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55年出生的名人介绍(3)
21、张圆泰
  张圆泰(1855-1914),号一清,陕西省眉县丁家沟(今属小法仪镇二郎沟村)人。道教全真教龙门派第19代传人,人称大师。清咸丰五年(1855)农历十二月十九日生。幼失双亲,幸蒙兄嫂善待,生活有靠,想读书却无力就学;性善,心慕道人,欲了却俗心,但不得其师。同治十三年(1874),20岁后,欣闻太白山大爷海赵真人修行有德,即登山拜师虚心识字,学道习医。后为盗所扰,随师移居四嘴山巅,师自参禅,圆泰一面
(18551914)
22、张鸿猷
  张鸿猷(1855-1927)字彝夫,榜名鸿猷,常称“张拔贡”,陵水县城内人。祖先从琼山铁桥区大同乡潭社村迁陵定居;他是张氏来陵第四代。起初三代,都曾在县衙门粮房当“书吏”,但也算不上富豪门第。到了他这一代,为了追求富裕生活,“儒而兼贾”,经营糖寮、养鸭、贩卖藤、板等生意。因此,便逐渐富裕起来,又不断购置田地,结果成了陵水较大的地主。张鸿猷幼年时家贫,由于聪明勤学,渐露头角,被一个富贵人家请去当其无
(18551927)
23、马安良
  马安良(1855-1920),回族,原名马七五(左宗棠赐名“安良”),字翰如,经名阿卜都尼·默知德,甘肃省河州(今临夏自治州)临夏县西川莫泥沟人。马占鳌(官至补用总兵衔)之长子(次子马国良、三子马遂良)。为中旗正旗官。1912年10月加入中国国民党。民国北洋政府甘肃提督。北洋陆军大将衔。清末时期,1886年马占鳌病故于河州家中,马安良遂以长子游击衔接替父职,担任了这支回族武装的新指挥官。又带领马队
(18551920)
24、徐润之
  徐润之(1855~1919),字松生,号松龄,别署松龄道人。金乡镇人。祖上四世行医,故从小便继承家学。又曾游历对外通商口剥波等地,接触到西方医学,并与瑞安名医学家陈虬有交往。长期的临床经验,印证了深湛的中西医理,使他成为清末民初浙闽交界地带的名医,中西医结合的先驱。早在清末,徐润之就以治愈御史徐定超的水肿病而扬名温州。刘绍宽以为“先生一生尤擅长于温病,其心得之著亦以《温热篇》最佳。”徐润之对中医
(18551919)
25、黄永贵
  黄永贵(1855~1914年) ,男,壮族,旧州乡央白屯人。8岁开始读书。自幼热爱土戏,拜廖0、杨连为师。白天读书,晚上学戏。22岁赴南宁应考时,为邕剧所迷,不顾考试,天天看戏。每次看戏,总坐在老位子,被邕剧师傅雷喜彩发现,收为弟子。学戏三年,学好各种技艺,并学绘制戏服,还抄了64个剧本,买了一架扬琴,于1880年回到家乡。先在央白组织“万和班”,仿唱邕戏,因唱腔和道白与土戏不同,演员学不好,观众
(18551914)
26、庄银安
  庄银安(1855~1938年),字吉甫,号希复,同安县积善里十八都祥露村人。18岁时,离开家乡到缅甸仰光,初做佣工,数年后自营源记栈号。曾向当地政府申请开荒,兴办农业。光绪十九年(1893年)任仰光建德总社第三任内总办,光绪二十九年与陈甘泉、徐赞周等人创办中华义学和益商夜校,后改共和学校。次年,康有为由印度到仰光,成立缅甸保皇分会,因庄银安在华侨中素孚众望,被委任该分会会长。同年中国同盟会员秦力山
(18551938)
27、徐澹如
  徐澹如(1855一1934),名淦,今项铺镇石溪村人。幼孤贫,赖母纺织为生,得入学苦读。因屡试不中,遂往北京投入“宫廷会典馆”,纂修《会典全书》。由于勤奋供职15年,得膺荐举,以正五品直隶知州随带加二级,历任琼山、乳源、文昌、安定、饶严等县知县。饶平民风强悍,好聚众械斗,时有死伤,甚至经月不息者。澹如在任时,甚为忧虑,作短歌以劝化之(歌词载饶平县志);词意恳切,民受感化,械斗之风遂止。 澹如任乳源
(18551934)
28、沈敦和
   沈敦和(1855—1928),1902年5月至1906年7月出任山西大学堂督办。沈敦和,男,汉族,又名沈仲礼,浙江省鄞县人。早年曾赴美国留学,研究国际公法。曾任张家口洋务局督办,1901年任山西省洋务局督办,专门办理教案,负责同英人李提摩太商谈。 1902年5月,任山西大学堂督办。1906年调任上海江南水师学堂提调,吴淞自强军任营机处总办、天足会董事,淞沪铁路总办,商务总会议董,巴拿马出
(18551928)
29、赵清熙
  赵清熙(1855~1921),字秋潭,又名尔澄,宜宾市翠屏区赵场镇鱼翅坝人。出身书香门第。年少应清廷县试、府试均名列前茅,后补山东某县县丞。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实行变法维新,赵在山东响应。变法失败后,赵清熙愤懑返宜,开堂讲学,以求储才兴国。后被推任叙州团练学堂、武备学堂、宜宾商业学堂、叙庆蚕业学堂等校监督以及宜宾县教育会长、教育团长、自治研究所所长等职。宣统三年(1911年),赵清熙不顾地
赵清熙(18551921)
30、马其昶
  马其昶(1855-1930),字通伯,晚号抱润翁。清末民初城乡(今桐城城关镇)人,著名作家、学者。马其昶出身翰墨世家,少受业于方东树、戴钧衡,师事桐城派作家方宗诚、吴汝纶。后经吴汝纶介绍,求教于武昌张裕钊。31岁辑《桐城古文集略》行于世,光绪二十一年(1895)讲授经学于安庆藩司署中。二十三年主讲庐江潜川书院。光绪二十七年,讲授经学于合肥李仲仙家。光绪三十年,力襄吴汝纶办学,出任桐城中学堂堂长。光
(1855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