建的同盟会。一年卒业回国,在广州-供职,旋升队长,官至候补巡检。得广西督军谭浩明引荐,转任都督府顾问。辛亥革命后,追随广西都督陆荣廷。民国元年(1912)春任藤县行政官。时各地会党兴起,聚众
(18751922)
78、李辛白
  李辛白(1875~1951),原名修隆,字燮枢,晚号水破山人。湖陇乡人。清末拔贡。1901年考入南京高等警官大学堂。1904年参加柏文蔚、-等在芜湖组织的“岳王会”。次年就读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是中国同盟会首批会员。1907年受同盟会派遣,回国从事革命活动。次年在上海创办《白话日报》,为推广白话文做出重大贡献。1911年11月任芜湖军政分府民政长。不久在芜湖创办《共和日报》。1912年任安徽省警察厅
(18751951)
79、江侠庵
  江侠庵(1875~1951),原名楚洋,花山镇龙口村人。父汝沾曾在广西桂平县蒙圩业洗染。侠庵兄弟六人,他排行第四,家贫,仅得二亩余地、半间泥屋。侠庵童年入村塾,及长,博览经史,参加广州府考试,被录取为案首(秀才第一名)。光绪二十六(1900)年,两广总督府举办选送出洋留学生考试,他被录取官费留日,攻读法政科,在留日期间参加中国同盟会,毕业回国后在海丰县师范学堂、广东政法学堂任教。陈炯明曾在这两所学
(18751951)
80、刘云峰
  刘云峰(1875~1953)字晓岚。蠡县王辛庄村人。先后毕业于直隶陆军小学堂(亦称小武备)、北京清河第一陆军预备学校。清光绪三十年(1904)考入保定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第二期炮兵科。光绪三十二年(1906)毕业后,先在北洋陆军中任下级军官,因参加反对袁世凯的秘密组织,被迫转到云南滇军。1915年12月任滇军旅长,1916年1月,蔡锷就任云南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他任该军第一梯团长(朱德任团内支队长
(1875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