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07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1、李长庚
  李长庚(?~1807年),字西岩,同安翔风里十二都后莲保后边村人。少时警敏有远志,致力于读书骑射。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辛卯恩科武进士。初授蓝翎侍卫,乾隆四十一年补浙江衢州都司,累迁至乐清副将,调任福建海坛镇总兵。后因邻海民船被盗,误指海坛盗所为,被参革职。长庚被革职以后,出家财募乡勇擒盗,因功以游击起用,迁铜山参将。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为父守丧服满后,起为海坛游击,累迁澎湖副将、定海总
(?~1807)
2、何恬斋
  何恬斋(1721~1807年),名甘泉,字若虚,恬斋是他的号。阳西县织篢镇大洲村(大)人,人称何五公。何恬斋原籍江城,20岁时在织篢镇上行街买下一块地,开设福记油糖铺(即后来的南盛源、同盛祥两铺),除经营油糖外,还进行凉果加工。何恬斋利用商船到各地收购生果,制成果品,销往各地。其中最出名的是“软肉酥杧”和“蜜饯黄皮”。清代中叶,织篢福记油糖铺在广东享有盛名。何恬斋的经营秘诀有两条,一是讲求信用,薄
(17211807)
3、朱珪
  朱珪(1731—1807年),字石君,号南崖,晚号盘陀老人。与其兄朱筠,时称“二朱”。萧山蜀山街道越寨村,后迁黄阁河村。随父朱文炳由萧山侨居北京大兴县,故入籍顺天府。乾隆十二年(1747年),17岁殿试为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侍读学士。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主河南乡试,会试同考官。秋,授福建粮道。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擢按察使,兼署布政使。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补湖北按察使
(17311807)
4、冯敏昌
  冯敏昌(1747—1806),字伯求,又字伯子,号鱼山,壮族,生于广东省廉州府钦州长墩司南雅乡(今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大寺镇马岗村)。冯家是书香门第,文人辈出。曾祖父应祥,字征麟,太学生、增广生,曾任翰林院编修;祖父经邦,字宪万,增广生、太学生,曾任翰林院编修;父达文,字天岩,岁贡生,候补训导,历任开建、临高、花县教谕,初封编修,晋封奉政大夫。这种诗书传家的优良传统对冯敏昌的成长产生了积
壮族古代文豪(17471807)
5、汪辉祖
  汪辉祖(1730—1807),字焕曾,号龙庄,清萧山昭东大义村人。乾隆四十年(1775)中进士,五十二年为湖南宁远县知县。五十六年署道州牧,一月后再调善化令,后因足疾乞休回乡。汪家境贫困,父早亡,20岁就开始幕僚生活。他好学不懈,精明干练,博览群书,尤对法家学说钻研甚深。乾隆中期,东南沿海各省发现使用“宽永钱”甚多,朝廷怀疑有人私铸,诏苏、浙、闽、粤省总督、巡抚严查处置。闽、浙总督尹继善委托汪辉祖
(17301807)
6、鲍漱芳
  鲍漱芳 (?-1807)清代著名徽商。字惜分。歙县富竭乡棠樾村人。棠樾鲍氏家族世代经商,在两淮官商中具有较大影响。鲍漱芳从小跟随父亲在扬州经营盐业,是当时扬州著名的富商之一。鲍漱芳热心参加社会活动,也比较有政治头脑,1803年在川、楚、陕三省的最后平乱中,他组织富商们捐输军饷有功,被任命为盐运使,成为握有两淮盐业大权的显要人物。整个嘉庆一朝,鲍漱芳多次捐款为朝廷济困。1805年,黄河、淮河大水灾,
清代著名徽商(?~1807)
7、罗典
  罗典(1718-1807)清学政,岳麓书院山长。清湘潭县人。字徽五,号慎斋,康熙五十七年(1718)生,乾隆十二年(1747)乡试第一名,十六年进士,授编修,转御史,历任吏、工二科给事中,擢鸿胪寺少卿。两主河南乡试,督四川学政。罗典主持学政,不纯评论诗文优劣,而主要在培育人材。每于试前召集诸生讲学,试毕复行规劝教诲。外出时,闻村塾读书声,即往视察,并予指教。性刚介廉洁,任工科给事中时,有部属冒领肥
岳麓书院(17181807)
8、李时沛
   李时沛(1730~1807年),字雨亭,界首镇人。祖父李之纲,父亲李世正,都是读书之人。李时沛自幼年起跟随父亲和祖父学习诗书,吟诗作对,常出口成章,被人们视为圣童,少年便成为秀才,乾隆十七年(1752年)中举人。乾隆十九年(1754年),任盐城县知县,年仅25岁。此后,历任无锡、睢宁等县知县。在任职期间,为政清廉,为人宽厚;注重教育,关心农业。在盐城离任后,民间为他立生祠奉祀。在江南做官20余年
(17301807)
9、丁杰
  丁杰(1738—1807),原名锦鸿,字升衢、小山,号小疋(小雅),归安(今湖州)人。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进士,官宁波府学教授。少年贫困,无钱购书,常在书肆中看书。一生致力于经史,旁及《说文》、音韵、算数。去京时,正逢四库全书馆开馆,被请参与校对,有机会与著名学者卢文绍、朱筠、戴震、金榜、程瑶田等相讲习。对《大戴礼记》、《周易》研究精湛,著有《大戴礼记绎》、《周易郑注后定》。擅长校雠,每得一
(17381807)
10、金礼嬴
  金礼嬴(1772—1807),女,字云门,号五云,自号照明阁女史,山阴(今绍兴)人。自幼知书识字,尤嗜绘画,寝食相依。为秀水(今嘉兴)文学家王昙继室后,夫妇志趣相投,相敬如宾,常以诗文相商,遍游奇山异水。其画多以游历所见入胜。对人物、仕女、山水、花卉,均能匠心独运,妙夺古人。虔信佛教,尤精画佛、画梅。时求作画者,络绎不绝于门。书画并茂,书法晋、唐,兼工汉隶。其诗如其人,多清灵凄婉之致。
(1772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