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75年出生的名人介绍(3)
21、林圭
  林圭(1875-1912)自立会会员,自立军中军统领。清湘阴县人。亦名锡圭,字述唐,号悟庵,另有西河圭介、林杰等笔名和化名。光绪元年(1875)生。光绪二十四年(1898)维新变法期间,在湘阴创立广益会、不缠足会。同年三月考入长沙湖南时务学堂二班,究心经世致用之学,仰慕谭嗣同,醉心于西方卢梭和孟德斯鸠政治学说。曾对同学说:“朝廷纲纪败坏,达于极点,吾人今日求学,应以挽救国家为第一要义。”因此,
(18751912)
22、任师竹
  任师竹 (1875~1911),清光绪耀州城内人。原名灵秀,字痴雏,号山川。后改名尹,字师竹。幼年家贫好学,受业于州名士武慎修门下,18岁即以诗文书画为诸生之冠。武师奇其才,以爱女妻之。光绪二十一年负笈泾阳,就学于关中名儒刘古愚主教之味经书院,受康、梁变法思潮启迪,改革志向日趋坚定。师竹性聪颖,工诗文,善搏击,擅雄辩,邑人以才子称之。为人豪爽有气节,对-污吏能面斥其非,遇差役地痞鱼肉百姓,则痛加唾
(18751911)
23、杨宏胜
  杨宏胜(1875—1911)字益三,汉族,湖北谷城人,清末民主革命者。1875年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杨宏胜一开始常耕种于田间,后来认为老死田间非大丈夫所为,因此于1903年离开家乡到武昌防营当兵。后来编入湖北新军,几经改编,最后属湖北新军第八镇第十五协第三十标,并由列兵升到正目(班长)。第十三标多革命党人,杨在此结识刘公、孙武、彭楚藩等人。杨的祖父和父亲均被清兵杀害,从小素有革命意识,一经党人启发
(18751911)
24、夏敬观
  夏敬观(1875年-1953年),近代江西派词人、画家。字剑丞,一作鉴丞,又字盥人、缄斋,晚号吷庵,别署玄修、牛邻叟,江西新建人。生于长沙,晚寓上海。人物简介光绪十七年(1891)入新建县学,光绪二十年(1894)举人,以诗词名播南北。1895年入南昌经训书院,随著名经学家皮锡瑞治经学。1900年后在上海随文廷式学词。1902年入江宁布政使李有棻幕府,并受两江总督张之洞之邀办两江师范学堂,任江苏提
复旦大学校长(1907~1909)(18751953)
25、古应芬
  古应芬(1875~1931),字湘芹,别字勷勤。广东番禺县人,日本法政大学速成法政科毕业,与胡汉民同学。在日本时常与朱执信、汪精卫、陈树人等相聚,为同盟会会员。光绪三十三年(1907)回国,任广州法政学堂编纂、广东省咨议局书记长。宣统末年,参加广州“三· 二九”起义,失败后逃往香港。武昌起义后,广州光复,他随胡汉民回广州,任广东军政府核计院长。1912 年调任琼崖督办。孙中山领导“二次革命”时,他
(18751931)
26、蒋介卿
  蒋介卿(1875-1936),名瑞生,字介卿,号锡侯,别号前安,谱名周康,是蒋介石的同父异母兄长,生于1875年,比蒋介石整整大了12岁。生母乃蒋介石父亲原配。蒋介卿是郡庠生出身,后又毕业于四明专科学校学法政科,蒋介石初显发迹之象时,蒋介卿叨光出任过台州地方法院推事、广州地方审判厅推事、英德县县长、后又担任过浙江海关监督、浙江省政府委员等。后辞职回到奉化溪口,开设公裕钱庄。蒋介卿年轻时,曾因与继母
(18751936)
27、曾兰
  曾兰(1875-1917),字仲殊(纫秋),号香祖,四川华阳人,蜀中名士曾阖君之姐。1890年,她15岁时就嫁与吴虞为妻,曾参加南社。1893年,吴虞被封建家庭逐出,携妻带子前往成都西北约50里的新繁县(今属成都市新都区新繁镇)西郊龚家碾乡居数年。曾兰能文善书,常为吴虞誊写文稿,题写书名,为乡邻书写对联。吴虞说她:“嗟予不善书,弗识临池趣。君思补予阙,弄墨兼朝暮。”曾兰幼年学习篆书,以20年时间苦
(18751917)
28、余洪元
  余洪元:汉剧艺术大师、“余派”老生的创始人。余洪元(1875—1938年),原名金宝,字丹圃,祖籍湖北咸宁,生长于沙市。他幼年常至玉菊班玩票,学习楚调(汉剧)艺术,拜“荆河派”前辈、名胡双喜为师,技艺渐精。1900年赴汉口,入名丑袁一苟主持的:“福星班”搭档 。饮誉各茶园和春酒堂会。他研究“汉河派办名 任天全的演唱功夫,汇荆河、汉河二派为一流,并广泛吸收其它名家的表演技巧,终于创造出“深邃劲、淳厚
汉剧艺术大师、“余派”老生的创始人(18751938)
29、荣德生
  荣德生(1875~1952) 又名宗铨,江苏无锡人。早年经营钱庄,后在无锡、上海、汉口等地开设茂新、福新面粉公司和振新、申新纺织公司等企业。至民国11年(1922年)已拥有12家面粉厂和4家纱厂(后申新纱厂增至9家),有“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之称,是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之一。曾任北洋政府国会议员、国民政府工商部参议等职。民国26年冬,日本侵略军占领上海,江南国土相继沦陷。荣氏企业,
(18751952)
30、王灿登
  王灿登(1875-1911),福建省连江县透堡乡西门村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自幼性情坦率,嫉恶如仇。他虽务农,但长在武风甚炽、革命气氛浓厚的环境中,闲时好学技击,身手不凡,常与黄忠炳、曾守辉等人切磋拳术棍法。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加入光复会,宣传革命道理,不遗余力。每论革命总曰:“如山轰石,不至平地不止,未知何日到平地也。”1911年(宣统三年)三月,同盟会决定举行广州起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1875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