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33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11、林滋秀
  林滋秀(1778~1833年),号纫秋,字兰友,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生于福鼎县桐山流美村。自幼聪颖,5岁从父授读,9岁能吟“雨打竹林林滋秀,风吹荷叶叶向高”之佳对。10岁应童子试,16岁以《兰花赋》府试夺冠,18岁中举。嘉庆初年,滋秀三试进士不第。嘉庆八年(1803年)应聘为相国梁蕉林相府教席。阅遍相国家藏书,学益进,文名大噪。嘉庆十年返里,先后主讲于浙-阳书院、福鼎桐山书院,凡十余年,造
(17781833)
12、李黼平
  李黼平(1771—1833年),字绣子,又字贞甫,梅城东郊人。14岁作《桐花凤传奇》,为嘉应州知州戴求仁及社会名流所赏识。19岁以诗赋补弟子员。清嘉庆三年中举。十年中进士,入翰林。后告假南归,先后主讲广州粤华书院、东莞宝安书院。馆散后,由翰林院庶常改任江苏昭文知县。公余之暇,手不释卷,故民间称之为“李十五节生”。他治汉学,工考证,精通乐律音韵,诗歌造诣甚深。李黼平在昭文县令任内,为政宽和、廉洁。后
嘉应五大诗人,梅诗三家(17711833)
13、张琦
  张琦(1764-1833),初名翊,又名与权、季鹰,字翰风,又字玉可,号宛邻,又号默成居士。武进县城(今常州市区)人。常州词派创始人之一。工诗文、书法,精舆地、校勘,旁通医、兵。文名与其兄张惠言并列,人称“毗陵二张”,二张合编《词选》,开创常州词派。他50岁中举人,以誊录议叙知县。60岁以后,历任山东邹平、章邱、馆陶等县知县,共11年。任邹平知县时,历阅470村。见麦田无种,报灾请求缓征,同时得缓
(17641833)
14、李青来
  李青来(1748~1833),原名明彻,字大纲、云飞,道号青来,祖籍江苏松江(今上海),先祖早年入粤,青来出生于广州。他年少聪慧,12岁出家,在罗浮山冲虚观修道,刻苦自学历法、绘图、绘画,精通天文、地理、历算。曾充任贡使,携画上京,得访钦天监,观摩我国历代天文仪器。返穗后,潜心写成天文历史上珍贵的《圜天图说》。获当时两广总督阮元的赏识,邀任《广东通志•舆地略》主编和绘画全省详图。青来在
(17481833)
15、章佳·那彦成
  那彦成(1763-1833) 清朝大臣。字绎堂。姓章佳。满洲正白旗人。大学士阿桂之孙。乾隆晚期进士,历官至军机大臣,翰林院掌院学士,工部尚书兼都统及内务府大臣。嘉庆中,先后两次充钦差大臣,督师镇压川陕楚白莲教起义和河南、山东天理会;出任陕甘、两广、直隶总督,喀喇沙尔、叶尔羌办事大臣,喀什噶尔参赞大臣。以功加太子少保,封三等子爵。道光七年(1827),又充钦差大臣,赴回疆办理善后事宜。奏定章程,革除
满洲正白旗(17631833)
16、左辅
  左辅(1751—1833)字仲甫,一字蘅友,号杏庄,江苏阳湖人。乾隆五十八年(1793)中进士,授安徽南陵知县,不久调任霍邱,他勤政爱民,关心民间疾苦,深受百姓爱戴,但因“催科不力”第一次被朝廷罢官。嘉庆四年(1799)复为合肥知县,心系百姓,深得民心,又因为缉私差役为盐役打死“负有责任”,而被第二次罢官。虽然如此,安徽巡抚彭龄仍然认为左辅人才可用,竭力保荐,嘉庆皇帝恩准他第二次复职。始为怀宁知县
(17511833)
17、杨怿曾
  杨怿曾(1763-1833),字成甫,号介坪、自号天柱山樵。清嘉庆六年(1801)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江西道监察御史、湖广道监察御史、工科给事中、户科掌印给事中、太常寺卿、光禄寺卿、大理寺卿、都察院左副都御使、礼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署兵部尚书、湖北学政、湖北巡抚、署理湖广总督兼学政,拔贡朝考阅卷官,武会试总裁等职。曾革除寿州正阳关胥吏0商贾客商之弊及六安州某大贾囤积谷米高价害民罪行。著有《楚江吟
(17631833)
18、杨国翰
  杨国翰(1787-1833年)字凤藻,号丹山。原籍是江西抚州府临川县,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二月五日出生于云南云州勐麻(今云县大寨镇梨园村)一个中等商人家庭里。杨国翰是清朝嘉庆年间云南“五华五才子”之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进士,道光年间宦迹浙江奉化、诸暨、海盐、仁和(今杭州)、海昌(今海宁)、玉环分府各地。著有《漉血战》、《留书缅》、《观贡象》、《神舟渡》、《鸡血膏谣》、《寄池龠庭》、《
五华五才子(17871833)
19、爱新觉罗·昭梿
  【爱新觉罗·昭梿】字汲修,自号汲修主人,另说号檀樽主人;满清贵族;生于清高宗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卒于清宣宗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努尔哈赤次子礼亲王代善的第六世孙,父名永恩,原封康亲王;爱好文史,精通满洲民俗和清朝典章制度,与魏源、龚自珍、纪昀、袁枚等名士有往来;嘉庆二十年因虐下获罪,革除王爵,圈禁三年;半年后释放,但未复其爵;道光时病故,其文稿大多散失,后由端方搜集整理,有《啸
(17761833)
20、彭浚
  彭浚(1769-1833)字映旌,号宝臣,衡山人,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生于衡山县黄子堂(今衡东县珍珠乡黄梓塘村)。师从罗典。嘉庆十年考取状元,任翰林院修撰。道光元年(1821),彭浚由户部正郎任福建正主考,接着提升为内阁大学士、太仆寺少卿。不久,补奉天府丞、提督学政。道光十一年,调顺天府丞兼学政。道光十二年因病辞职回乡,十三年十月初七殁。
(1769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