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74年出生的名人介绍(16)
151、白锡昌
  白锡昌(1874~1953)字瑞启。回族。定县(今定州)城内回民街人。系白敬宇眼药创始人第15代后裔。眼药是他家祖传秘方,传男不传女,配药时都是他一人将各种原料配好,再交给工人制作。1926年,白敬宇眼药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1928年白锡昌两个儿子大学毕业后,改革白敬宇药店,白锡昌为厂长,其子白泽民为总经理,将定县的白敬宇门市部改为总行,将“金羊”商标改为注册“鲸鱼”商标,聘请王恩普为顾问
(18741953)
152、叶景葵
  叶景葵(1874—1949),字揆初,别署卷庵,清仁和(今杭州)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进士。光绪二十四年入通艺学堂,学习英文、数学,研求新知识,致力探究改革富强之道。中进士后,放弃入翰林之选,自愿赴长沙,入湖南巡抚赵尔巽幕下,掌理财政、商矿、教育三门文案。三十三年随赵尔巽至沈阳,任盛京部文案总办、奉天财政监理官,努力重振日俄战后凋敝的东北民生,因功荐升道员。同年,南下上海,加入浙江铁路公司为
(18741949)
153、甘绍相
  甘绍相(1874-1913)号日三。岑城镇菜园村人。早年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活动。光绪三十年(1904年)他加入兴中会,在南洋等地任报社。孙中山改组兴中会后,他加入同盟会,是岑溪参加同盟会的先驱。后被派回广西梧州办报鼓吹革命。曾主办《梧江日报》和《广西日报》,并任《广西日报》经理,与梧州保皇派刨办宣传君主立宪的《广西新报》开展论战;揭露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疾呼推翻清政府为当务之急,辛亥革命武昌
(18741913)
154、杨殿玉
  杨殿玉(1874~1936),又名杨择,字秉铨,号适士。清同治十三年十月九日(1874年11月17日),生于阳湖县(今常州武进)鸣凰镇坝头村。幼年好学,刻苦自励。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列入优禀生。光绪二十三年举人,被任为一等同知衔、云南候补知县。因见清政府腐败无能,无意仕进,弃官回乡,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在沪创办人滨泽社,并参与《民报》、《苏报》、《中华新报》的工作。中华民国建立后,任中华
(18741936)
155、胡若云
   胡若云(1874~1960年) 胡若云,又名德望,光明镇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考中秀才,次年去上海学习法语。26岁赴北京候试,27岁任京汉路学习站长。光绪二十八年考取保定大学,未及就读,随孙宝琦公使去法国为使馆学生。翌年秋,孙宝琦兼驻西班牙公使,胡奉派去西班牙使馆任翻译。3年后回国,在商部任部专司务。2年后为湖南补用同知。未及半年,奉派为驻澳大利亚使馆二等通译官,3年任满后调驻日
(18741960)
156、张子淦
  张子淦 (1874-1933),山东省莱阳县人。为张复生的叔父。1918年8月曾协助张复生创办《国际协报》,负责该报本埠新闻,以及发行、广告、庶务、会计、装订等事。1930年8月。叔侄失和,愤而出走,与外甥王宿辰一起接办《滨江辰报》。九一八事变后又出资收买《东三省商报》。接办后对报纸版面有所改进,较多地采用英亚电讯社稿件,用客观手段安排国内各地和伪满的消息,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不与占领者合作的态度。中
(18741933)
157、张尔田
  张尔田(1874-1945),原名采田,字孟劬、幼蒓,号遁庵、遁庵居士、许村樵人,晚号遁堪。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清末民初史学家,著名诗人、词人。清同治十三年农历正月二十九日(1874年3月17日)生,出身仕宦世家。祖父张之杲,累官至泰州知州。父张上禾,曾任直隶昌黎知县。张尔田幼承家学,才华出众,游历吴中和京都,有文名。光绪二十二年(1896),22岁出仕为官,任刑部广西司主事。光绪二十八年(19
著名诗人、词人(18741945)
158、南次郎
  南次郎 (みなみ じろう1874.8.10—1955.12.5) ,日本陆军大将,骑兵出身,九一八事变时的陆军大臣。后历任关东军司令、朝鲜总督,东京审判的28个甲级战犯 之一。 这个家伙是个见风使舵的政治投机派,事事无主见却又能身居高位,是日本陆军官僚人才的典型。九一八后南次郎不但没有像金谷那样被编入预备役,反而坐上了关东军司令官的宝座,充分说明了他的“会混”。1948年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
(18741955)
159、许行彬
  许行彬(1874—1953),名祖谦,又名葆光、仰贤,号西湖闲人,以字行,海宁周王庙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中秀才,三十年考入浙江高等学堂。毕业后曾任教于杭州师范学校和温州瓯江师范学校。宣统二年(1910)在杭州办《浙江白话报》,后协助杭辛斋办《浙江白话新报》和《农工杂志》,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又先后办《汉民日报》、《西湖报》、《良言报》、《杭州报》等。历任浙江省议会一至三届议员、省政府
(18741953)
160、马恕
  马恕(1874-1957),字敬堂,原籍东乡,清代迁居和政龙泉,世代务农。光绪时入邑庠,因学业优异,多次受奖,为知州杨增新器重。后因家境贫寒,归乡设帐授课。民国初年由同窗张质生(时任宁夏护军使署幕府)推荐,到宁夏马鸿宾部掌理文案。随军10余年,深得马鸿宾敬重,后力请归乡。民国二十年(1931)冬,马鸿宾任甘肃省政府主席,恳请马恕再掌文案,“雷马”事变后坚辞归里。抗战时期推举为和政县临时参议会议长,
(1874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