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68年出生的名人介绍(3)
21、爱新觉罗·载泽
  爱新觉罗·载泽(1868年3月17日一1929年6月),初名载蕉,字荫坪。晚清宗室大臣,立宪派的重要人物,满洲正黄旗人。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六世孙,愉恪郡王爱新觉罗·胤禑五世孙。同治七年(1868年),载泽出生于北京,其父奕枨过继给嘉庆帝的第五子绵愉做后嗣,光绪三年(1877年)袭封辅国公,光绪二十年(1894年)晋镇国公。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七月十六日,清廷特派载泽和其他四位大臣户部侍郎戴
晚清宗室大臣(18681929)
22、徐乃昌
  徐乃昌(1868~1943),字积余,晚号随庵老人,南陵工山汤村徐人,出身望族。伯父徐文达曾任两淮盐运使、福建按察使,堂兄徐乃光曾任驻美国纽约首席领事。徐乃昌自幼熟读经史。光绪十九年(1893 年)中举,二十七年任淮安知府,特授江南盐巡道。曾主办积谷、厘捐、赈捐和督察通海垦务。约于光绪二十八年受命考察日本学务,回国后提调江南中、小学堂事务,总办江南高等学堂,督办三江师范学堂(南京大学前身)。徐为官
(18681943)
23、杨心如
  杨心如(1868—1946)名兆蓉,字正乐,号心如,南蓢翠亨村人。少时立大志,好读书,过目不忘。与孙中山、陆皓东、杨鹤龄并称“翠亨四杰”。常与孙中山谈论天下兴亡大事,随孙中山参加反清活动,不图功名,将自己九成的产业捐助作起义费用,负责奔走中山、澳门、香港、台湾之间联络革命。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孙中山和陆皓东在广东发展兴中会会员,其通过孙中山介绍,加入兴中会并投身广州起义筹备工作,不惜变卖家产
(18681946)
24、王树中
  王树中(1868-1916),字建侯,号百川,又号梦梅生,皋兰县长川村人。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科进士出官安徽,在官十余载,勤政爱民,皖人呼之为王青天。1913年归里,为省军府参谋,旋保道尹,仍发安徽。l915年春,奉檄往甘凉,春暮往宁夏,秋初诣陇东泾川、庆阳、宁、镇各县,勘聚众事,不到一年,历甘肃76县中之大半。所到藤葛纠纷,或结私仇,或纠缠公忿,智巧之士深避而不肯为者,王独慷慨担任,一一
(18681916)
25、安吴寡妇
  安吴寡妇(1868~1910)原名周玲。出生于陕西泾阳鲁桥孟店(今属陕西三原),嫁到泾阳安吴堡吴家后,称吴周氏,因刚结婚丈夫即去世,当时人多称其为吴家寡妇。泾阳吴氏祖籍江苏。传说唐朝时吴家有人在泾阳当官,选定嵯峨山麓的安吴堡村安家,此后即以泾阳为籍。大约在清初,吴氏家业开始兴盛发达,逐渐修成东、西、南、北、中五院,兄弟分居经营。其中以东院,即贰仪堂最为兴旺。清咸丰六年(1856),贰仪堂主人的独生
(18681910)
26、王锡桐
  王锡桐(1868—?),又名守真,字凤栖,宁海大里村(今属深甽镇)人。性耿直,广交游,好打抱不平,曾自编《缑北正气集》,以乡贤气节自励。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考取秀才,有感于外国势力入侵中国,欺凌国人,常自叹:“夷人猖獗若是,吾辈读经何用?”二十六年春,大里天主教首王品松依仗教会势力,霸祀产而不祭祖,遭族人谴责后反上城诬告,县衙遣营勇拘捕王氏族人。锡桐挺身拒捕,折断县衙捕人“火签”,又赴县衙申
(1868~?)
27、铃木贯太郎
  铃木贯太郎(すずき かんたろう,庆应3年12月24日(1868年1月18日)-昭和23年(1948年)4月17日),日本海军大将,政治家。历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海军军令部长等。战争结束的时候任第42代内阁总理大臣。从一位勋一等功三夹爵。作为和平派的军人,压制强硬派结束战争而获得好评。庆应3年(1868年),关宿藩久世广周在和泉国的飞地(大阪府堺市中区)的代理官员的孩子明治4年(1871年),原籍
日本第42代内阁总理大臣(18681948)
28、王世镗
   王世镗(1868~1933) 字鲁生,出生于天津,幼时就读于大梁书院,17岁时为文,即能溶铸经史,擅长辞章,学业出众,民国元年6月,奉赴定远厅任知事,勘查出城南河心高于城池,一旦洪水暴涨,下游淤塞,必遭水患。遂组织民众加高城南河堤,在王卸任后的第三年(民国4年)竣工。新任知事竖碑于龙王庙,仍请王撰书碑文,其内容简洁,三言四句:“深填滩,低凿堰,遇湾削角,逢正抽心”,堪称治河格言。民国3年、5年,
(18681933)
29、夏同和
  夏同和(1868——1925),字用清,麻哈州高枧(原名狮山)人。现今的麻江县高枧村人。与康熙年间武状元曹维城、光绪年间文状元青岩人赵以炯、遵义人探花杨兆麟称为清代贵州“三状元一探花”。夏同和是清末著名书法家,他为邱逢甲故居“蛰庵”题写的门联“马来西极,龙卧南洋”至今尤存潮州。遗迹除贵阳夏状元街外,还有其故里的“状元第”。父延源,国学生,曾任知府等职。同和自幼聪明,少年时常与同学赛读《三字经》、《
(18681925)
30、梁鸾沧
  梁鸾沧(1868~1946),字紫笙,原籍广东南海县西樵,世居西关。从小聪颖,爱好书法,就读于康有为的芳村八公祠教馆,与梁启超是同学。后留学日本明治大学,担任康有为在日本横滨兴办的中国大同中学校长。戊戌变法失败后,梁避难于香港,后任广东陆军速成学校3~5期中西历史兼国文教员,陈济棠、余汉谋、香翰屏、张发奎、陈海天都曾是他的学生。梁鸾沧爱好书法,对钟、王、颜、柳深有研究,其书法自成一家,雄奇壮丽,活
(1868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