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48年出生的名人介绍(3)
21、茅谦
   茅谦(1848~1917),字子贞,号肺山。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生于丹徒县(今镇江市区)一个书香之家。幼时全家迁居兴化。学者。他聪颖过人,酷好读书。20岁考取秀才,至城内租屋授徒。又从杨履泰学习,研精算术、天文,通达政治,留心河漕。与杨的女儿结婚。光绪十四年(1888年),应湖南学使的聘请,襄校湖南士卷。在此期间,对三湘水利进行考察研究,写了《论湘皖水利》一文,并远游河北、河南、安徽等地
(18481917)
22、黄元果
  黄元果(1848~1904年),平乐县张家镇古。龙村猪婆寨人,出身于农民家庭。少年时跟师学武术。清同治五年(1866年)从军,随军驻防于镇南关(今友谊关),多次与侵越法军作战,英勇杀敌,屡建战功,晋任贵州清江协台、南宁左江镇、柳庆镇总兵、右江总镇台 (为绿营兵正二品武官)等。黄元果解甲回乡后,热心于公益事业,带头捐资并动员乡亲民众捐资献工修筑了张家圩至长滩的水山犀牛坳石阶路,张家圩和平街至高桥冲的
(18481904)
23、伊尔根觉罗·诚勋
  伊尔根觉罗·诚勋(1848年-1915年6月22日),伊尔根觉罗氏,满洲正红旗人。字果泉。一品荫生出身,历任丰锦道,宁绍台道。光绪二十六年(1900)迁江苏按察使,次年晋布政使。调任浙江布政使,护理巡抚。二十七年授安徽巡抚。三十二年调任江宁将军。改广州将军。次年任察哈尔都统,继任热河都统。宣统三年(1911)任广州将军。同年责任内阁成立,任弼德院顾问大臣。清帝退位后,归隐故里。生平同治三年,六部郎
(18481915)
24、荣文达
  荣文达(1848--1903年)字可民,号亮夫,怀德县(昔属奉天即今辽宁省,现归吉林省)人。荣文达与刘春琅、房毓琛并称“辽东三才子”。少就学于辽阳王燮臣,年十九赴昌图厅试,同治癸酉(同治十二年,1873年)选拔十试于乡,光绪癸巳(光绪十九年,1893年)始中副榜.二十九年(1903年)为奉天大学堂总教习。少任侠,性和易,不修边幅,遨游于名公巨卿文人学士之中。于经史、诗文、书画皆深造有得,有诗集刊行
(18481903)
25、黄抟扶
  黄抟扶(1848~1931年),字通材,号祝堂,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生,祖籍晋江县深沪镇,世居泉州后城。同治十二年(1873年),黄抟扶乡试中举人,次年会试中进士,授刑部浙江司主事,不久受任秋审处总办,平反多起冤案,加员外郎衔,记名军机章京(军机处的属官)。候补期间,因母病请假急归,从此辞官终生不仕。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黄抟扶负责泉州花桥善举公所,灾荒年设法购买粮食,平价售给贫苦民
(18481931)
26、吴穀祥
  吴穀祥(1848—1903),字秋农,初字蓉甫,别号瓶山画隐,晚号秋圃老农,嘉兴人。工山水并擅人物花卉,用笔苍劲,设色清丽。俞曲园评其画为“神品”。清末在上海鬻画,时画风习尚纵横草率,而其独能不落时尚。一度去北京作画,声誉鹊起,名噪南北。光绪二十六年(1900)南归,客居苏州,与顾子山、吴清卿等结画社,时称怡园七子。回嘉兴后因无家,寓居寄园,直至去世。曾自作小像《松风水月图》。又绘有《瓶山画隐图》
(18481903)
27、朱葆三
  朱葆三(1848-1926),名佩珍,以字行。定海人。13岁赴上海,在协记商铺当学徒,后为营业主任。20岁时被委为副经理,后为经理。清光绪四年(1878)自设慎裕五金号和新裕商行,从事进出口贸易。光绪十六年(1890)起长期任英商平和洋行买办。光绪二十三年(1897)参与创办中国通商银行,任总董。光绪三十一年(1905)任上海总工程局办事总董、上海商务总会协理,捐有二品衔候补道。辛亥革命时期,担任
(18481926)
28、刘孚翊
  刘孚翊(1848~1881),字鹤伯,又字纶阁,清南丰人,外交家。孚翊博学通达,品学兼优。光绪二年(1876),他以幕僚身份随刘鍚鸿、郭嵩熹出使英国,使馆奏章和外交文书多出自其手,与参赞黎庶昌并称“使署二贤”。次年随刘鍚鸿出使德国。光绪六年,由通判提升为道员,仍留德国。第二年,因肺病在德国柏林去世,年仅33岁。死后以玻璃棺置放遗体,用药水浸泡运至上海易棺安葬,追赠为光禄寺卿。
(18481881)
29、林壬
  林壬(1848~1887年),字二有,城关人。清光绪三年(1877年)丁丑科进士,入翰林院编修,兼国史馆协修,出任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乙酉科山西乡试主考。林壬诗文皆有名,在诏安同时代诗人中可称佼佼者。林壬诗作感情丰富,个性突出,有自然天成之艺术境界。其五绝《题风动石》、七绝《游斗山岩》和七律《重游九侯山》等,尤脍炙人口。林壬诗作,世存《绣佛斋剩稿》一书。
(18481887)
30、刘德骥
  刘德骥(1848~1922年),字南星,号坦云,贡川人。生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曾以贡生资格出任大田县训导。后回永安掌教燕江书院。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年过半百的刘德骥,眼看清朝腐败,列强侵华,深感自己数十年来给学生灌输封建教育,难以造就人才,对国家无济于事,于是他广找中外新书,阅读带有新思想的各类书籍。光绪三十一年,朝廷下诏废科举办学堂,刘德骥即率先募款办学。
(1848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