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32年出生的名人介绍
1、王遵文
  王遵文(1832~1895),灵丘水涧人,字艺庵。其父王思祖,为清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王遵文在私塾就学,咸丰九年(1859),赶赴太原访求高师。他写了一篇文章,转呈主持晋阳书院的田京卿过目。田读后赞不绝口,便收纳王遵文于门下,于是王遵文学业大有长进。咸丰十一年(1861)任太学。同治元年(1862)开科考试,他以小京官的职务在刑部任职。当时与稷山县王念堂、朔县的王向甫、平定县的王镜逸在北城
(18321895)
2、黄文金
  黄文金(1832-1864),太平天国将领。广西博白文地人。早年参加金田起义。1855年镇守湖口,屡次击退清军。1857年清军大举来犯,力竭城陷,全师退出湖口。1859年韦俊在池州(贵池)叛变,他与古隆贤、刘官芳、赖文鸿夺回池州。1860年升定南主将。参加再破江南大营之战,与杨辅清自高淳占溧水,克秣陵关。10月太平军分5路包围曾国藩于祁门,他当西路,沿长江南岸趋赣北,12月攻克建德(东至)、鄱阳(
太平天国五虎上将(18321864)
3、徐小香
  徐小香(1832—1882),原名馨,字心一,号蝶仙,艺名小香,一作小湘,又号岫云主人,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寓所名“闻德堂”,位于宣南小安澜营,后改“岫云堂”,遂有“岫云主人”之称,小香为其艺名,有时亦写为“小湘”。祖籍江苏常州,道光十一年(辛卯)十二月初十日出生。徐小香在《群英会》中饰周瑜(清《同光十三绝画像》)徐小香,名沂,号蝶仙,苏州人。原是昆曲小生,自幼到北京“吟秀堂”学艺,又拜在曹眉仙
同光十三绝(18321882)
4、许应骙
  许应骙(kuí)(1832—1903)字德昌,号筠庵,广东番禺(广州)人,清末大臣。官至礼部尚书,闽浙总督。与李鸿章等清末名臣同朝。人物简介幼习经书,1849年中举人,道光三十年庚戌(1850)举进士,1852年选庶吉士,越年散馆授检讨,1862年参与撰修《文宗显皇帝实录》。后迭任翰林院侍读、侍讲学士、詹事府左右庶事、国子监祭酒。1875年充福建乡试考官。次年授甘肃学政,旋升内阁学士、兵部左侍郎。
(18321903)
5、唐廷枢
  唐廷枢(1832—1892) 字景星,又名镜心,清末香山县唐家(今珠海市香洲区唐家镇)人。因父亲在美国教会主办的香港马礼逊学校当差,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其得以入读该校6年。1848年受聘于香港的一家拍卖行任低级助手。1851年起被港英当局聘为香港巡理厅翻译,任职之余,开办两家当铺。1858年,从香港到上海,初任职上海海关,职务为副大写(翻译),翌年升任正大写兼总翻译。1861年,辞去海关职务
(18321892)
6、黄焕中
  黄焕中(1832—1911),号其章,思州人,娴熟诗文,精于韬略,为清代广西较有名气的壮族诗人。焕中童年发奋攻书, 以强记博闻闻名乡里。 青年时诗名已震思明,受聘在思齐书院任教。他家境清贫,同情贫苦农民的疾苦,他一生写下许多反映农民苦难遭遇的诗篇。如长诗《苦农行》描写一家佃农:“勤耕数亩田,衣食常不足。”“一家共八口,充肠仅蔬菽 。”“田主恶如狼,利喙催租谷,未容一陈情,拉去耕牛犊。”“大儿远征军
(18321911)
7、爱新觉罗·敬信
  敬信(1832年-1907年)谥文恪,爱新觉罗氏,清朝正白旗满洲宗室,体仁阁大学士,追赠太子少保衔。人物生平生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十二月二十日,早年任宗人府效力笔帖式。咸丰七年,任七品笔帖式。同治元年,委署主事,同治九年,任理事官。光绪元年,监修普祥峪光绪二年,任户部银库郎中。光绪三年,任普祥峪工程处监督。光绪五年,改内阁侍读学士、太常寺卿。次年,任内阁学士、正红旗蒙古副都统、刑部右侍郎。光
(18321907)
8、汪蕖
   汪蕖(1832-1884),女,字藕裳;盱眙别称“都梁”,因而自署“都梁女史”。盱眙县城人。晚清女弹词作家。她生于官宦之家,祖父汪云,任官陕西布政使,父汪根敬也官至州府。她天资聪慧,自幼即博览典籍,于史学及古文辞无不留意,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又置身于上流社会,对上流社会有较深的了解。她17岁丧父,由豫返里,后与桐城胡松岩结为伉俪。咸丰年间,太平军于苏皖一带攻城略地,清军败退。汪蕖先从桐城归依盱
(18321884)
9、黄体芳
  黄体芳(1832—1899),字漱兰,自署东瓯憨山老人,瑞安人。清同治二年(1863)中二甲进士,初授翰林。四年散馆授编修,六年充顺天乡试同考官,七年擢侍讲,八年视学福建,十二年为山东学政,十三年转翰林院侍读,九月转右春坊右庶子。光绪二年(1876),学政任满还朝。三年六月,上《裁定外省陋规疏》。九月,张佩纶奏请广开言路以拯时艰,诏饬朝臣各摅己见。四年,应诏疏陈时政得失,劾户部尚书董恂及前山西巡抚
(18321899)
10、张曜
   张曜(1832—1891)字朗斋。直隶大兴(今属北京)人。山东巡抚。咸丰初年,因出谋镇压捻军有功,被僧格林沁收入所部。后又以御捻护城有功被咸丰帝赐号霍钦巴图鲁。1860年(咸丰十年) ,升任知府,又晋升为道员。第二年,设计击败陈大喜、张风林所部捻军,被任命为河南布政使。不久即被御史刘毓楠以“目不识丁”弹劾,降为总兵,仍归僧格林沁节制。自此,他发愤读书,并镌刻“目不识丁”四字印,时时佩戴在身以自励
(18321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