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41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1、龚自珍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sè)人,号定庵(ān)。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
清末文学家(17921841)
2、关天培
  关天培(1781-1841)清朝将领。字仲因,号滋圃,江苏山阳(今江苏淮安)人。行伍出身。积功提升,曾任苏凇镇总兵,署江南提督。积极协助林则徐查禁鸦片,训练水师,加强海防,屡挫英国侵略军的挑衅。1841年2月,英舰攻虎门,遂率部死守横档、永安、靖远诸炮台,25日,英军从横档登陆。他在靖远炮台奋力抗敌,血透衣襟,仍死守阵地,顽强抵抗。最终因援军未至,被枪弹击中,壮烈殉国。有《筹海初集》。人物生平早期
鸦片战争中中国抗英将领(17811841)
3、李本忠
  李本忠(1759~1841年),字凌汉,号尽已,汉口大智坊(今武汉江岸)人。生于商贸之家。祖父武贸易于川楚之间,一次在归州(今湖北秭归)城下的泄滩覆舟,货毁人亡,尸骨无还。 未久,其父之义亦在泄滩翻船,其母朱氏乍闻噩耗,悲痛欲绝,悬梁自尽。后遇救生还的之 义终在一次峡江货船翻沉事故中遇难。此时,家道中落,室如悬罄,李本忠暗自立下“凿险 滩,永杜后患”的志愿。 李成年后承继祖业祥兴商号,数十年苦心经
(17591841)
4、刘华东
  刘华东(1778~1841),字子旭、三山,号三柳居士。原籍福建,因父来粤从事盐运,便入籍番禺。清嘉庆六年(1801),刘华东中举,仍留家勤读苦学,常接近下层,了解民情,喜欢与贩夫走卒、市井贫民做朋友。生性豪侠,喜见义勇为。他作诗写文章不受羁绊,纵横交错,起伏跌宕,时人称他为文怪。嘉庆二十年,有一位以洋行买办起家的新会人卢文锦,用金钱收买了当地权贵,硬要把他的父亲卢观恒入祀乡贤祠。虽然民众起来反对
清末“广东四大状师”(17781841)
5、高澍然
  高澍然字时埜,号甘谷,晚号雨农,光泽人。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出生于书香之家。自幼苦读,甚得老师赞赏。性至孝,14岁时母死,高澍然按古礼,倚墓结庐而居,不忍舍离,里人为之动容。嘉庆六年(1801年),高澍然中举人,但会试失败,乃出资捐得内阁中书。在京供职才半年,父又死。高澍然以未能居家孝养为终身大恨,于是辞职归里,抚教弟、妹4人,以慰先人。又辑其父生平事迹写成《家录》一卷。高澍然甚笃族谊和友
(17741841)
6、博尔济吉特·文孚
  文孚(?—1841年)博尔济吉特氏,字秋潭,满洲镶黄旗人,清朝大臣。嘉庆间,授内阁学士,历山海关副都统、马兰镇总兵、锦州副都统。二十年,召授刑部侍郎。二十四年。命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道光四年,仁宗实录成,加太子太保。八年,回疆底定,首逆就擒,晋太子太傅,赐紫缰,绘像紫光阁,御制赞有“和而不同,公正以清”之褒。十一年,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十四年,拜东阁大学士,管理吏部。十五年,转文渊阁大学士。以
(?~1841)
7、谢廷恩
  谢廷恩(1765—1841),字德清,人称“西老爷”,本县段家谢村人(今属河上镇)。幼时家贫,常拾柴或替人赶牛车灌田,赚些钱贴补家用。长成后,从事经商,往来于福建、广东等地经营苎麻生意,不到二十年,家资积累钜万,成为本县的巨富。谢氏家道丰裕后,并不置田产以图享乐,而常广散家财,周济乡里及为地方兴办公益事业,颇得社会的赞誉。并受到清政府议叙巡检加3级的奖励。今选记其为世人传颂的二三事,以飨读者。创办
(17651841)
8、博罗忒·裕谦
  裕谦(1793—1841),博罗忒氏,原名裕泰,字鲁山、衣谷,号舒亭,清蒙古镶黄旗人。嘉庆二十二年(1817)进士,为翰林院庶吉士,历任礼部主事,湖北荆州、武昌知府,江苏按察使、布政司使兼署巡抚。鸦片战争起,署理两江总督,力主禁烟,在江苏破获烟案数百起。道光二十一年(1841)2月,代伊里布为钦差大臣,至浙督办军务。5月实授两江总督,驰赴镇海,部署防务,遣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三总兵守定海。加强镇
蒙古镶黄旗(17931841)
9、陈连升
  陈连升(1778—1841年),今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邬阳关人。少时习武,青年从军。清嘉庆年间任鹤峰州清军千总,后调任保康营守备。道光年间递升广西左江镇都司、广东连阳营游击、增城营参将、三江协副将。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陈连升率部镇守祖国南大门九龙官涌山炮台。7月,中国水师巡逻船三艘在九龙海面巡戈,忽遭英国舰队袭击。中国水师奋勇还击,但逐渐不支。陈连升下令发炮支援。火炮齐发,从清晨到黄昏,激战
(17781841)
10、王得禄
  王得禄(1769~1841年),字百遒,号玉峰,台湾嘉义人。年15入武庠。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台湾爆发以林爽文、庄大田为首的反清起义,他募集乡勇,追随大将军福康安镇压义军。林爽文、庄大田的起义平息后,叙功赐花翎五品顶戴,授千总。乾隆六十年补督标营,自此迁居厦门。嘉庆元年至五年(1796~1800年),在福建海面巡洋中,他屡立战功,擢升金门营游击。嘉庆七年,随福建水师提督李长庚击蔡牵于东沪
(1769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