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36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11、刘荣玠
  刘荣玠(1773-1836年),字介佩,又字锡亭,号南屏,三甲人。生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生性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嘉庆十二年(1807年)广东乡试第十八名,登举人;十六年京都会试第三十二名,登进士。授浙江孝丰县知县,调乐清知县,加通判衔。升任乍浦同知,继任温台、玉环同知,后历任嘉兴、严州、虔州等府知府。为官二十余年,革除社会陋习,树正气,整治白沙河,筑堤堰,灌田千顷,声誉传遍浙江。政绩卓
(17731836)
12、张柯程
  张柯程(1786~1836年),野鹿村人。清嘉庆十二年(1808年),柯程22岁被委任知县,先后在山西省长治、河津、赵城县任职。柯程为人刚直,居官清廉,不徇私情,秉公办事。他在办案中,为民多伸冤雪恨,对豪强权势、贯匪乡绅则多从严惩处,当地黎民百姓大都拍手称颂。因为他除暴安良,引起匪霸们的不满,图谋杀害他,挖地道通往柯程的书房内。半夜,匪徒们窜人书房,持刀将柯程首级砍掉提走,黎民百姓闻讯恸哭不止。清
(17861836)
13、赵在田
  赵在田(?~1836年)字光中,号谷士、研农。闽县人。寓居城内。清嘉庆四年(1799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国书第一,授编修;先后主南平道南书院,浦城南浦书院。嘉庆二十年(1815年),入京供职;翌年,充国史馆纂修、起居注、协修、文颖馆纂修等。后主讲玉屏书院。道光元年(1821年)起任凤池书院山长达14年之久。在田精通“三礼”(《仪礼》、《周礼》、《礼记》)、“三传”(《左传》、《公羊传》、《谷
(?~1836)
14、池生春
  池生春(1797~1836) 字龠庭,一字剑之,号药亭。云南楚雄人。清道光三年(1823)进士。由庶吉士官翰林院编修。十三年充广西学政,十六年七月卒于任。在桂期间,以立志、修身、治经、讲学为己任。曾用桂林榕湖经舍书院所捐千金购经籍,贮存书院,以供诵读;另建榕湖经舍数十楹于榕湖之北,供十二府州之学士就读。广西古文家龙启瑞、朱琦、王拯、彭昱尧皆出其门下。其动止有仪法,学以不欺为本。为表彰其业绩,道光
五华五才子(17971836)
15、叶樊
  叶樊(1791—1836),字季卫,号槿圃,余姚县城人。初为候选县丞,后绝意仕途。多次倡捐募,赈济县内灾民。好土木营建,尤长桥梁建筑,相继督造修建余姚东门外皇山桥(今改建混凝土闸桥)、跨舜江的通济桥(今存,为余姚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城石巍桥(今河填桥废)、转良桥(今称最良桥)。又捐资3万缗,扩建北门外候青桥,改3孔为5孔,民感其德,改名季卫桥。桥成,越年卒。
(17911836)
16、潘鼎
  潘鼎(1775年~1836年),字彝长,罗阳人。少即聪颖,被誉为神童。十三岁考中秀才,十五岁考取癝生资格,三十六岁考取副榜举人。潘鼎擅长诗歌、古文和笔记文章;书法集晋唐之精髓,雄秀流丽,自成一家;水墨写意,皆得天趣,所画花、竹、荷,为人所钟。晚年宦游京城,与直隶总督那彦成、尚书穆崔舫交往,名驰都下,授官直隶州州判,未仕卒。
(17751836)
17、唐琏
   唐琏 (1756—1836),字汝器,号介亭,清嘉庆时皋兰(今兰州市)人,为兰州著名书画家。 他学书习画,非常刻苦,功力深厚,有意到笔随之妙。他的学生说他:“行年七十有余矣,且能日作蝇头千余宇,勤勤忘倦”。他的书法,古朴雅健,苍劲有力。楷书、行书和草书,“效法钟王,得其神髓”;篆书“专学李斯,肖其古朴”,而更“独饶秀逸之气”。他“尤善汉隶,特精小楷”,书法体形特异,号为“童子体”。他说:
书法家(17561836)
18、汪守和
   汪守和(公元1764-1836年),字惟农,号巽泉,生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六月,乐平县城(今洎阳街道办)人。嘉庆元年(1796年)赴京应试中一甲二名(榜眼)进士,官至礼部尚书。 汪守和以文才列黄榜前茅,入仕后初任翰林院编修,又升任侍讲、侍读学士,学政,内阁学士,国史馆协修等职,且多次出任各省乡试考官,多与文章打交道。他治学严谨,处事尽心竭力,公正无私。汪守和晚年自户部、礼部侍郎,步
(1764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