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06年出生的名人介绍(2)
11、边成章
  边成章(1806~1880)字斐然。满州镶红旗人。世居新城(今高碑店市新城镇)。自幼读书,刻苦励学。成年后,因家道中落,遂弃儒学医,凡有关古代医籍,无不广为搜罗,一一披阅。闻人有秘方,虽远至千里,也要设法搜得,悉心研习。医术日精,尤擅长疡科。当时,某人患春温衄血,经他人治愈,但恐温毒未尽,转请成章再予诊视。成章索阅其所服之方,说:君疾已愈,但明春二月间,颈间必生巨疽,宜进行预治。此人未信。次年二月
(18061880)
12、贾洪诏
  贾洪诏(1806-1898),字金门,道光二十年(1840)进士。历任云南定远、他郎、河西、南安、元江、昆明等州县,后擢升景东同知、顺宁知府、贵州按察使、云南布政使、云南巡抚。他终于职守,勤政学民,干练有为,政绩显著。他清白自守,廉洁奉公,堪称一代廉吏。他解组归里后,讲学于郧山学院,设帐收徒,为郧阳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他急公好义,凡均州建学校、修堤坝、助宾兴、兴教化之事,无有奔走呼号,率先垂范,捐资
(18061898)
13、张荣组
  张荣组(1806年出生—1872年病逝,时年66岁)张荣组,号涫卿,字锡圭,别号润农,新田县大坪塘乡长富村人。1806年出生。根据历史资料推断,王鼎铭先生到新田时,他才23岁。因张荣组的父亲张老公为人忠厚、正直,在新田县城做买卖,王鼎铭在县城打击地痞恶势力时,是坚定的支持和拥护者,王鼎铭在状元楼组织青年学生建立童子军时,张老公主动将自己的儿子张荣组送到童子军受训。张荣组聪明勤奋好学,深受王鼎铭爱戴
(18061872)
14、牛凤山
  牛凤山(1806—1880),字梧阶,河南省巩义市明月坡(古汜水县属地)人。历任甘肃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地区)中营游击,加副将衔。复升任总兵,得四世一品封赠, 后因病离职还乡。幼年时,家境贫寒,跟着叔叔,苦练武功,技艺高超。据说他用弹弓不仅可以百步穿杨,而且可以盘中取果,又称凤凰夺窠。道光十三年(1833年),他27岁,在汜水县穆沟村、竹园村等地借钱赴京赶考,中一甲第一名,即武状元,官授头等侍卫,赐
(18061880)
15、陈德先
  陈德先,字慎初,自号峭夫,柘洋湄洋村人,清嘉庆十一年(1806)出生。道光十三年(1843)中举人。中举后,不愿交官结吏,潜心研究经学,专治汉代孔、郑所注《易经》,精于《小学》。后受同年举人山西省洪洞知县陈贯甫之聘,主持洪洞县玉峰书院。他订立学规,以明经学、正文体、端士习为要务,跟从学习的很多。山西平阳府尹闻知德先才能,商得洪洞县同意,聘请他主持平阳府办的平水书院。德先针对当时学生有的推崇汉学、有
(18061853)
16、梁科枞
  梁科枞(1806~1882) 号奂堂,大里乡沙埒村人,廪贡生。咸丰元年(1851年)任四里(平陵、吉京、石一、石二) 大团总,镇压当时响应太平天国起义的北流农民。咸丰二年,贵县黄东桂、黄阿石率众万余人与北流县内农民起义军联合攻略县北部,被梁科枞击退,黄东桂阵亡。咸丰四年闰七月,贵县施晚率大股义军在北流义军配合下,三面围攻北流县城,激战40余日,梁科枞乘风纵火,内外夹击,杀死义军数百人,生俘二百余,
(18061882)
17、杜翰
  杜翰 (1806—1866)字鸿举,号继园,杜受田之长子。滨州(今滨城区) 人。1835年(道光十五年)中举人,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中进士。1852年,其父杜受田去世时,杜翰正在湖北学政任上,奉命由湖北赶赴江苏护送其父灵柩回京。1853年底,以工部左侍郎入值军机,负责京城巡防事宜。杜翰素有才干,勇于任事,颇得咸丰皇帝的倚重和信任。1860年(咸丰十年)任会试总裁。9月,英法联军进逼北京,杜翰
顾命八大臣(18061866)
18、李福泰
  李福泰(1806-1871)字星衙(一作浚颐),清山东济宁人。道光进士。1854年任番禺知府。组织团练,推行保甲,镇压天地会陈天领导的反清起义。1856年英法联军进攻广州,率军民堵击敌船。次年英法联军第二次攻陷广州后,曾与南海令叶廷杰等人组织乡团;规复广州。1864年奉令督办东、北江军务,追求击太平军余部李世贤部。1865年迁广东布政使。钦年赴潮州办理中外交涉。擢福建巡抚。清理田赋,减免税厘。旋调
(18061871)
19、吴尚先
  吴尚先(1806—1886),名樽,原名安业,字尚先,又字师机,清钱塘(今杭州)人。年轻时迁居扬州,又移泰州乡间。当时其地药物缺少,他创用内病外治法,以膏药、熏洗等法治疗内、外、妇、儿等科各种疾病,颇有成效。著有《理瀹骈文》(又名《外治医说》),书以骈文写书,为一册治疗各种疾病的外治法专书,内容丰富。门类排列,包括敷、洗、熨、熏、浸、盦、擦、坐、嗅、嚏、刮痧、火罐、推拿、按摩等各种治疗方法,总结古
(18061886)
20、陆媛
  陆媛 (1806—1834) ,宾州城内人。惯称小姑,清代女诗人。陆小姑自幼受儒学父亲的薰陶,尤喜爱诗词。16岁出嫁,因体弱不胜耕作,常遭辱骂,后遭夫弃,遣送回母家。小姑回家后,以写诗词-,并在家设私塾教学童,以所得酬金赡养母亲,当时宾州学署训导滕问海以“紫蝴蝶花”为题考录生员,陆小姑寄呈绝句一首:风子何来栩栩然,依依绿叶我犹然;隋家禁院多妹丽,丰韵端凝独紫烟。滕问海很赏识陆小姑的诗词,亲自探望她
(1806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