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75年出生的名人介绍(21)
201、王务本
  王务本(1875—1954)字一臣,温县南张羌村人。30岁中秀才,因家业被豪绅霸占而清贫,从此再未求取功名,终生执教乡里。先后在本县、焦作、汜水、鄢陵等地教书近50年。解放后,在赎地倒产运动中,王将被-收回后,主动上交政府,分给贫苦农民,深得人心。后被选为温县各界人代会代表。1946年春,王以“开明士绅”,当选为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参议员。当年冬,八路军备战转移上山,王被国民党还乡团抓获,受尽折
(18751954)
202、杨月槎
  杨月槎(1875~1954)字骞。常熟赵市人。父杨鹤亭,为一代宗师马如飞的入室弟子。杨月槎与胞弟杨星槎继承父业,创马派双档之始。尤以《珍珠塔》为经典书目。月槎秉马如飞正宗,星槎则发展俞秀山之委婉,珠联璧合,为弹词同道推崇,江浙城镇,争相延请。1921年应当时国民参政院议员汪大燮之召,入都献艺。30年代,灌制《婆媳相会》等唱片行世。杨氏昆仲授艺子媳、艺徒,皆从正从严。星槎之子杨德麟、媳朱雪玲偕严小屏
(18751954)
203、戴庆祥
  戴庆祥(1875~1959) 长沙人,清光绪元年(1875)生。12岁从师习制剪,勤学苦练,寻师访友,切磋制剪技艺,20岁即颇有名气。他能按式样、用途生产出10多个不同品种的剪刀。制剪共需19道工序,关键就是把好三关,即嵌钢、镫剪、磨刃。而他的制剪绝活就是这三道工序过得硬,手艺精湛。因此质量上乘,销路畅旺。光绪三十四年,他被选为长沙刀剪业同业公会太星宫总管。辛亥革命后,为抵制对刀剪压价、卡价,他
(18751959)
204、马云卿
  马云卿(1875—1943) 又名马建斌。临桂人。因肚圆歌多,如当地肚里有货的草编饭包,绰号马饭包。8岁开始唱歌,一唱60年,远近闻名。其山歌源于生活,诙谐风趣,不少人为对歌慕名远道而来,但都不是对手。为贫民歌唱,不断用歌声唱出贫苦百姓的艰辛和呼声,为叫花子编苦情歌,揭露社会的黑暗,诅咒旧社会的灭亡。去世60多年后,家乡六塘一带还有人传唱其创作的歌,流传其歌事传说。
(18751943)
205、刘玉衡
  刘玉衡(1875一1957年),中山县大黄圃对甫人。刘玉衡幼年就学于鳌山书院,清光绪年间举秀才。后清庭废科举,兴学堂,刘玉衡遂考入广州两广师范中学。1898年,刘玉衡毕业后回乡设塾授徒。刘玉衡才宏学富,博古通今,德隆望尊,高风亮节,毕生致力于设塾授徒,人争师之,为邑中名士。
(18751957)
206、徐秀寰
  徐秀寰,又名玉珊,西陂乡陈陂村人,清光绪元年(1875)生。年青时在城里租一小店卖小食,晚上到拳术馆练拳,后又随师傅去江西苦练三年,练得一手好拳术。民国16年,军阀陈国辉手下的营长吴虎,慕徐拳技高超,欲以重金聘他传授拳法,被拒绝。民国18年,出任西陂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兼赤卫队大队长。民国20年底到漳州、厦门、泉州一带拳馆逗留二年。民国22年回到家乡,以设馆教拳和治伤为业。他集龙、虎、鹤、猴、蛇拳之精
(18751960)
207、安定超
  安定超(1875―-1936),又名伯勋,沱江镇人。曾任岳州水师统领、镇竿镇中营游击。民国六年(19l7)护法军兴,安任护法军湖南第一路军第二梯团团长,民国十六年(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安被任命为国民政府高级副官。民国十八年(1929年)任国民政府财政部缉私大队长。后病逝于沅陵,终年6l岁。
(18751936)
208、杨太晚
  杨太晚(1875─1953)安徽人,晚年爱镇江山水之胜,遂定居镇江。幼读儒书,中秀才。后弃科举,寄情诗文书画。其画师法八大山人(朱耷),自辟蹊径,蔚为一家。书则狂草,疏狂放逸,龙飞凤舞。代表作有《黄山夕照图》巨幅,长丈余,气势磅礴,著名画家吴昌硕、王一亭、曾龙髯、李梅庵、朱古薇、曹广桢等均有题咏。其他还有《庐丘飞瀑图》、《云壑乔松》等,诸家题咏甚多。杨太晚早岁执教于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建国后为江
(18751953)
209、朱学彬
  朱学彬(1875—1944),字子文,湖州人。16岁从余杭名医葛载初学医,21岁离师回湖州应诊。诊治疾病,深思明辨,审证果断,名噪湖城。遇有不治之症,必反躬自问,检点过失。常说:“为人治病,不能自文其过。”清宣统三年(1911),与同道创议发起成立吴兴医学会,历任理事、监事、主席,兼任国医检定委员会试验委员。处事接物,谦逊谨严,并致力于培育后人,先后传授学生数十人。原有医案,现多数已散佚。
(18751944)
210、程锡培
  程锡培(1875—1941)号贯如,南蓢亨美村人,中国早期铁路工程师。清末天津北洋大学第二届土木工程学生,结业后参加粤汉铁路的测量和修建施工工程,是詹天佑的得意门生,设计的湖北黄石港至象鼻山矿区铁路受詹天佑高度赞扬。“八一三”事变后,任沪杭甬铁路总工程师,坚守嘉兴,指挥修复铁路,确保前线军需运输。抗战期间居上海,日本人高薪多次聘用均不就,宁愿挨饿亦坚持不为日本人做事,民国30年(1941),终在饥
(1875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