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63年出生的名人介绍(4)
31、应夔丞
  应夔丞(1863—1914),又名应桂馨,浙江鄞县人。谋刺宋教仁的要犯,原为上海流氓帮会头目,辛亥革命时攀附中国同盟会,曾任沪军都督府谍报科科长、南京临时政府-庶务科科长兼管孙中山侍卫队等职,不久被孙中山撤职。后为袁世凯收买,委以江苏驻沪巡查长之职,参与刺杀宋教仁一案,事发后被捕入狱。1913年底脱狱赴京,请求袁世凯实践“毁宋酬勋”的诺言。袁否认与其有关系,遂愤然出京。1914年1月19日被军政执
谋刺宋教仁的要犯(18631914)
32、黄庆澄
  黄庆澄(1863~1904),温州最早的数学普及工作者。原名炳达,宇钦教。改名庆澄后,号源初,又作愚初。晚年自号寿昌老人。黄车堡(在陈东乡)人。从小家境贫寒,却跌宕有奇气,治学能独抒见解,不屑随声附和。光绪十二年(1886)应府试,因“滋事”案被斥革,两年后始“开复”,仍被当局歧视。二十年,才中顺天举人。黄庆澄小时就学于张家堡杨镜澄(仲愚),与同窗刘绍宽交谊甚密切。后又共同师事瑞安孙诒让、金晦。孙
(18631904)
33、万福华
  万福华(1863-?)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字绍武。安徽合肥人。早年居官,后弃官游历川、楚、湘、粤诸省,暗结志士,倾向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从事反清革命斗争。1904年夏,与人在南京组织暗杀团,谋刺户部侍郎铁良未果。后转赴上海结识黄兴。同年11月在英租界刺杀曾镇压农民起义、出卖中国利权、勾结帝国主义的广西路矿巡抚王之春未遂,被租界巡捕逮押入狱。1912年获释,次年到北京,拒绝袁世凯的利诱。 1914
(1863~?)
34、黄诚沅
  黄诚沅(1863—1939),号芷萍。黄君钜之子,清同治二年(1863年),在其父署云南省易门县知事官廨出生, 遂以云生为字。9岁入私塾读书,勤学好问。11岁,家庭出资捐纳取得监生资格,14岁始读史书纂辑书谱。23岁辑成宗谱《粤西武缘起凤黄氏家乘》草稿。24岁赴宾州(今宾阳县)应童子试,由于答题超过科举规定的字数而落榜。26岁,钦州官绅聘往修志,病归县城居住。光绪十八年(1892年)六月,赴京到国
(18631939)
35、龙觐光
  龙觐光(1863-1917) 民国将领、中将加上将衔、将军府临威将军。云南元阳县逢春岭人,龙济光之兄。字怡庭。哈尼族。幼年好读诗书,长于琴棋书画,深得邻里族人器重。曾代办纳更土驼检职,但因系庶母所生不得承袭土司位,后嫡母之子裕光、济光嫉妒企图密谋暗害,于清光绪七年(1882)辞职赴省、京会试录取署理四川清神县令,后升会理知州。又因随弟龙济光在广西追剿游勇有功升任广西新军邕龙标统领。龙和陆荣廷是儿女
哈尼族(18631917)
36、时殿元
  时殿元(1863—1948)东营市东营区时家村人。山东吕剧的主要创始人。自幼以唱民间小曲讨饭为生。他虽然不识字,但记忆超人。1880年(光绪六年),山东琴书传入广北一带,民间艺人争相学唱。时殿元广采博取,学会许多曲牌和篇目,并不断吸收其它曲种的唱法,逐渐形成自然洒脱、幽默夸张、善于形象表演的艺术风格,有绰号“时鸭兰”之称。(“鸭兰儿”是一种叫声清脆婉转的小鸟)他唱法新颖,嗓音宏亮,表演感情真切,尤
(18631948)
37、张子开
  张子开(1863~1938),字文运,合肥人。光绪十四年(1888)举人,任桐城县教谕,后因咯血病请免,归故里养病。张在受名誉堂长李经方之聘,出任庐州中学堂学监,代李主持教务两年间,成绩昭著,蜚声遐迩,后因病引退。光绪三十四年,张设馆于德胜门大街本宅,授徒讲学,一时桃李盈门,为庐州各方人士所称道。地方县府官员,亦皆仰其名望,尊而敬之。而张平生素不喜入官府,有请通关节者,皆婉辞谢绝。张为合肥最有名的
(18631938)
38、李起翔
  李起翔 (1863~1947)字孟翱,佛坪县东岳殿乡王家湾村人。年少时读书习武,擅诗词绘画,为清末武秀才。后学医,兴办药铺,拜陈某为师。精于叶氏温热经纬、吴氏瘟病。行医汉中、洋县、西安、周至等地,被称为“李神仙”。一患者大小便不通,六天未喝水吃饭,腹胀如鼓,生命垂危。李嘱患者家属烧开水一锅,取紫苏一大把煎汤,用大脚盆盛紫苏汤,盆上置靠背椅,扶患者坐其上,用竹席围盆,外覆被单;患者呻吟急促,突然声音
(18631947)
39、张运
  张运(1863-1938),一名文运,字子开,安徽合肥人。清末民初藏书家、书法家、教育家。清同治二年(1863)生。光绪十四年(1888)中举人,任桐城县教谕,因咯血病请免,归故里养病。后受名誉堂长李经方之聘,出任庐州中学堂学监,代李主持教务两年间,成绩昭著,蜚声遐迩,后又因病引退。光绪三十四年(1908),设馆于德胜门大街本宅,授徒讲学,一时桃李盈门,为庐州各方人士所称道。地方县府官员,亦皆仰其
清末民初藏书家(18631938)
40、郑浩
  郑浩(1863~1947),字义卿,县廓都兴让(今属棉城)人。幼聪敏好学,青年时喜爱新学,师丘逢甲,不参加科举考试。郑浩的学术思想,趋向变革,曾著《中华民族学术变迁论》,载《新民丛报》,深得梁启超赏识,于是文名大振。清光绪三十年(1904)东渡日本留学,光绪三十四年学成回国,学部授予法政科举人。宣统元年(1909)任吉林省方正县知县,在任10个月,廉明干练,极有政声,离任时,百姓扳辙,鼓乐相送。民
潮阳三学士(1863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