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45年出生的名人介绍(2)
11、冯锡仁
  冯锡仁(1845~1911),字伯育,号莘垞,一都(今柳林汊乡)人。清同治八年(1869)入县学,后就读于岳麓书院。光绪二年(1876)中举人,次年进士及第,授兵部给事中,加三品官衔。光绪十三年(1887),冯锡仁回县治母丧。目睹县内里正包征钱粮,巧立名目,向农户增派附加和杂费,中饱私囊,积弊甚重。为此,他造访辰州知府和沅陵知县,约集绅士商议,废除里正包征制,拟定钱粮征收新章程,章程规定县衙在城乡
(18451911)
12、杨隆寿
  杨隆寿(1845-1900),又名全,号显亭。清末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剧作家、戏曲教育家。杨隆寿出身于梨园世家,自幼随父进京,先入“双魁”班学京剧武生,后拜程长庚为师。继搭四喜三庆班,工武生。拿手戏有《英雄义》中史文恭、《泗州城》中孙悟空、《叭蜡庙》中褚彪等。他还与谭鑫培、俞菊生、方松龄等合演《翠屏山》,璧合珠联,传为盛事。他精于弹弓,“登城垣射飞鸟,应弦辄下”,堪称一绝。杨隆寿不但善于演唱,而且
(18451900)
13、顾云
  顾云(1845—1906),字子鹏,石号公,江苏上元人。(江宁(今南京)人,一作江苏扬州人。)生于清宣宗道光二十五年,卒于德宗光绪三十二年,年六十二岁。诸生。官训导。与郑孝胥最善。云短而肥,古貌古心,豪饮,能散文及诗,有《盋山诗录》传于世。传世作品有光绪二十一年(1895)为顾洛作《湘江梦幻图》卷,杨岘、费念慈、吴昌硕、吴大微、沈瑾、章钰等均有题咏,现藏思元垢斋;《仿倪瓒平林远岫图》及《仿石涛山水
石城七子(18451905)
14、吴鲁
  吴鲁(1845~1912年)吴鲁,字肃堂,号且园,晚号老迟,又号白华庵主。晋江二十九都前头(今池店乡钱头村)人。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七月二十一日生。同治十二年(1873年)登拔萃科,入国子监。第二年授刑部七品京官。任满升刑部主事,充秋审处总办。光绪十二年(1886年)考军机章京;光绪十四年顺天乡试中举;光绪十六年殿试一甲第一名,授翰林编修,为福建科举时代最后一个状元。历任陕西典试(主考),
(18451912)
15、柯逢时
  柯逢时(1845-1912) ,亦名益敏,宇摞修,号钦臣、逊庵。 鄂州金牛(今属大冶)人。少时家贫,寄读于舅家,25岁中举,后执教多年。光绪九年 (883) 中进士,点翰林,改庶吉士,历年,授翰林院编修。年后简放陕西学政,致力于加强理学正统,裁减科考例规银巨万,增拨各书院教育费,开设书局,创办书刊。1891年,回京供职。次年充国史馆协修兼会典馆协修,后任会典馆绘图处帮总寨,并充山东乡试副考宫、磨勘
(18451912)
16、陈玉泉
  陈玉泉(1845~1906),农民诗人,号裕南,今岳阳县月田镇人。12岁到外祖父毛家当牧童,外祖父见玉泉聪颖好学,晚上则教他读书识字。在毛家6年,学识长进不少。一日,平江举人陈云田来月田,为港水所阻。玉泉将陈背负过港,顺口吟诗两句“绿水满溪行客叹,书生强作渡人舟”,为陈举人所赞赏。他所作《冬夜杂座》诗“拨火时煨芋,添薪夜煮茶”及“晨餐白玉蔬,晚煮黄粱饭”,表现了生活淡泊、乐在其中的情趣。54岁时携
(18451906)
17、吴树梅
   吴树梅(1845—1912)字燮臣,号毓春子。历城县人。户部左侍郎。参与编纂《山东通志》。1876年(光绪二年) 中进士,任翰林院编修9年。后任南书房行走、国子监司业、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司经局洗马、翰林院侍讲侍读、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国子监祭酒、内阁学士、户部左侍郎等。吴树梅在南书房先后约20年,兢兢业业,谨慎处事,颇受皇帝信赖。光绪末年,政变迭起,社会动荡不安,湖南成了改革思想的会聚地。朝廷
(18451912)
18、谭宗浚
  谭宗浚(1845~1888年),原名懋安,字叔裕。广东南海人,其父谭莹是广东著名学者、文学家。谭宗浚少承家学,聪敏强记,8岁作《人字柳赋》,一时传诵。曾肆业于菊坡精舍,从师于著名学者称澧,为东塾学派弟子。乡试中举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会试,以一甲第二名及第,高中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纂修,方略馆协修、教习,庶吉士,加侍读衔。曾任四川督学。休假期间,常回广州。谭宗浚是元岗村谭姓同宗
(18451888)
19、陶方琦
  陶方琦(1845—1884),字子缜(子珍),会稽(今绍兴)陶家堰人。生于书香官宦之家,曾祖兆麟,直隶大城县典史;祖际尧,湖南永州知府;父良翰,福建兴化知府。先世在文学、吏治上有名声。自幼受其祖贤熏陶,刻苦攻读,期冠补诸生。清同治六年(1867)补甲子科举人。其兄方琯同时举榜。光绪二年(1876)进士,官授翰林院编修,督学湖南。个性恬静、寡言,常寂坐于斗室之中,研究经史子集。与同志友人讨古辨疑。淡
(18451884)
20、庞鸿文
  庞鸿文(1845~1909)字伯絅,号絅堂。常熟人。清光绪二年(1876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精于词赋骈文,又讲求经史,留意经邦济世之学。曾任湖北学政,多次主持广西、云南乡试,分校光绪乙酉科(1885年)乡试卷和庚寅科(1890年)会试卷。又调任国子监司业,擢升太常寺少卿、通政司副使等职。戊戌政变后,托病辞官归里。居家十年间,热心办学,讲求实业,主张振兴农业,重视乡土文化。光绪二十八年游文书
(1845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