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60年出生的名人介绍
1、谭人凤
  谭人凤,字石屏,晚年自号雪髯,人称谭胡子。县永靖团福田村(今属隆回县)人。清咸丰十年八月初六日(1860年9月20日)生。青年时多次应试不第,在村义学任塾师。秉性刚直,路见不平,必拔刀相助,对官绅豪富尤深痛恨。尝云:“官食民膏作威作福如此,吾将尽力铲除之。”光绪二十一年,在家乡办福田小学。光绪二十九年(1903)至县城,在文庙兴办私塾,“招收学生之悍者,教授而训练之。”后以为教育救国“其道迂远,未
(18601920)
2、契诃夫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 (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是俄国的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是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与法国的莫泊桑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是一个有强烈幽默感的作家,他的小说紧凑精炼,言简意赅,给读者以独立思考的余地。其剧作对19世纪戏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坚持现实主义传统,注重描写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借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18601904)
3、黎肇元
  黎肇元(1860—1912),字寿苍,昭平镇人,有文才通武艺。青年时游历云南,初当差于云南总督府中,后因军功保举,历署元谋、腾越、江川、广甫、景东、永北、思茅等厅州。光绪年间,云南发生漾濞教案,法国教士骄横独断,交涉再三无法解决。后改委肇元前往据理驳斥,使法教士理屈词穷。遂妥善地处理了该案。在任腾越同知时,滇缅交界的野人山等处有朴康亮等千余土匪盘踞,闹得附近百姓不宁、商旅停顿。云南当局对此剿、抚无
(18601912)
4、袁寿山
  张寿山(1860-1900),字眉峰,明尚书袁崇焕后裔。袁氏子文弼于清初流寓外地,以功编入宁古塔(今宁安镇)汉军正白旗,后徙黑龙江城(今爱辉镇)。传至富明阿为七世,寿山系富明阿长子。生于咸丰十年(1860),以父功得五品顶戴二品荫生。光绪八年(1882),因病解职的吉林将军富明阿去世,寿山服满后,于光绪十一年依例引见,得旨除袭骑都尉世职,以员外郎归部选用,后迁郎中。寿山自幼好学,在京供职时,折节读
(18601900)
5、雷蒙·普恩加莱
  雷蒙·普恩加莱(RaymondPoincaré;1860年8月20日-1934年10月15日),又译雷蒙·彭加勒,法国政治家。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理和外交部长(1912年1月21日—1913年1月21日在位),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兼安道尔大公(1913年2月18日—1920年2月18日在位),并于1922年1月15日—1924年6月1日、1926年7月23日—1929年7月26日再度担任法国总理。早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18601934)
6、叶鸿英
  叶鸿英(1860~1937) 名逵,福建同安人。7岁随父母迁居上海,后成为沪城著名巨商。民国22年(1933年)4月3日捐资50万元,成立鸿英教育基金会,以10万元专办乡村教育,以40万元扩充人文图书馆,因之改名鸿英图书馆,并在今淮海中路1413号筹建新馆,民国31年正式开放。曾先后任北洋政府农商部名誉顾问、上海城厢总工程局议董、上海县总0会董、红十字会、贫儿院、残废院、南洋慈善会等董
(18601937)
7、俞明震
  俞明震(1860~1918),字恪士,又字启东,号觚庵,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斗门,生于湖南。光绪戊子(1888年)科举人,官至甘肃提学使。入民国,为肃政史,谢病归隐杭州西湖。明震工诗,吟甚苦,自言成一诗或至终夕不眠,甚且病眩,故所作不多。所著《觚庵诗存》传于世。俞明震为浙江新昌五峰俞氏38世孙,其22世先祖俞仁一于明代始迁绍兴斗门,至其高祖俞善全(志仁)再迁京师,寄籍顺天宛平(今属北京)。其父俞
(18601918)
8、寿山
  寿山 (1860-1900),袁氏,字眉峰。明袁崇焕六世孙。父富明阿历任副都统、都统、署漕运总督、吉林将军等职。他自幼好学。1892年,富明阿病故,他袭骑都尉世职,以三品衔补用郎中候补员外郎,居官北京,折节读书,欲以功业自奋。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他主动请缨,单骑驰赴奉天。遵照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的指令,招练两营步兵劲旅,与弟永山所领的葛队互相配合,在前线多次重创日军。甲午战争后,回到瑷珲。1
(18601900)
9、徐本善
  徐本善(1860-1932),号伟樵,道号乾乙真人,杞县人。少时曾随父朝拜武当山,谒遇真宫,武当山气象万千的景色,金碧辉煌的建筑,精湛绝世的拳术使他为之倾倒,遂起弃世出家之念。20岁由家经南阳,入武当,拜龙门派王复邈、刘复宝为师,研经习武。 徐本善性情忠厚,聪敏过人。随师诵经,过耳不忘。数年后被明了真人纳入灵门弟子,授以武当内功、拳术。在老师的严格指教下,他勤学苦练:夜行曲径定时往返,暮夜置身深谷
(18601932)
10、黄开甲
  黄开甲(1860—1905),高思程官人。伯父黄道崇曾任清道台;父黄岳川曾留美,回国后任翻译,开甲为其长子,自幼聪颖好学。1872年清廷接受容闳的建议,由丁日昌、李鸿章等大臣奏清廷批准,派遣首批幼童30人赴美留学。当时清政府决定:每年送30名幼童赴美,出国时有汉文教师陪行,使幼童赴美后仍可兼习中文。其留学经费由上海海关总税款中每年拨银120万两作为留学生的费用。并在上海设立“幼童出洋肄业局”,让幼
(186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