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03年出生的名人介绍
1、夏燮
  夏燮(1803~1875),字谦甫,别号谢山居士,晚年又号江上蹇叟,当涂人,夏銮的少子。清道光三年(1823)举人。道光中叶,夏燮-陈述实行洋务的好处,被荐署安仁知县,不久又到鄱阳任职,在战乱初定的年代恪尽职守,很快使民众恢复生机。浙江巡抚黄宗汉,湘军魁首曾国藩经常邀请他商议军机大事,讨论战乱平定后将要实行的政策,并首倡各省设忠义局,曾国藩视他为左右手。不久,曾国藩奉旨回江西执行长江通商法令,在九
(18031875)
2、蒋元溥
  蒋元溥(1803~?),字誉侯,湖北天门人。清道光十三年(1833)癸巳科汪鸣相榜进士第三人。蒋元溥出身名门,他的父亲蒋立镛是嘉庆十六年状元。道光八年,蒋元溥参加乡试中举,经礼部试、殿试,钦赐探花后,授翰林院编修。道光十四年,蒋元溥出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后充任国史馆协修。道光十五年,充任文渊阁校理。道光十六年,蒋元溥充任教习庶合士。道光十七年,他在国史馆任纂修。道光二十年,蒋元溥任国史馆总纂官,再
(1803~?)
3、黄宗汉
  黄宗汉(1803~1864年),字寿臣(一说字季云,号寿臣),泉州登贤铺(今镇抚巷)人,清嘉庆八年(1803年)生,7岁丧父后由嫡长兄黄宗澄(嘉庆二十四年举人)教养成长。道光十四年(1834年),正式中举,第二年联捷中进士,初选庶吉士,散馆改兵部主事,充任军机章京,历任员外郎、郎中,升御史、给事中。道光二十五年,出任广东督粮道,调雷琼道,历山东、浙江按察使。黄宗汉担任御史时,多所弹劾。云贵总督桂良
(18031864)
4、陆遐龄
  陆遐龄(1803-1853)又名侠林,原定远县荒沛桥乡棋杆村(今属长丰县)人,其父陆怀珠,秀才。家有田地十二顷,为当地富豪。清咸丰三年(1853),聚众乡里,揭竿起义,率众两万余人,自称大帅主,公开打着洪天王旗号,扒官仓救百姓,抗官兵。影响震及朝廷。同年被清军诱捕杀害。陆遐龄青年习武,为人义气,乐助好施,当地人都说:“穷人找他想方(指借钱、粮),他连口袋底子都翻给你”。炉桥绅士方浚颐(清道光进士,
(18031853)
5、尤斯图斯·冯·李比希
  尤斯图斯·冯·李比希,男爵(1803年5月12日出生于德国达姆施塔特,1873年4月18日逝世于德国慕尼黑)是一位德国化学家,他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农业和生物化学,他创立了有机化学。因此被称为“有机化学之父”。作为大学教授,他发明了现代面向实验室的教学方法,因为这一创新,他被誉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化学教育家之一。他发现了氮对于植物营养的重要性,因此也被称为“肥料工业之父”。1803年5月12日生于德国达姆
(18031873)
6、吴元猷
  吴元猷(1803~1871),字敬圃,琼山大林乡道群村人。清代名将。孩提时失去双亲,被同村的地主收养,当童养工。几年后,因不堪地主-而出走,在村里打短工度日。十一二岁时长得魁梧壮实,十五六岁便能自立。婚后有妻子料理家务,便腾出时间习武、无师自通,练就一身武艺。村中青年推其带头办起武馆,请来师傅传授武艺。仅两年功夫,练得身轻如燕,敏捷如猿,挥刀如闪电,猛如风卷。后在海口一位饭店女老板洪名芳的帮助下投
(18031871)
7、郑敦谨
  郑敦谨(1803-1885)字小山,湖南长沙人,清朝大臣。道光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刑部主事。再迁郎中,出为山东登州知府,擢河南南汝光道。咸丰元年,泌阳土匪乔建德踞角子山,敦谨与南阳镇总兵图塔布督兵捕获之,被议叙,署布政使。二年,授广东布政使,仍留署任。个人介绍粤匪入湖北,命赴信阳,会南阳镇总兵柏山扼要设防。三年,命河南巡抚陆应谷统兵驻南阳,会城及信阳有事,许敦谨专摺驰奏。钦差大臣琦善督师援
(18031885)
8、晏端书
  晏端书(1803—1882),登道光十八年(1838年)钮福保榜二甲29名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出任浙江杭州府知府,改湖州府,升杭嘉湖道。历任福建汀漳龙道、浙江宁绍台道等职。咸丰四年(1854年)升任浙江按察使,六年升江西布政使,改山东布政使,同年升任浙江巡抚,兼署学政。咸丰九年(1859年)任大理寺卿,次年任督办江北团练大臣,升左副都御史。同治元年(1862年)署
(18031882)
9、饶廷选
  饶廷选(1803~1862年)字枚臣,闽县人,家住城内水部。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以千总随军东渡台湾镇压张炳起义,以功赏戴蓝翎。道光十四年(1834年),迁守备。翌年,再渡去台湾平定沈知起义,赏换花翎,署各营游击。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进驻同安马巷,擢都司;后升漳州游击。咸丰二年(1852年)署中营。翌年三月,小刀会包围漳州,廷选出兵击溃,升漳州镇总兵。咸丰四年(1854年),调贵州安
(18031862)
10、萧锦忠
  萧锦忠(1803—1854),原名衡,字黼平,号史楼,茶陵县下东人。清道光廿五年(1845)状元及第,是茶陵科举史上的两个状元之一。清代的状元大半出自两江,湖南在此之前,仅只一个衡山人彭浚得此殊荣。萧锦忠自幼刻苦读书。家中贫因无银钱用来买书,他就借用手抄录。他所学的经史书本,全是他一手抄成,订成册的。萧锦忠每日抄数十张纸,苦学不辍。道光十二年,萧锦忠考中举人。而后在京客居十余年,与名士来往频繁。他
(18031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