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28年出生的名人介绍(3)
21、周达武
  周达武(1828~1894)周达武,字梦熊,宁乡县石家湾人,清道光八年(1828)生。咸丰四年(1854)参加湘军李续宾部镇压太平军,攻占岳州后转战于湖北、江西等地,先后升守备、都司等职。曾亲率100余人组成信字营,遇战多为先锋,至八年攻陷麻城、黄安后擢游击。同年十月在三河战役中,李续宾部被歼,周达武受重伤,回籍休养。九年,石达开部进入湖南,围攻宝庆(今邵阳),周达武应召与王永章各领500人,号章
周达武 (18281894)
22、林一铭
  林一铭广东饶平县人,进士,道光八年至道光十五年(1828~1835)任宁陕厅同知。主持纂修〓陕厅志》,并亲撰〓陕厅志叙》。林一铭到任伊始,即发现自“嘉庆十一年(1806)因遭战乱,一切有关建置的册籍,受到毁灭性的破坏,百不存一”(〓陕厅志叙》),即决心修志。他委托各乡保的绅士,广为采访古今有关宁陕的资料,继而又聘请一批年老而德高望重的文人从事。历时半年,〓陕厅志》于道光九年(1829)纂成
(18281835)
23、李沅发
  李沅发(1828-1850)清末湖南农民起义首领。湖南新宁人。1847年加入棒棒会。同年秋,参加雷再浩领导的农民起义,负责侦察联络工作。雷再浩起义被镇压后,继续坚持斗争。1849年夏与谢有兴等人立把子会。同年11月,收集雷再浩余部与新入会众发动起义,一举攻克新宁县城,俘杀知县,并建立起义军的各级组织,派人到广西灵川联系天地会众起义响应。11月底率部撤出新宁,转战于广西兴安、灵川、永福等县,以“劫富
(18281850)
24、董沛
  董沛(1828—1895),字孟如,号觉轩,鄞县县城人。嗜学,好藏书,于清同治五年(1866)纂成《明州系年录》,以编年体记周代至清朝同治二年明州一郡建置、兵戎、赈恤、祥异、贡市等大事。六年中举人,主讲宁波崇实、辨志书院,以诗、古文负盛名。又精史学,与同县名儒徐时栋为忘年交。七年,鄞县修县志,徐时栋主其事,后徐病危,临终执他手郑重相托。至十三年,他终成其书,以钱大昕乾隆志为本,补疏辨误,考证精详。
(18281895)
25、爱新觉罗·溥煦
  爱新觉罗·溥煦(1828—1907),清朝宗室。爱新觉罗·绵德曾孙,爱新觉罗·载铭第五子,奉诏为爱新觉罗·载铨嗣子。咸丰四年(1854年)封辅国将军,寻袭定郡王,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薨,谥曰慎。生平道光八年生于南府(即西单石虎胡同贝子宅),为载铭第五子。咸丰四年(1854年)九月定亲王载铨病祚,咸丰帝下诏“以绵德曾孙溥煦为后”,过继给载铨嗣子,住进北府(即缸瓦市定王府)。是月载铨薨,袭郡王。
(18281907)
26、宗希云
  宗希云,男,汉族,1928年12月生,山东泰安人,195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9月参加工作,初中。1945年9月至1952年2月为吉林省老头沟煤矿工人。1952年2月至1963年2月任吉林省蛟河煤矿采矿队长。1963年2月至1968年8月任蛟河煤矿党委委员、副矿长。1968年8月至1969年4月任蛟河煤矿革委会副主任、副矿长。1969年4月至9月任吉林省吉林市革委会副主任、蛟河煤矿革委
27、李纪方
  李纪方(1828-1885) 字伦青,白果长碧冲(今衡山县松柏桥乡长碧村)人。年轻时跟外祖父尹慎微学医。同治二年(1863)开始行医,对内科、外科、喉科、肿症等专心研究,医术日见精进。当时白喉病甚为流行,而诊治尚无专著,一般医师对此病束手无策。李纪方开始试用外祖父所传治白喉的一些方法。20年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辑成《白喉全生集》一书,使许多医生解开了白喉恶症的疑难,挽救了不少患者的生命,
(18281885)
28、刘其昌
  刘其昌(1828—1902)沙溪谿角村人。清咸丰十一年(1861)辛酉科武举人,同治元年(1862)壬戌科第三十二名武进士,殿试一甲第三探花及第。二等侍卫。同治元年在龙瑞村学府大街自建花岗岩“探花及第”牌坊一座,有石柱三条三孔,石狮一对。戌科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补山东道御史巡视中丞,转掌云南道事,授刑科给事中。历充顺天文武乡试同考监事官、文武会试监事官、考试汉学教习官。清光绪二年(18
(18281902)
29、黄以周
  黄以周(1828——1899),本名元同,后改以周,以元同为字,号儆季。浙江定海人。黄式三(薇香)四子。同治九年(1870)中举,历任遂昌、海盐县训导,处州府学教授,特荐加为内阁中书。应江苏督学黄体芳的聘请,在江阴南菁书院任主讲长达十五年,教以博文约礼、实事求是,治学道高而不拘于汉宋门户之见,江南许多高材生都出自其门下。《清史稿》载:“宗源瀚建辨志精舍于宁波,请以周定其名义规制,而专课经学,著录弟
经学大师(18281899)
30、汪瑔
  汪瑔(1828—1891)清代学者。字芙生,号无闻子,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客居广东番禺(今广州)。为汪精卫之叔父。幼随父宦游广东,寄籍番禺。成年后历佐郡县幕。在曲江县幕时,法军围城近一年,汪瑔献计焚敌舟,城赖以保全,遂聘入藩司幕。时潮州灾,有司发库银二千两赈济,然虑于部例,久未敢报。汪瑔以“税契奇多积余,非正赋,可以备非常时期之用”为由上报,朝廷果不问。此后各县水旱灾荒,均依此例赈库银,便利救民
清代学者(18281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