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64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11、黄宗汉
  黄宗汉(1803~1864年),字寿臣(一说字季云,号寿臣),泉州登贤铺(今镇抚巷)人,清嘉庆八年(1803年)生,7岁丧父后由嫡长兄黄宗澄(嘉庆二十四年举人)教养成长。道光十四年(1834年),正式中举,第二年联捷中进士,初选庶吉士,散馆改兵部主事,充任军机章京,历任员外郎、郎中,升御史、给事中。道光二十五年,出任广东督粮道,调雷琼道,历山东、浙江按察使。黄宗汉担任御史时,多所弹劾。云贵总督桂良
(18031864)
12、黄鼎凤
  黄鼎凤(1830—1864) 壮族。乳名特旁三,又称黄三。贵县(今贵港)人。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加入三合会,参加三合会首领张嘉祥的农民起义军。三十年随张嘉祥降清军。咸丰三年(1853)夏从武汉逃回贵县,后在覃塘圩设英雄馆,在黄练圩设洪顺堂,广招义士,反清复明,踞黄练峡建立山寨。五年夏陈开占浔州(今桂平),建立大成国,响应附义。配合大成国李文茂部击败团练,占贵县城后,改贵县为怀城,被封为将军。
(18301864)
13、洪天贵福
  洪天贵福(1849年11月23日-1864年11月18日),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长子。广东花县人。初名天贵,后加“福”字。登极后,玉玺于名下横刻有“真主”二字,清方又误称为“福瑱”。生母赖莲英、清代广东省广州府花县官禄布村人。1864年7月天京失陷,洪天贵福逃出天京(今江苏南京),到达浙江湖州。8月末洪天贵福与当地太平军从湖州出走,打算会合江西的太平军后北上中原。部队沿途被清军紧追,10月9日部队在
(18491864)
14、爱新觉罗·绵愉
  爱新觉罗·绵愉(1814年-1864年),清朝皇族、大臣。清朝嘉庆帝第五子,道光帝之弟。母为恭顺皇贵妃钮祜禄氏,钮祜禄氏时为如妃。有同母姐皇八女和皇九女慧愍固-主,两姐皆早夭。被封为惠亲王,著有文集为《爱日斋集》。同治三年(1864年)十二月十二,绵愉病死,谥号端,有奕详、奕询等子六人。道光时期嘉庆二十五年七月,宣宗道光帝即位,爱新觉罗·绵愉被封为惠郡王,在内廷行走,上 书房读书。故事,亲、郡王未
(18141864)
15、洪仁玕
  洪仁玕,字吉甫,号益谦,广东花县(今花都市)人。洪秀全的族弟,两人交谊极深。屡试不第,在家乡教私塾为生。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洪仁玕和冯云山首先皈依。道光二十七年(1847),洪仁玕曾与洪秀全同到广州美国浸礼会向教士罗孝全学习基督教教义。道光三十年十二月(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洪仁玕约50人一同赶往广西参加,但未追上起义队伍,折回广
南粤先贤(18221864)
16、蒙李旺
  蒙李旺(1825—1864)原名蒙特候,又名蒙卜罗。安定司上段城头弄雷峒(今大兴骨龙村)人。祖父蒙特都,父亲蒙特反,均系老实本份的瑶人,世以耕山狩牧为生。李旺少时思想灵巧,劳作麻利,颇受家庭宠容。20刚出头的蒙李旺,面对瑶民山丁遭受种种病痛、灾祸和土官苛政压迫,深表同情和不满,声言要为山民“解痛消灾”和寻求“太平乐年”。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拜师习道,掌握巫术,并练就一套娴熟武功本领和令人喝
(18251864)
17、张由庚
  张由庚(1815—1864),字补诗,云贵提督张必禄次子,安陆知府张由基的异母弟。张由庚生性忠厚诚实,拜张可山为师,极爱读四书五经。因为其父张必禄的功劳而得以进国子监学习,三年,学习期满被朝廷录用,授予员外郎官职。道光二十一年(1841),英国侵略军入侵广东,其父张必禄奉旨率川军飞驰广东,抗击英军,1851年卒于军中,张由庚从北京赶赴浔洲奔丧,扶灵柩回故乡安葬。他痛念乃父宿怨尚未完成,要继承父亲的
陕西榆林兵备道(18151864)
18、纳撒尼尔·霍桑
  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Hawthorne,1804—1864),是美国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者,也是美国文学史上首位写作短篇小说的作家,被称为美国19世纪最伟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塞勒姆,幼年丧父,同寡母一道住到了位于萨莱姆镇的外公家,自幼性格孤高自许,顾虑多疑,童年的不幸和生活氛围使他内心有一种“痛苦的孤独感”,他对社会改革毫无兴趣,对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无法理解。
美国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者(18041864)
19、蓝大顺
  蓝大顺(1826──1864)即蓝朝柱。回族,云南昭通牛皮寨人,又名蓝朝璧。云南昭通牛皮寨人。1859年与其弟蓝二顺及李短鞑在家乡结盟起义,称帝,建元顺天。进入四川后,占领自贡盐场及附近州县,声势始盛,人数曾达三十余万,活动地区达五十余州县。在四川总督骆秉章部湘军进攻下,李短鞑、蓝二顺先后在四川牺牲。他率余部于1862年北上入陕南,占领洋县,1863年与西北太平军陈得才部联合抗清,被太平天国封为文
(18261864)
20、谢颖苏
  谢颖苏(1811~1864年),北关人。初字采山,后改琯樵,号懒樵、懒云山人、北谿渔隐、书画禅。其叔祖谢廷爚、父谢声鹤、姐谢浣湘、兄谢维崧、弟谢颖锋多擅诗词书画,饮誉当时。颖苏家学渊源,兼受邑中风气薰陶,9岁即能画能诗能琴,尤工书法。稍长,无意科举,埋首丹青。初拜沈锦洲为师,奠定周密不苟、秀劲工致的严实基本功和半工半写、凝炼浑朴的画风。继向来诏任职的外籍画家艺人求教,转益多师,并揣摩前代名作,博采
(18111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