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62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21、林朝阳
  林朝阳,字罴章,号桐轩,安溪县新康里罗岩乡(今虎邱乡罗岩村)人,生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早期在汕头经营“林乾太”茶行,获利颇丰。创有“福安街”一条,“林乾太”小巷三弄(街巷至今犹存)。在道光年间,朝阳被一董姓钱庄以倒闭形式侵吞纹银十万,虽上诉不获受理,反被董姓讥讽道:“若要索回这些纹银,当待你当潮州父母官。”因此朝阳发愤,弃商从政。经钦差大臣林则徐荐举,先至四川押运铜锭,表现出色。后到潮州任
(18101862)
22、包立身
  包立身(1838—1862),又名立生,诸暨包村人。性悍鲁,笃信神仙,节食茹素,夜则结跏趺坐。清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军李秀成部进袭浙东,九月攻下绍兴府,另一路从金华攻诸暨。立身在本村首举地主武装“东安义军”,以其衣其帜均为白色,又称“白头军”,自任统领。以神仙佑助惑众,每发令“必借神仙”。自言是白衣大仙下凡,拯救众人。地主、士子多以为信,为敌太平军,纷纷进入包村,骤时“东安义军”达数万人,
(18381862)
23、沈兆霖
  沈兆霖(1801—1862),字尺生,又字郎亭,号雨亭,清钱塘(今杭州)人。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后任侍讲、侍讲学士、詹事、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等。咸丰二年(1852)任吏部侍郎,督江西学政。太平天国起义后,建议举办团练。八年英法联军及美俄公使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他反对“领事驻京”、“内江通商”两款,认为如此中国将丧失主权。十年署户部尚书。英法联军侵占北京,抢劫
(18011862)
24、张陆崶
  张陆崶(1801-1862),字佩巌,号韵泉,晚年号淡如居士,汉阳县丰乐里(今东西湖区柏泉农场)人。5岁丧父,母亲系河南观察汉川人罗正墀之女,因而随之居外公家。10岁时所作诗文即晓畅大意,舅父非常喜爱他,在京师做官时把他带在身边,并请名师授读。清道光元年(1821)南归,以优等成绩入县学,十二年乡试中举。十四年赴京考试,因考中数超过限额而被遗下,复试中又因应试文章触中时弊而作废。一生12次赴京考试
(18011862)
25、沈兆霖(
  沈兆霖(1801—1862),字尺生,又字郎亭,号雨亭,又号子荥,清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后任侍讲、侍讲学士、詹事、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等。咸丰二年(1852)任吏部侍郎,督江西学政。太平天国起义后,建议举办团练。八年英法联军及美俄公使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他反对“领事驻京”、“内江通商”两款,认为如此中国将丧失主权。历官至左都御史,十年署户
(18011862)
26、李锦贵
  李锦贵(?—1862) 壮族。上林人。廪生,家庭富裕。清咸丰(1851—1861)初年,上林团防林立,被举为东关团团总,与古丹团结怨成仇,遂招兵买马,踏平古丹团,攻入县衙,毙官多名。五年举旗反清,被推为首领,提出杀官诛吏,劫富济贫。七年初联合宾州(今宾阳)农民起义首领谢秉鳞,率义军攻打上林县城,不克。五月率部投奔占据宾州的大成国军将领黄鼎凤,旋会同黄鼎凤攻占上林,俘杀知县杨培坤等一批-污吏,改上林
(?~1862)
27、秦日庆
  秦日庆(?—1862),清代广西桂平白沙祝多塘人,为燕王秦日纲、畏王秦日南、报王秦日源之弟。太平天国将领,咸丰十一年(1861)封庆王,又称殿前北方雷镇天军顶天扶朝纲庆王广千岁。同年,即太平天国辛酉十一年正月十五日封识天福。曾任南浔(湖州)守将。其他事迹不详。
(?~1862)
28、王有龄
  王有龄(?-1862)清朝大臣。福建侯官(今闽侯县)人。字雪轩。曾以捐纳为浙江盐大使,后升知县,在慈溪 (今浙江省慈溪县)、鄞(今宁波市)、定海(位舟山群岛)、仁和(今杭州市)等县任职,继擢同知。1855年(文宗咸丰五年)授杭州知府,次年署盐运使,并署按察使等职。1857年,为江苏按察使,次年迁布政使。1860年,授杭州,升浙江巡抚,迁兵于卖鱼桥以抗拒太平军。后偕瑞昌等调军守杭州,解围,夺余杭(指
(?~1862)
29、吴藻
  吴藻(1799~1862),女,清代著名女曲作家、词人,字苹香,自号玉岑子,浙江仁和(今杭州)人,祖籍安徽黟县。父葆真,字辅吾,向在浙江杭州典业生理,遂侨于浙江仁和(今杭州)。幼而好学,长则肆力于词,又精绘事,尝写饮酒读骚图。自制乐府,名曰乔影,吴中好事者被之管弦,一时传唱。后移家南湖,颜其室曰香南雪北庐,自画小影作男子装,托名名谢絮才,殆不无天坏王郎之感。其父与夫皆业贾,两家无一读书人,而独呈翘
清代著名女曲作家、词人(17991862)
30、额勒德特·恒福
  恒福(?-1862) 清代大臣。蒙古镶黄旗人。额勒德特氏。1858年(文宗咸丰八年)在河南巡抚内镇压捻军。次年春升直隶(今河北省)总督。六月奉命至北塘(位塘沽之北)迎接并劝说英法公使登陆进京换约,被拒绝。后在北塘代表清政府与美国互换《天津条约》批准书。1860至1861年间英法联军占北塘。陷新河(位塘沽西北)袭大沽(位塘沽南)时,他阻止人民反击,强令大沽南岸炮台挂免战白旗;又逃往天津,命天津知县迎
(?~1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