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68年出生的名人介绍(6)
51、相来炳
  相来炳(1868—1921) 男,唱书艺人、名师。浙江嵊县崇仁镇下相村人。1868年农历九月十八日生。年轻时随胞兄相来鑫(相金堂,落地唱书师祖)唱书,兄为上档主唱,弟为下档帮唱。系落地唱书由“单档”改为“双档”唱书的首创者,为发展落地唱书作出了贡献。相曾就读于本村私塾,初识文字,为人聪明,不仅把胞兄的拿手书目学就,还把演唱的精湛艺技也学到手。与兄拆档擢升为主唱后,为发展自己的演唱技能,他刻苦阅读
(18681921)
52、巴英额
   巴英额(1868~?),字凌云,满族。原籍吉林省扶余县伯都纳正蓝旗。光绪十年(1884年)即入旗营当兵,历任吉林练军骁骑校、防御、参领、营总。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入吉林武备学堂从事系统军事训练。毕业后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升委伯都那练军统领,九月队伍遣散;于光绪二十七年复委任阿城练军营总;光绪三十年(1904年)改委陆军管带;光绪三十一年调任黑龙江巡警右军统领,补授伯都那镶白旗佐领,
53、孙宗蔡
  孙宗蔡(1868~1947),字次典,号斗生,世居龙溪县城漳州。17岁时父母双亡,坚持读书和兼理小纸店业务。21岁时考中秀才。之后又转入霞书院学习。1905年,他在城西文昌宫修建校舍,创办县立初等小学堂和高等小学堂,并担任学堂堂长。后又筹办乡四隅小学堂3所。这些小学堂都设国文、算学、修身、图画、手工、游戏等课程。同时也招收女生,实行男女同校。从此,漳州有了新学,而且也逐渐普及公立小学教育。二年后,
(18681947)
54、黄奕住
  黄奕住(1868~1945年),小名阿柱,南安人。少时务农,后当剃头匠。清光绪十年(1884年)同邻里乡人结伴赴印尼三宝垄谋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专营蔗糖业获利,与黄仲涵、郭锦茂、张盛隆并称为印尼四大糖商。民国8年(1919年)4月,挟资携眷返国,定居厦门鼓浪屿,开始对国内进行广泛投资。次年4月,在鼓浪屿田尾海滨地带筹建观海别墅,并购买鼓浪屿一片荒地,开辟日兴街。民国10年8月,在厦门(今镇邦路
(18681945)
55、曹家达
   曹家达(1868~1937),字颖甫,一字尹孚,号鹏南,别号巢老人。清同治七年一月二十八日(1868年2月21日)生于江阴城内司马街的望族世家。名中医。光绪二十一年(1895)就读南菁书院,工文学、善词画、明医理。性耿介傲岸,人皆呼为“曹戆”。光绪二十六年中举。后绝意仕进,征选知县不应。中年迁居上海,与武进孟河旅沪名医丁甘仁知交。丁举办上海中医专门学校,被聘为教授并兼辅元堂施医局诊疗工作,执教
(18681937)
56、蒙仁潜
  蒙仁潜(1868—1926),字若陶,蒙泉镜之子,清末举秀才。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毕业于广西陆军讲武堂。民国元年(1912年),署理上恩县知事及陆军步兵中校。民国3—4年任容县知事和广西右军第二军副司令。民国5年3月起,任广西陆军第二军第四路司令,同年11月袁世凯以大总统令补授陆军步兵少将五等文虎章。12月任广东陆军游击营帮统领。民国7年调任广西陆军游击营司令。民国9年冬,在孙中山革命势力的
(18681926)
57、沈彪
  沈彪(1868~1939),亦名沈标,字锦斋,当涂南乡人。稍长习武,膂力过人,擅使单刀,人不敢敌。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进入当涂县衙捕班当差,因缉盗有功,升为捕班总头役。当涂县令换了数任,县衙员司多有更迭,唯沈标独领捕班,从清代一直延任到民国时期,算得是县衙中一位资深人物,人皆呼之“沈老总”。他广交江湖朋友,结缘梨园子弟,曾被推为徽剧江南派新春班班主。光绪三十二年(1906),自筹资金,在新
(18681939)
58、兰德施泰纳
  美籍奥地利裔免疫学家。1868年6月14日生于维也纳的巴登,1943年6月26日卒于纽约。因发现人的主要血型系统而获193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891年获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1892~1894年间在德国和瑞士研究化学。1896~1908年先后在维也纳大学卫生系和病理解剖研究所任职。1911年任病理学教授。1922年应邀赴美国纽约洛克菲勒研究所工作,1929年入美国籍。他最初研究化学
(18681943)
59、廖思吾
  廖思吾(1868~1927),生于铜鼓棋坪柏树村,幼时读过几年书,后以农为业。因成家较早,人至中年,已是子孙满堂:长子步清,生孙善昌;次子杏阶,生孙用章、在新;三子竹梅,生孙德生;四子庆珍。1926年,大革命运动在铜鼓蓬勃兴起,各地工农协会组织纷纷建立。当时,柏树的大土豪王庆昌、王吉昌兄弟假装革命,在柏树成立了所谓的第九乡农民协会,打着革命的幌子进行-活动,压制工农运动,廖思吾对此义愤填膺、针锋相
革命烈士(18681927)
60、颜息庵
  颜息庵(1868~1944),名昌蛲,号可铸,今石狗乡人。早年习科举业,初试文魁及第,又补廪。因清廷腐败,外患频仍,认为科举徒愚民误国,遂弃科举,跟随长沙王先谦先生学习经史。王爱其才,尽传平生所学,并把他推荐给两广总督张之洞。光绪二十八年(1902),颜与胡子靖、陈润霖、朱伯桢等12人被选派留学日本,为湖南首批官费留日学生。在日本与黄兴、蔡锷等交往甚密,后加入“华兴会”。辛亥革命后,先后主办《长沙
(1868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