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63年出生的名人介绍(3)
21、谢金玉
  谢金玉(1863-1944),桂阳县和平圩人。幼读书,略有文化。父辈喜爱昆曲,与桂阳昆文秀班艺友有来往,金玉常随父倾听昆曲艺人演唱。因此,自小深受昆曲艺术熏陶。15岁就入昆文秀班拜雷鼎秀为师,攻小生行。由于金玉勤奋好学,才艺敏捷,戏路宽广,很快成了昆文秀班的台柱子。他擅演《玉簪记》、〉丹亭》、《荆钗记》等戏,赢得观众好评。他不仅深知各行当的演唱艺术,还能根据戏中人物性格自己设计谱写唱腔。年过40
(18631944)
22、龙诚
  龙诚(1863—1927),原名王九令,字凤琳,号孝禅,法名龙诚。灵丘沙涧村人。其父王珍,以农为生。兄弟四人,他为长。 王九令20岁时托贵佛之名出家觉山寺为僧。当时寺庙多年失修,王九令决心重新整修,宏扬其佛法。但县长穆长春不信善道,派人干涉,捉拿王九令入狱,严刑拷打,险些丧命,并将其父折磨而死。王九令出狱后,坚持继续修庙。他看到本县地薄财寡,唯恐难成大局,便到外地去募化。他偕同师弟龙聚、徒
(18631927)
23、孙妙茜
  孙妙茜(1863—1955)女,孙中山二姐。南蓢翠亨村人。小时候常与孙中山一起劳动,打柴、挑水、拾猪菜等。十三四岁时,被母亲杨氏按旧例缠足,所受痛苦得孙中山同情,为其请求母亲不要给其缠足。嫁同县崖口乡杨紫辉(又名帝光)为妻。杨紫辉曾在檀香山孙眉(孙中山兄)处做工,后去台湾和杨心如经营茶叶,在外病故,与其并无生育,后将其夫四弟杨朗辉之子杨杏聪(字礼政)过继为儿子。民国元年(1912)5月底,孙中山回
孙中山二姐(18631955)
24、松毓
  松毓(1863年~1929年)民主革命家。姓赫舍里(何氏),字秀涛。满族。曾任黑龙江省绥化兵备道、吉林特用道。甲午之后,投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洪流之中。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与留日学友和吉林同盟会员共同组建吉林地方自治会,自任会长。次年创办《自治报》和自治研究所,并成立吉林省商务总会。1908年出任吉林公民保路会会长后,率领各界爱国人士进行斗争,从日本人手中夺回了吉(林)长(春)铁路筑路权。随
民主革命家(18631929)
25、陈景华
  陈景华(1863—1913) 字陆畦,又作陆逵,自署无恙生。香山县南屏乡(今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人。清光绪十四年(1888)中举人,曾任广西贵县知县,后调任贺县、桂平县知县。1903年,因惩办受招抚的巨盗陆阿发,被撤职查办,等候奉准正法,后得好友相救,逃亡香港,再转赴暹罗(今泰国)。在暹罗,接受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加入中国同盟会。1908年在曼谷创办第一张宣传革命的《美南日报》(后改名《湄南日报》)
(18631913)
26、粱振炎
  粱振炎(1863-1936),字肖彦,号晓岩、孟县城关乡西何庄人。父粱俊,清同治四年进士.官至兵部主事、京畿道署吏科给事中,广西梧州.四川潼州知府。晓岩生于同治二年(1863)七月十五日,幼敏而好学。光绪五年十七岁成秀才,能诗善文.然而两次乡试均未考中举人,从此,不再赴试。晓岩笃信许衡.吕坤的治学之道,不喜理学,以为后世学者各持己见,闭门立说,失是非之准则,祸天下者,皆理学所致。后任户部山西司郎中
(18631936)
27、黄树荣
  黄树荣(1863~1923年)又名有晬,字作敷,宁德霍童石桥人。16岁应县试入邑庠,以优异成绩名列一等廪生。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中进士,诰授朝议大夫,任户部江南司主事。值甲午中日战后清政府割地赔款,丧权辱国。黄树荣面对“庸碌无所见”的京城政界,十分愤慨,毅然辞职归里。光绪二十九年,黄树荣谒部改选,朝廷加以同知衔,授广东茂名县知县;先后调任广东阳春、龙门县知县。任内廉正奉公,深受人民爱戴。后调
(18631923)
28、周忠魁
  周忠魁(1863~1966年),号诚卿,小名开湖。清同治二年(1863年)生于福鼎县硖门东稼洋村的贫苦农家。5岁失怙,承母教熏陶;7岁入塾,自幼勤学好射。光绪六年(1880年),应福宁镇台武秀才试,名列第一,录为号房(收发),任福宁镇巡捕官、周墩讯官;后升任福州提台,各营台总稽查、泉州提督署巡捕官。其间赴长乐、顺昌、江西大余及台湾考察保安有功,例授福宁镇右营、中营千总,继任浙江定海营哨官、镇海旗管
(18631966)
29、陶克陶胡
  陶克陶(1863~1922年) 又作陶克陶乎,套克套。蒙古族。内蒙古郭尔罗斯前旗(今吉林省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人。精于枪法和骑术。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朝在蒙古地区推行“移民实边”政策,允许蒙古王公放垦,损害当地蒙古族群众利益。陶克陶和乡亲们请求停止放垦土地,保护土地和牧权。遭到无理拒绝并被毒打。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九月二十二日夜,陶克陶率愤怒的群众宣布起义,攻占二龙索口垦务
清末蒙古族反清抗垦起义的主要领袖(18631922)
30、张仲元
  清•太医院事务大臣—张仲元(1863-1939)张仲元,字午樵,1863年生于乐亭县西南乡张家铺村。幼年聪颖好学,只因家境贫寒而废读辍学,跟随其父张祥云在京城行医。在其父指导下,经刻苦努 力,博览医书,随年龄增长,医业也已大有长进,临床尤精于内、外两科。青年时期考入太医院。初入太医院的数年,医技未得发挥。一次,慈禧太后患左臂不能屈 伸之症,虽经数日治疗,症状亦不见好转,许多御医都没有办
(1863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