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65年出生的名人介绍(3)
21、骆成骧
  骆成骧(1865~1926),字公啸,男,汉族,云南省会泽县城郊锁水阁人,后随继父移居四川资中县(今四川资中县),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进士。二十一年(1895年)夺魁,中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是清代四川唯一的状元。二十四年(1898年)任京师大学堂提调。三十二年(1906年)赴日本研习法政,三十四年(1908年)回国,主持桂林法政学堂。宣统二年(1910年),任山西提学使。1912年,被选为
清代四川唯一的状元(18651926)
22、陈浚芝
  陈浚芝,字瑞阶,号纫石,清同治四年(1865)出生。祖籍安溪县长泰里经岭乡(今城厢乡经岭村),其先世渡台经商,定居新竹县。清光绪间,浚芝举孝廉,授知县,因清理田赋及奏办全台团练有政绩,擢五品衔,候补同知,诰授奉政大夫,掌教台北明志书院时,曾与布政使唐景嵩、举人林鹤年倡设“台阳吟社”,著有《竹梅吟草》。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战起,遂协办台湾防务以备寇。二十一年《马关条约》签订,清廷割让台湾。浚
(18651911)
23、杨阿苗
  杨阿苗(1865~1932年),名嘉种,泉州南门外亭店村(今属江南镇)人,清同治四年(1865年)生。原是晋江县园坂村蔡娃子,10岁时卖给亭店村人杨孙獭为长予。杨孙獭在马尼拉开设协成商行,并在宿务、独鲁万、树里爻等商埠设立分支行,经营苎麻、椰干等土特产。个人事迹杨孙獭30多岁去世。杨阿苗十七八岁时往菲律宾,在当地西班牙学校读书。25岁时,叔父杨孙(械)将协成商行交给他。杨阿苗接业后,聘请舅父陈清源
(18651932)
24、王典章
  王典章(1865~1943)字幼农,本县马额镇魏回村人。16岁中秀才,曾受业刘古愚、柏子俊。后以监生援例妁后选训导,因赈济有方,保以知县,分省补用。1904年人四川,委任布政使署文案。旋保直隶州知县。1907年任新宁知县,1908年署打箭炉直隶厅同知兼兵备处,为驻藏大臣、川滇黔边防大臣筹备粮饷。同年清廷预备立宪,王认为非改革不能图存,便罗致人才,兴教育,办警卫,倡自治,重生产。1911年任宁远府知
(18651943)
25、章钰
  章钰(1865~1937),字式之,又字坚孟、茗理,别署蛰存、负翁、晦翁,晚年自号霜根老人。生于清同治四年五月二十一日(1865年6月14日),长洲县(今苏州市区)人。学者。幼即嗜学。年弱冠,补博士弟子员,肄业于紫阳书院学古堂,称高材生。光绪十四年(1888年)聘为学古堂斋长,翌年恩科举人。光绪二十六年中进士,以主事用,签分刑部湖广清吏司行走。旋告假归里,办理学务,任苏州学务处监督,筹划兴学,次第
(18651937)
26、叶芝
  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ButlerYeats,1865年6月13日~1939年1月28日),亦译“叶慈”、“耶茨”,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和散文家,著名的神秘主义者,是“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也是艾比剧院(AbbeyTheatre)的创建者之一。叶芝的诗受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神秘主义、象征主义和玄学诗的影响,演变出其独特的风格。叶芝的艺术代表着英语诗从传统到现代过渡的缩影。叶芝早年的
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和散文家(18651939)
27、阎甘园
  阎甘园(1865~1942)名培棠,字甘园,自号辋口樵者、晚照楼主。陕西蓝田人。16岁中秀才,翌年在西安设馆教学。戊戌维新运动时期,阎也主张废除科举,兴办教育为救国之本,常说:“八股不废,帝制不除,国将不兴。”他的主张受到当时陕西著名学者毛昌杰赞赏,并在其资助下,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创办了陕西近代第一家以“宣传维新变俗,振兴中华”为宗旨的进步报纸《广通报》。时任翰林院编修的陕籍进步人士宋伯
(18651942)
28、张毅
  张毅(1865-1911),字仁府、壬父,直隶省天津府(今天津市)人。清末官员。清同治四年(1865)生,出身官宦世家。父张梦元,官福建布政使,护台湾巡抚,以清廉著称,卒后,赠太子少保。张毅青年时期由荫生官部曹,改道员(知县);分山西补用道,领三品衔;改署山西冀宁道、河东道。光绪二十九年(1903),代理山西按察使。光绪三十三年(1907),丁忧。光绪三十四年(1908),记名简放山西候补道,任陕
(18651911)
29、喇世俊
  喇世俊(1865~1946),字秀珊,回族,临夏市喇家巷人,幼年就读城内私塾,聪慧好学,光绪十九年(1893)中恩科举人。光楮二十一年(1895)入京应试,为请废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参与在京应试举人-(史称公车上 书)。喇世俊中举后,任董福祥部军务秘书数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随清军护圣驾至西安。清廷回京,喇受命四川东乡县知事、灌县知事,为政廉洁,政绩斐然,离任时,百姓曾建亭立碑纪念,后任造币厂总监,
(18651946)
30、汤廷光
  汤廷光(1865~1933),幼名朝焰,库名廷光,字朗亭,炭步石湖山村人。廷光毕业于黄埔水师学堂,随后派往英国留学。学成回国后,长期在舰艇工作。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中日海战中,廷光为定远舰管带,指挥定远等舰,奋勇冲击,定远舰多次中弹,舰桅被毁,舰身沉没,廷光爬上烟囱,幸而脱险。因此次海战有功,他受御赐二等第三双龙宝星海军正参领。光绪三十四年任海琛巡洋舰长。同年10月,廷光奉命驾驶海琛舰从天津
(1865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