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50年出生的名人介绍
1、郑蕙
  郑蕙(1850—1872),字雪兰,原籍永嘉 (今温州市)。金乡殷执中的小妾。殷执中于咸丰元年(1851)因捐纳得福建同知,摄政和县事。十一年,襄助总兵秦如虎镇压金钱会起义有功,加知府衔。见中表郑松岩女貌美,就借口原配不育,乘势娶其女为妾。郑家无奈屈从。当时郑蕙才15岁。她从小好读书,读后便能熟诵。婚后,殷授她《列女传》,她却偏爱《楚辞》、《杜诗》。每夜闻鸡便起,伏案吟诵。平时喜买鱼鸟放生。遇疫年
(18501872)
2、陈嘉伦
  陈嘉伦(1850~1905),原籍福建莆田,移居赤坎文章湾东村。抗法英雄。 陈嘉伦自小务农,在家乡种菜为生。19世纪中叶,清朝政府腐败无能,日本入侵台湾后,经常在福建沿海骚扰抢劫,人民受尽-,四散奔逃。陈嘉伦和父亲陈一辉-带领族人一百多人,离乡背井,南迁广东,落脚赤坎埠郊。 陈嘉伦择居文章湾东村。当时文章湾是海边沙滩,人烟稀少。嘉伦带领众人建村,用泥土筑墙,盖起茅房,使每户皆有屋居
(18501905)
3、沈曾植
  沈曾植(1850—1922),字子培,号乙庵,又号寐叟,初别号小长芦社人,晚称巽斋老人、东轩居士,又自号逊斋居士、癯禅、寐翁、姚埭老民、乙龛、余斋、藟轩、持卿、乙葊、李乡农、城西睡庵老人、乙僧、乙穸、睡翁、东轩支离叟等,嘉兴人。清光绪六年(1880)进士,任刑部贵州司主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外调任江西广信知府,安徽提学使。曾赴日本考察教育制度。这期间,他主张变法,支持维新活动。三十三年徐锡麟刺
民初四家(18501922)
4、崔佑文
  清•京东第一“皇粮庄头”——崔佑文(崔八厮)在乐亭崔、刘、张、史四大家族中,崔家曾以官势居于榜首,世称“京东第一皇庄”。其家族在朝并无名宦显要和什么出名的大人物。但一提起崔八厮,却妇孺皆知,无人不晓。崔八厮的真名叫崔佑文(1850——1902),字宣侯,此人还捐有一个选同知(亦称州同,即协助州官办事的官吏)的官位。因他在崔家同辈弟兄中排行第八,又因其人性情怪异,故人们很少叫他的名号或呼
(18501902)
5、居伊·德·莫泊桑
  莫泊桑(1850~1893)法国作家。1850年8月5日生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省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1870年到巴黎攻读法学,适逢普法战争爆发,遂应证入伍。退伍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职。19世纪70年代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准备阶段,他的舅父和母亲的好友、著名作家福楼拜是他的文学导师。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有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
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501893)
6、皮锡瑞
  皮锡瑞(1850—1908)清末经学家。湖南善化县(今长沙县)人。字鹿门,一字麓云,生于道光三十年十一月十四日(1850年12月17日)。12岁补县学生员。光绪九年(1883)举人。以后多次参加会试皆落第,绝意科举,潜心讲学著述。因景仰西汉《尚书》今文学大师伏生,署所居名师伏堂,学者称为师伏先生。十七年任湖南桂阳州龙潭书院讲席。两年后任江西南昌经训书院讲席。光绪四年,左宗棠平定新疆后,皮锡瑞认为新
(18501908)
7、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
  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19世纪后半叶英国伟大的小说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金银岛》《化身博士》《绑架》《卡特丽娜》等。早期他到处游历,为其创作积累了资源,后期致力于小说创作,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其作品风格独特多变,对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影响巨大。到了20世纪中期,评论家对其作品进行了新的评价,开始审视史蒂文森而且将他的作品放入西方经典中,并将他列为19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早年罗伯特·路易斯·史
英国伟大的小说家(18501894)
8、曾宗彦
  曾宗彦(1850-1912)字成焘,又字君玉,号幼沧,闽县(今福州市)人,祖籍洪塘鹗里(在今仓山区)。他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阴历十一月十一日生在北京,3岁那年回福州,家住东街孝义巷口东边的“五子登科”曾宅(旧址在今实验小学大门正对面),祖居则在黄巷及安民巷。其曾祖父曾晖春、祖父曾元炳(榜名曾元卿)、父曾兆鳌,及曾宗彦自身,为四代直系接连进士,是清代福州所仅见。曾宗彦的母家在江苏高邮。其母王
(18501912)
9、贺沅
  贺沅,字芷村,清直隶(今河北省)武强县人。道光三十年(1850年)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即受到家庭的熏陶,聪明好学,刻苦攻读,博览群书。同治九年(1870年)与兄同时中举,任咸安官学校教习。光绪十二年(1886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十五年任上杭知县,次年正月莅任。在杭任职11年中,专以“化民善俗休养生息为务”,尊老敬贤,细察民情。胜运里新官山人赖为先寿111岁,每逢其进城,必亲往拜见,询以乡情。
(1850~?)
10、余联源
   余联源(约1850—1901) 字晋珊,又名余联沅。孝南祝站人。清光绪三年(1877),余联源以殿试中一举中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他是孝感历史上唯一的“榜眼”。少年时代随家人在老河口(原光化县)求学,因其父在老河口经商,后余父生重病,母亲张氏只好接过养家糊口的重担并担负起养育儿子的重任。幼年余联源看到父母辛劳,读书非常用功。老师也很喜欢他。为了帮助余联源,老师常常周济他的笔墨纸张,还免除了他的
(185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