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46年出生的名人介绍(4)
31、曾纪纯
  曾纪纯:1846-1881。曾国藩第四女,曾纪静、曾纪耀、曾纪琛妹妹、曾纪芬四姐。她的丈夫郭依永(1845-1869,其父郭嵩焘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驻外大使),英年早逝,结婚三年就成了寡妇,含辛茹苦抚育两个幼子,35岁时就病亡。
(18461881)
32、樊增祥
  樊增祥(1846-1931)近代藏书家、文学家。字嘉父,一作云门,号樊山,晚号天琴老人。湖北恩施(今属鄂西自治州)人。光绪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光绪末任安徽颖卞泗道,出为陕西宜川知县、陕西布政使,江宁布政使,护理两江总督。喜诗文及收藏书籍、古画。其诗文浮艳,以《彩云曲》咏赛金花事负名。与缪荃孙多书信来往。辛亥革命后,逃至上海,后任袁世凯参政院参政。藏书楼名“樊园”,藏书20余万卷,书画、碑帖之属,
近代藏书家、文学家(18461931)
33、梁廷栋
   梁廷栋(1846~1916),字彤云。广西梧州市人。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中举人。翌年,与父梁嵘椿同时中进士。 殿试在二甲52名,其父殿试在三甲119名,父子同榜,一时传为美谈。 梁廷栋曾入选翰林院,任工部都水司主事。在山东治理黄河有功,升任道员,获赏花翎,授中宪大夫。主张实业救国,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奏请清廷开办农林公司。三十二年,与李衡宙等联合禀请广西巡抚林绍年,在梧州长洲
(18461916)
34、陈遹声
  陈遹声(1846—1920),字蓉曙,号骏公,诸暨枫桥人。早年师从俞曲园。清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松江知府。当地盐枭久为患,遹声到官,秘收其党人为向导,亲帅健卒飞驰百余里,捕获其首领,并绳之以法。松江地多低洼,数苦于潦,通声疏支河三十余,筹岁修费数万金,以利于农。父丧回家,主纂《国朝三修诸暨县志》,翌年创办景紫书院。诸暨县北江藻村为窟,通声请县官莅村坐禁-,使陋习收敛
(18461920)
35、周家禄
  周家禄(1846~1909),又名惠修,字彦升。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出生。学者,晚年自称奥簃老人。祖籍崇明县,后移居海门厅川港镇(今属通州市),世代以种田为业。周家禄自幼酷爱读书,孜孜不倦,甚至走亲访友时也携带书本,随时翻阅。后参加科举考试,成绩斐然。清同治九年(1870年),经考试入选北京国子监读书。后以教职任用,先后任江浦、丹徒、镇洋、荆溪、奉贤等县训导及海门师山书院、川港白华书塾(亲
(18461909)
36、张尊三
  张尊三(1846—1918),一名贵溶,字安澜,鄞县人。清同治四年(1865)在宁波江北岸广捐局任职。九年东渡日本,任北海道函馆市华侨所开万顺号账房,继转华侨所设公泰号任职。光绪四年(1878)自设德新海产号,后改组为裕源成号,于上海开设元记号东洋庄,将收购的统货海带挑拣分等,改进包装,变滞销货为大宗畅销商品,获利颇多。二十八年于函馆发起成立同德堂三江(浙江、江苏、江西)公所,任代董事。三十三年更
(18461918)
37、叶崇禄
  叶崇禄(1846~1927年),原名叶清池,字寿堂,晚年号颐园老人。嘉禾里狮山村人。崇禄小时家境贫寒,16岁时只身出洋,赴菲律宾小吕宋营商,不久又到伊郎当小店伙计。后经营糖类和杂货,数年间成为实力雄厚的富商,被菲律宾西班牙殖民政府任命为华人甲必丹。随着事业发展,崇禄先后在菲律宾各埠及厦门、上海、香港、宁波开设分行。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将生意交其弟清潭经营,携眷回乡。叶崇禄热心教育事业。曾捐款
(18461927)
38、李占标
  李占标(1846~1938年),河南省偃师县人。李占标的先祖自清初为游方郎中,足迹遍豫西。其父李振声,习武于少林寺,兼受长老金匮秘术,故有“尚武尚医”之称。占标随父习武,深得少林真传,并学得一些治伤知识。光绪年间,他应科举考试,以“抱石拿刀开硬弓”之技,被录为武秀才;之后又流浪江湖,卖艺糊口;清末弃武从医,在洛阳老城东大街开办济世堂药铺,坐堂行医。李占标研制中成药30多种,所制狗皮膏药驰名豫西。辛
(18461938)
39、厉应九
  厉应九(1846—1907)日照县坊子村(今属五莲县)人。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11月, 联络20 00多名农民进行反洋教斗争。他率众冲入后街头教堂,抓获德国传教士薛田资。 后于驼儿山扯旗扎寨,聚众起义。1903年5月被沂州知府率兵攻破。厉应九脱险-到烟台、东北等地。数年后回乡,病逝。
(18461907)
40、钟木贤
  钟木贤(1846-1922),字国柱,号瑞养,岐岭镇王化村人。17岁为契约华工赴南洋,在夏威夷茂宜岛做苦工,期满后,便独立从事种植业。清光绪四年(1878)与土王血裔玛莉结婚,拥有大量土地,三年后成为忌亚奶一芋园之主。光绪十年(1884)他移居美国檀香山,转为经商,不几年成为巨商,被举为美国檀香山商会会长、国安会馆主席。早年支持孙中山在檀香山的革命活动。1914年,他于古稀之年,毅然返国安度晚年。
(1846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