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75年出生的名人介绍(16)
151、释会机
  释会机(1875~1943年),俗姓吕,法名明真,字会机,出生于南安颇兜乡。因眷属相继去世而发心出家。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到南安小雪峰寺拜谒佛化老人剃度,同时礼厦门虎溪岩善温老和尚为师。他对儒、佛教理有所造诣,曾住小雪峰寺3年,向佛化老人探研佛教经论及禅门妙谛,得佛化老人高徒喜广和尚传授法卷,成为中国佛教禅宗支派临济宗的法脉传人。先后在南安妙高山建佛国寺,在金门顶兰乡重建金刚寺。民国23
(18751943)
152、廖百芳
  廖百芳(1875.4—1950.6),杨梅镇河口村人。毕业于容县师范和梧州政法学校。廖百芳早年参加孙中山同盟会。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的武昌起义。民国初年起,先后在容县明伦女子学校、长州蚕业学校以及平乐、陆川、岑溪、梧州、南宁、柳州、惠来(广东)等地中学任教。1922年秋任滇桂联军总部秘书长。1923年任滇军总部秘书长兼大本营谘议员。1924年任广州卫戍总部秘书长。1925年任广东清远县县长。19
(18751950)
153、李济源
  李济源(1875-?),今横山镇罗锅车心岗人。少年时参加县科举考试,名列榜首,后因取消科举制度,人称之为“半个秀才”。民国10年(1921)在推行“民选县长”时,参加竞选获胜,出任广宁县长。上任之初,为民办了一些好事,清剿土匪,击毙匪首陈章(即“跛章”),为社会上除了一害;又揭穿了“真命天子”妖言惑众,骗取钱财的行径。但又搜罗党羽,串连西江地带的反动势力,准备策应军阀陈炯明在东江的叛乱。特别是民国
154、何梅芳
  何梅芳(1875~1953),号雪生,平政龙池村人。清附贡生,广东高等警察学堂毕业,曾任广州市警察厅司法科科长,昌化县知县。民国初年,内务部考选知事,他应试合格,被分发广东任揭阳县知事,后历任广西来宾、富川、容县、北流等县知事,复任来宾、北流等县县长。民国33年任北流县临时参议会参议长。解放初,曾被邀请为北流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何平生参与家乡多项建设事业:民国13年同党英荣等筹资重修北流孔庙;
(18751953)
155、张茂炯
  张茂炯(1875-1936),字仲清,别署艮庐,号君鉴,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家住曹家巷19号。清末进士,苏州著名文人。清德宗光绪元年(1875)生,出身仕宦世家,为南宋状元、名词人张孝祥后裔。祖上在康熙雍正时经营商业,渐致巨富。其堂兄张茂镛曾任安徽为候补知府。光绪三十年(1904),张茂炯参加甲辰恩科殿试,中二甲第6名进士。宣统间曾在户部工作,任度支部司长。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后任北京
清末进士,苏州著名文人(18751936)
156、巴布扎布
  巴布扎布(1875~1916年) 蒙古族。内蒙古卓索图盟土默特左旗(今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人。自幼迁居苏鲁克旗(今辽宁省彰武县)。青年时即为当地匪首。日俄战争中曾率匪助日击俄,被编为后备“永治挺身队”。战后逃至昭乌达盟(今赤峰市)北部一带。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任彰武县警察局长。民国2年(1913年)率部投靠哲布尊丹巴,被封为镇国公,任镇东将军。后在沙俄的保护下,占据呼伦贝尔西部哈拉哈河
蒙古族(18751916)
157、杨振卿
  杨振卿(1875—1960年),又名杨老振,曲周县曲周镇小河道村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祖父杨璞为清道光年间直隶第四名举人。杨振卿聪明好学,15岁时便考中生员。17岁时由清王朝选派公费赴日本东京文学院数理科留学,学成回国后,见清王朝腐败,无心作官,以教学业。新中国成立后,在邯郸专区地委干部文化补习班任教,1952年在河北威县师范任教,1953年已是79岁高龄,由曲周中学返聘任教,1960年3月病故,
(18751960)
158、邓振玑
  邓振玑(1875~1955)字钝庵,沙市人。幼年在家聘师课读,后入县学,清光绪二十九(1903)乡试中举人。民国初年,出任湖南官矿总办。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国际市场锑价猛涨,湖南官办采锑公司增达130个,矿工达10万余人,占全国采锑业的95%以上(当时中国的锑产量和销售量均为世界第一)为发展民族经济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此后,历任湖南实业厅厅长、江汉道道尹。民国6年(1917),江陵人胡瑞霖出任福
(18751955)
159、匡子桢
  匡子桢(1875~1960),汉川田二河镇人。匡子桢,谱名裕祥,号伏枥生,1875年11月11日生,匡厚生的三弟。湖北省汉川县田二河人。清末秀才。1906年赴日本入东京法政大学,加入同盟会。回国后,曾在吉林边务巡警学堂、天津交涉学校、陕西省立职业学校任国文教员,烟台鲁军司令部执法官、北平《边事日报》撰述等职。曾翻译出版《日本宪法》、《日本行政法》、《日本警察法》。其著作已发表的有《中国历代开疆人物
革命烈士(18751960)
160、冯嗣鸿
  冯嗣鸿(1875~1926年),名应昌,号志固,竹山县城关镇人。冯嗣鸿出身于小手工业家庭,自幼聪慧勤奋,生活艰苦。成年后,自办私塾教书。后因家境贫困而背乡离井到武昌,被招为广西军队学兵并在广西将弁学堂受训两年,因成绩优异,毕业后留任将弁学堂教官,不久又调部队任下级军官。1904年,升为江西省抚标第55标标统,后又升为第13协协统。辛亥武昌首义,武汉战斗激烈,湖北军政府都督黎元洪致电各省求援,立即得
(1875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