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57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11、魏本唐
  魏本唐(1791~1857年)字又瓶、富春,又字燮馨。侯官人,家住省城东门。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省试第一。道光六年(1826年)大挑一等,以知县录用,发往直隶候补。次年,往广东教读。道光十四年(1834年),复往直隶候差,后调任永安县学训导、台湾县学。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署台湾府学教授。两年后改调上杭县教谕。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回至福州任《福建通志》副总校,对《山川》、《古迹
(17911857)
12、韦乙佩
  韦乙佩(1788~1857年) ,字豹师,号愚千子。思恩县腰洞屯(今环江洛阳镇雅脉村腰洞屯) 人。嘉庆年间岁贡。为人勤劳好学,资性聪颖,博闻强记,经术精湛,堪称才子。民国《思恩县志》称誉他“为著名之讲学家,与郑献甫(小谷)齐名士林”。继堂兄贡生韦须佩设帐育才,竭力培养县内及邻县学子。县内文人士子多出其门,如委任浙江钱塘令之举人韦继新、贵州省古州同知方宪修等。乙佩热心公益,育人办学,还关心农业生产,
(17881857)
13、聂延襄
  聂延襄(1769~1857),号联赞,字赓墀。清博罗泰美罗村人。1834年(道光十四年)副榜。历任吴川、翁源、阳山训导,连州学正。任吴川训导时,力求正已率人,吴人都受到他的教化。解任之日,殿撰林召棠率官制锦旗饯别送行,其横额颂曰“斗山望重”,执饬颂曰“缁林雨化,绛帐风和,”曰“市槐留荫,泮藻舒文”。罢官归里,家虽富有而不骄奢,治事精密,不欺人亦不为人所欺。生平善行甚多,尤可称颂的是博罗重修文庙及登
(17691857)
14、卓枟
  [生卒]?-1857 [籍贯]华阳,今双流县人 [朝代] 清朝 [小传] 秉恬次子。道光十九年(1839)举人,联捷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三十年(1850)充会试同考官。咸丰元年(1851)充文渊阁校理。寻充日讲起居注官,纂修《宣宗实录》。迁右春坊右赞善。四年(1854)擢右庶子,寻迁大理寺少卿。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进兵部右侍郎,调吏部右侍郎。五年(185
(?~1857)
15、车尔尼
  卡尔·车尔尼(德语:Carl Czerny,1791年2月21日-1857年7月15日),奥地利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卡尔·车尔尼是贝多芬最得意的学生,贝多芬曾在1801年--1803年的三年间免费教他弹奏钢琴。他对于贝多芬的作品积极宣传,并在他的作品500号《钢琴理论及演奏大全》的第四册的第二、三章中论述如何正确演奏贝多芬的作品。他能够背奏贝多芬的全部钢琴作品。车尔尼作为一名钢琴教育家,培
奥地利作曲家、钢琴家(17911857)
16、马国翰
   马国翰(1794—1857) 字词溪,号竹吾。历城县南权府庄(今济南市全福庄)人。原籍章丘县,曾祖父时迁居历城。汉学家、藏书家。他自幼跟随在山西做知县的父亲读书,学习勤奋。19岁时,在家乡考中秀才。此后近20年,以教书为业。先后开学馆于古祝、冶山及鲍山黄石兴隆寺等地。1831年(道光十一年)中举人,第二年考中进士。历任陕西敷城、石泉、云阳知县。后以“去家既久,坟墓庐舍均须修治”为由,辞官回故里
(17941857)
17、黄玉昆
  黄玉昆(?-1857)太平天国将领。广西桂平县(位平南县西南)人,曾为衙门讼师。1848年(宣宗道光二十八年)石达开娶其女为妻,后封翼贵丈。金田起义后,屡立战功。1853年(文宗咸丰三年)升夏官正丞相,协助杨秀清办理军务,兼管刑部。1854年3月封卫国侯,后因事忤杨秀清旨,受杖革爵,自杀被救。转翼王府掌管文书,9月复职,改封卫天侯,司天朝刑部。1855年随石达开出征江西,次年4月,石达开回师攻“江
(?~1857)
18、邓大林
  邓大林(?~1857),原籍香山(今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人,曾在花地居住,字荫泉,号“长眉道人”。清道光进士,曾在山东的一个县任知县,是一位诗人、画家、丹药配制者。他中进士后,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在花地大通寺旁建成杏林庄,园地虽不大,但幽深雅洁,不设藩垣,奇石林立,中有竹亭、桔井、桂径、蕉林诸胜。杏林庄建成后,一时诗人画客荟集,邓大林、黄培芳、张维屏、谭莹、熊景星、许玉彬、肖谏、杜游、潘恕等
(?~1857)
19、陈逢元
  陈逢元(1836~1857),字玺尊。香山县黄梁都南山村(今斗门县南山村)人。行伍出身,由列兵、记名外委(清代额外委派的低级武官)升至把总。清咸丰七年秋(1857年),调赴顺德,旋被派到省城购买-。适逢英法联军大举进犯广州,形势危急,陈逢元奉命于大东门外东山庙一带布防。敌蜂拥而至,陈指挥发炮连击,冒死血战,沉重打击了侵略军。敌以长炮轰击,陈逢元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18361857)
20、黄帘珠
  黄帘珠(?~1857)字沅芳,又字一花。孝廉黄麟之女,嫁东乡孝廉胡业恒。嗜书史,通翰墨,工诗词。著有《一花诗稿》四卷。咸丰七年(1857)与南城朱淑凤同赴井死,后人合二女之诗,为《双烈遗稿》。
(?~1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