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51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21、李佩蘅
  李佩蘅(1792~1851),字榕龄,号子杜,大塘乡大莫村人。自幼从兄长学经、史、子、集,工楷书,清嘉庆十八年(1813)拔贡,二十三年中解元,二十五年中进士,点翰林院庶吉士,后改授湖南省安乡县知县。一年后因公事被罢官,于是邀游湖南、河南、山西、陕西等省,以诗文与当地名士相唱和,后留湖南,主讲湘阴书院。次年回广西平乐府,主讲道乡书院,后至广东省潮州主讲韩山书院九年,培养人才甚多。再次回乡时,主讲修
(17921851)
22、王照圆
  王照圆(1763—1851)字瑞玉,号婉 。女。福山县(今烟台市福山区)河北村人。清末女诗人和训诂学家。出身于书香门第。幼读经、诗,自15岁泛读经史,20岁即作《葩经小记》。1788年(乾隆五十三年)与栖霞郝懿行结婚,志同道合,常以诗词唱和。她虚心好学,锲而不舍,常以“平生要做校书女,不负乌衣巷里人”的诗句自勉。遵母遗命,为《列女传》作补注。完稿后,经夫订正,成书《列女传补注》 8卷。1783年
(17631851)
23、刘翰华
  刘翰华(1779-1851),字焕亭,号实斋、春晖居士,会宁县城人。嘉庆十八年(1813年)癸酉科拔贡,朝考一等授七品小京官分工部学习,叙升工部主事、擢御史、工部员外郎,以年资积升工科给事中,仕至刑科掌印给事中,詹事府少詹事,诰授中宪大夫(正四品)。精于书法,擅楷、行书,尤长王、赵,创建山陕会馆撰书碑记。
(17791851)
24、温训
  温训(1787~1851),字宗德,一字伊初,别号登云山人,清朝乾隆、嘉庆、道光年间长乐登畲下滩村人。温训因《夕阳诗》而轰动诗坛,被誉为“温夕阳”;因写《弭害续议》禁烟论文而震撼朝野,文名扬世;温训主纂《长乐县志》,在家乡留下千古不朽之业。温训与黄遵宪、宋湘、丘逢甲,同称为“清代梅州客家四才子”。著有《登云山房文集》4卷、《梧溪石屋诗钞》6卷行世。
清代梅州客家四才子(17871851)
25、萧寅显
  萧寅显(1757~1851) 字仲篪,善化人。家贫授徒,不事功名。究心《易经》,自汉以下诸家有关《易经》著述,详加披览,去其支离之说,撰《易象阐微》5卷、《大易图解》1卷。
(17571851)
26、惠丰
  惠丰,满洲人,为中国清朝官员。曾任热河都统,于道光二十九年六月己丑(1849年8月11日)任兵部尚书,咸丰元年八月戊辰(1851年9月9日)去世
(?~1851)
27、路德
   路德(1785~1851)字闰生,号鹭洲。陕西周至人。幼年刻苦读书,乡试中举人。清嘉庆十四年(1809)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学期未满即授户部湖广司主事。嘉庆十九年(1814)丁忧返籍。三年后考补军机章京职。在任积劳,30多岁双目失明,因而辞官归家,专心治学,每日-背诵经传,历经三年眼睛竟又复明。后受聘主讲关中、宏道、象峰、范阳等书院。他讲学以弘扬程朱理学为主,同时兼收众家学说之长,不吹捧,不
(17851851)
28、彭涵霖
  彭涵霖(1808—1851),字迪修,上栗县福田镇泉塘下人。他出身书香世家,诸子百家、《四书》、《五经》无所不读,尤其对儒家学说造诣颇深。道光十七年,他从萍乡步行至南昌参加乡试,考取五十五名举人。道光二十一年会试中一百四十九名贡士,殿试取为二甲八十七名进士,并钦点翰林院庶吉士。道光二十四年授职翰林院编修,参与国史编纂。道光二十五年授儒林郎。道光二十六年任山西乡试副考官。道光二十九年任奉天乡试国考官
(18081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