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55年出生的名人介绍(5)
41、黎允恭
  黎允恭(1855年~1921年),字汉光,原三水县龙安乡蒋岸黎家村人。幼家贫,得其叔父携养于香港。香港皇家书院毕业后,入香港皇家船厂学习机器数年。时适清政府倡办海军,在香港招考青年出国留学,允恭以优异成绩被录取,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赴英学习机械6年。回国后任粤海舰队万年青号机械师及教练,三年后升任平海鱼雷艇舵师。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爆发,允恭率平海鱼雷艇参加战斗。因敌我势
(18551921)
42、陆文麓
  陆文麓(1855~1927),字崧侯。上海市人。清附贡生。曾任保安善堂与栖流公所董事、市公所名誉董事、上海县修志局纂修员、市征访局主任、0董事和法租界公董局华董等职。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与张继曾、瞿庆善等人将栖流公所、保安善堂义塾与栖流义塾合并,陆文麓筹拨6130银元,创办和安小学堂(今静安区第三中心小学)。后又捐助建筑费1万银元扩大校舍。民国7年(1918年)获“急公好义”匾额紫缓褒章
(18551927)
43、徐省
  徐省吾(1855—1941)字信麟,家名省贤,晚号“城北老人”。蕉城镇城西村人。自幼聪颖好学,清光绪初秀才,于1884年考选为拔贡,其诗文均好,有客家才子之称。曾任江西省宜春县通判,负责押运粮银至北京,足迹走遍大江南北。因其母黄氏及祖母吴氏先后去世,乃辞职归里,任镇平桂岭书院镇雅堂山长(教务主任)。当时地方治安不好,常有土匪骚扰抢劫,乡人谋办团练局,公推徐省吾为局长,绥靖地方。他不想长居乡下,地方
(18551941)
44、黄恩荣
  黄恩荣(1855年~1938年),字干南,名中医。芦苞镇大村人。出生于医学世家,幼承家学,勤奋攻读各类医学著作,医术精湛。壮年参加科举考试,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辛卯科中举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赴京会试,与邑人梁知鉴等十人在有名的《公车上 书》上签名,主张变法图强。后授职法部主事,宣统年间兼任民政部医官,治病用药卓有成效,声名远扬。清室某亲王慕名与之结交,把王府珍藏的宫廷阴阳膏秘方
(18551938)
45、李春来
  李春来(1855~1925)字起山。新城(今高碑店)人。11岁入北京喜春台梆子科班学艺,从谭叫天(谭鑫培之父)学艺,演武生。17岁学业期满在京津一带搭班演出数年,后转至上海,首演于满庭芳桂茶园,又在升平轩等戏园与孙菊仙、黄月山等合作演出。曾一度返京,与梆子老生郭宝臣合组源顺和班,后又南下,长期在上海演出,先后主办春仙、春桂、桂仙等班社。中年以后,影响逐步扩大,成为南派武生的宗师,世称李派,与俞菊笙
(18551925)
46、陈文玮
  陈文玮(1855~1935)陈文玮,字佩蘅,长沙县霞凝鹅羊山人,咸丰五年(1855)生。系清末江苏巡抚陈启泰胞弟,为秀才,后援例捐资为湖北候补道,未赴任待职。旋投身商界,曾在长沙开设颐庆和钱庄及绸缎铺。光绪三十一年(1905)他任湖南总商会协董时,与周声洋、陈家珍等联络各界,倡议粤汉铁路收归商办,创立“商办湖南铁路有限公司”,并发行《湘路旬刊》鼓吹集股拒债,拟集股2000万元。宣统三年爆发保路运动
(18551935)
47、杨廷弼
  杨廷弼(1855~1922),字子良,河南省兰仪县(今属兰考县)三义寨西北薛庵村(后因河患,南迁三义寨乡梁圪NB054村)人。身体魁伟,性情和善,与人和睦相处,受到邻里称赞。杨家境贫寒,拣柴拾粪,躬耕田亩。乡有薛姓老翁,重其才,资助习武,此后日夜苦练,勤奋不懈,终于在乡县省试中连中三元。光绪五年(1879)中武状元。他武功精湛,一日舞刀脱手,他急中生智飞脚勾起,博得观众齐声喝彩。光绪七年(18
(18551922)
48、何刚德
  何刚德(1855~约1936年)字肖雅,号平斋,闽县人,家住朱紫坊。清光绪三年(1877年)进士。历任吏部主事,江西吉安、建昌、南昌知府。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任江苏苏州知府期间,组建警察队伍,维护社会治安,成为中国警察创始人。辛亥革命后,以前清遗老退隐。民国3年(1914年)3月应北洋政府之请,出署江西内务司司长。同年6月,任江西省豫章道尹。民国11年后,因受排挤,称病挂冠侨居上海埋头著述
(18551936)
49、黄绍第
  黄绍第(1855—1914),一名景毓,字叔颂,号缦庵,瑞安人。清光绪六年(1880)中举人,十六年中进士,入翰林。十八年留馆授编修。二十年任江南乡试考官,所取多知名之士,如通州范钟、如皋冒广生、吴县曹元忠等;孙锵鸣贺诗:“门前多少新桃李,半是君家手自栽。”甲午战败,翰林院反对割地求和诸疏,凡堂兄绍箕领衔或参与起草的均曾列名,又同列名参加上海强学会,号称“二黄”,同为“后清流”中人。二十二年,参与
(18551914)
50、杨永
   杨永,绰号快马杨五,清·咸丰五年(1855年)生地河北省束鹿县,因生活贫困,全家下关东,中途曾于辽宁省黑山县停住,后迁至依兰县城东南三家子(今演武基乡东三家子村西南)落卢定居。杨永继承祖传医术秘方,专治黑红伤,尤擅长骨外科,其整骨手法高超,其内服外用药物均采用上等药材精制而成,服敷后可速见功效。杨永不仅医术高,而深知伤病贵在早治之理,并能付诸实行,他闻有需治伤病,不分昼夜,不畏风雨不惧严寒,倚恃
(1855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