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68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11、张禹爵
  张禹爵(?-1868)清末捻军首领。安徽毫州(今亳县)雉河集人。本名张五孩,张乐行侄。乐行殉难后,袭爵为太平天国“幼沃王”,是捻军中最年轻的将领。1866年秋捻军在河南许州(今许昌市)分军时,他是西捻军中仅次于张宗禹的将领。张宗禹“善谋”,他以“善战”著称。1867年西捻军从陕西宜川(位延安市东南)壶口渡黄河,踏冰桥而过,他领队首先抢渡黄河,焚毁对岸敌垒,进入山西。1868年3月在冀中饶阴 (位河
(?~1868)
12、张诗奇
   张诗奇(?~1868),字澹秋,平江县人。初随千总严有翼入永定营为兵。咸丰五年(1855),从张岳龄防县界。九年,隶湘勇果毅营,以轼保蓝翎把总。十一年,果毅营从总督骆秉章入川。累官守备加都司衔。蜀平,同治三年(1864),从巡抚曾国荃克江宁,超擢游击。四年,复从张岳龄于江西,会广东义军起事,荡平,迁参将,赏换花翎。六年,以哨长从张岳龄西征入陕。次年,战凤翔,解禥阳围,破义军于冯坊河,擢副将。八月
(?~1868)
13、冯德馨
  冯德馨(1801—1868年)济宁人。道光进士。1838年(道光十八年)任员外郎。后调山西河东道。1845年擢广西按察使。1847年曾镇压雷再浩起义。1848年擢江宁布政使。1849年升湖南巡抚。因镇压李沅发起义奏报失实,被革职逮问,下刑部治罪。后遣戍新疆。1853年加恩释回,返籍办团练。1856年,因防堵黄河决口出力,赏六品顶戴。后赏加四品顶戴。1866年(同治五年),山东巡抚阎敬铭疏言修筑济宁
(18011868)
14、萧涵
  萧涵 [生卒]?-1868 [籍贯]温江县人 [朝代] 清朝 [主要著作] [小传] 幼承家学,工诗。咸丰元年(1851)举人。赴京会试,以躯干短小落第。遂拂袖出都,题其旅邸诗有“览镜自惭黄鹄面,-空敝黑貂裘”之句。同治七年(1868)县令吴崇□聘主万春书院讲席,始半年,以疾卒,士林惜之。为人有节操,不趋事权贵。五十岁有自寿诗云:“瘦到梅花清到骨,邀来明月醉成仙。”又撰联云:“硬着
(?~1868)
15、顾福昌
  顾福昌(1796—1868),字成之,号春池,因排行第六,在丝业上颇有声望,人称顾六公公。湖州“南浔四象”之一。少时家贫,弃学经商,初在航船埠头设摊,买卖农产品,后开设一小布店,兼营蚕丝。进而在上海开设丰励丝经行,经营蚕丝,并在十六铺建堆栈,做辑里湖丝出0易。在经营蚕丝致富后,还在上海黄浦滩广买土地,建造堆栈,又借办洋务之便,买进上海惟一外洋码头金利源码头。与英商合作创办怡和打包公司,任英商怡和洋
(17961868)
16、李佑厚
  李佑厚(1834~1868),字奉轩,平江县人。咸丰五年(1855)投湘军,充李元度部平江军中营后哨哨目。从战贵溪、玉山、太湖、广信等地,升副将。同治元年(1862)援沂,加总兵衔。三年击败汪海洋部,加提督衔。后随张岳龄镇压陕甘回民,在汧阳之冯坊河战死。
(18341868)
17、僧寿觉
  僧寿觉(1810~1868) 俗姓文,本县塘口乡罐平山人。20岁时,削发为僧,勤学不倦,翻译佛经多种。道光二十九年(1849),以积蓄重修汉王台庙。后总领关帝庙、堰口涌佛寺、清龙庵等徒众及佛事,被尊为师范。对于附近穷人,也时有舍施。死后,徒众为他修建坟亭一座,由文童邬世宦写了」志铭》,此亭至今完好无损。
(18101868)
18、戴淳
  戴淳(1790-1868)字朴夫,号古邨,室名晚翠轩,云南呈贡人。道光五年(1825)拔贡,后隐居吟咏,绝意进取。旅景多艺,擅书工诗,书师刘墉,尤以小行书颇具藴藉。著有《晚翠轩诗钞》。
五华五才子(17901868)
19、刘荣琪
  刘荣琪(1817-1868年),字昆圃。生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三甲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广东乡试第八名登举人;二十五年京都会试第一百三十四名登进士。任工部主事。卒于同治七年(1868年),终年52岁。
(18171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