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75年出生的名人介绍(18)
171、马良
  马良(1875~1947)字子贞。回族。保定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毕业于保定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步兵科一期,后进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曾任北洋常备军辎重营管带、步兵第二十一标标统、第六镇炮兵标标统,宣统三年(1911)调北洋第五镇第九协协统。1912年后,任第五师第九旅旅长,山东第四十七混成旅旅长、师长等职。1916年5月任济南镇守使,五四运动中残酷镇压济南进步学生和群众。1918年任参战军第
(18751947)
172、张鸿道
  张鸿道(1875~1930),字梦宾,陕西省高陵县人。清德宗光绪元年(1875)生。自幼才貌出众,有神童之称,14岁能默诵十三经。光绪二十三年(1897),中甲午科举人。逊清礼部主事。光绪二十四年(1898),保国会在北京成立。张鸿道加入该组织,并参加第一次、第二次会议。宣统三年(1911),辛亥反正,弃职回陕,加入革命。民国元年(1912),任陕西省议会秘书兼修史局编纂。1918年,任陕西靖国军
(18751930)
173、马官和
  马官和(1875—1936)字惠阶,号仲平。日照市岚山区高兴镇夏陆沟村人。著名企业家。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始办企业。宣统年间,先在家乡与栈子村叶友彭合伙开办织布工厂,在县内首次使用新式铁机织布,曾有“机器不转,马官和急得淌汗”之说。不久,织布厂因故关闭。民国初年,马官和去济南,任省参议会议员。在安鹏东的支持下,开办了济南电话公司,让其弟马丹铭在济宁、滕县开办了电话分公司。1917年,与安鹏东及其堂
著名企业家(18751936)
174、石作柱
  石作柱(1875-1947),字砥如,康乐县石家河滩村人。青少年时酷爱读书,学习常名列前茅,兰州优级师范毕业后,初任狄道县(今临洮)中区和东区学堂教师。1917年任狄道县劝学所所长。任期内与张星槎等人合作,在城内安吉寺创办西街小学,并赴农村各地鼓励邑生兴办教育。明国七年(1918)在家乡线家滩创办输文小学。1923年被选为康乐县政府咨议员,并兼任建设科科长。1924年先后任岷县、礼县、漳县县长,在
(18751947)
175、雍剑秋
  雍剑秋(1875~1948),名涛,江苏高邮人。少年时在上海学英文,早年入香港英国教会学堂读书,后又考入新加坡大学。1898年回到上海。1900年庚子事变,任“救济北方难民慈善团”翻译。1911年任天津造币厂副厂长。后当上了德商礼和洋行买办,经销克虏伯军火,成为国内最大的军火中介商,曾接受袁世凯奖励的勋章。袁世凯死后,雍剑秋于1918年从北京移居天津,开始经营房地产并创办学校。多年来,他在天津的宗
(18751948)
176、端纳
  端纳(1875—1946),是中华民国时期中国政坛上最为活跃的西方人。1875年出生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1898年成为新闻记者,1903年赴远东采访,先在香港接受《德臣报》聘请担任副主编,并结识革命党人胡汉民、宋耀如等人。1911年,端纳作为《纽约先驱报》驻中国记者的身份抵达上海。孙中山回国后,端纳担任孙中山的政治顾问,参与起草中华民国第一个政治纲领《共和政府宣言》。端纳曾经首先获得袁世凯签订
(18751946)
177、马国仁
  马国仁(1875——1914),字相臣,东乡族,广河县人。青年投军,出身行伍,清光绪年间在甘军董福祥部任简练军后旗马队管带。光绪二十六年(1900)与其叔马福寿等随甘军入京,在廊坊等地抗击八国联军,奋勇当先,以战功升任游击。辛亥革命爆发后,任马安良西军左营管带,奉命随固原提督张行志入陕西镇压起义,陕西长武县冉桥镇战役后,以功升西军指挥,甘肃独立后撤回甘肃,后转向拥护民主革命。民国三年(1914)以
(18751914)
178、沈文华
  沈文华(1875—1934),字一均,嘉兴余贤镇(今余新镇)人。早年留学日本,并加入同盟会。归国后,在余贤镇和王店镇创办商业,经营蚕茧、绸布等。于乡里公益事业颇多贡献,曾自购抽水机,免费为农民服务。为地方著名士绅,思想倾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孙中山、褚辅成、沈钧儒等均有交往。1912年11月,孙中山莅临嘉兴时,亲往迎接,并参加合影。1913年7月,陈英士在上海组织起义军讨伐袁世凯,文华志愿参战,慨
(18751934)
179、顾企先
  顾企先(约1875—1937),名宗况,以字行,嘉兴澄溪(今嘉兴郊区油车港)人。清末秀才。早年做过塾师。辛亥革命前后加入爱国文学社团南社,倾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9年7月18日,全国学生联合学会嘉兴支会为筹设国货陈列所举行演剧募捐活动,遭到县知事张昌庆干涉,唆使-殴伤爱国学生,激起民愤。企先联合嘉兴地方开明士绅,发动驱逐张昌庆。8月23日,张昌庆-辞职。之后,曾因参加民主活动,遭到北洋军阀政府
(18751937)
180、容儒
  容儒(1875—1960) 字宝珍,宝鸡县贾村镇杜家凹人。宣统元年(1909)为清廷度支部闲散京官。民国元年(1912)与刘定五、张凤翙等回陕,曾任省参议员。30年代初,参与续修《陕西通志》,后任宝鸡县财政局助理员、局长、兵差粮秣处处长等职。因反对县长摊派粮款辞职回家。回家后宣传民主思想,提倡女权,反对女子缠脚,主张婚姻自主、戒烟、禁等。民国24年(1935)集资创办西平小学,任校长。民国
(1875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