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03年出生的名人介绍(2)
11、张熊
  张熊(1803—1886),又名张熊祥,字寿甫,亦作寿父,号子祥,晚号祥翁,别号鸳湖外史,鸳湖老人,鸳湖老者,鸳鸯湖外史,西厢客。别署清河伯子,髯参军。室名银藤花馆。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张熊年青时代就移居上海,参加各种美术活动。他 喜爱收藏金石书画,一生收藏了一万多件古董珍玩,名扬艺林,被称为“沪上寓公之冠”。张熊最擅长画花卉,纵逸似周之冕,古媚似王武。尤其善于画大幅的牡丹,屏山巨幛,以寻丈计
(18031886)
12、钟人杰
  钟人杰(1803-1842)清代农民起义领袖。又名钟九。崇阳人。秀才。以教书为业。为人耿直,不畏-,曾支持窑民反对官绅禁止群众挖煤,受官府斥责。道光十九年,官府浮收粮米,-纳粮农民,遂与陈宝铭率群众围攻粮房。次年,崇阳衙役抓捕抗粮农户,他聚众痛打衙役,平粮房,并将减收赋税章程刊立石碑于县衙大堂。旋遭通缉。道光二十一年十二月十日,与陈宝铭等会合全县四十八保农民三千多人,攻入县城,开仓济贫,破狱纵囚,
清代农民起义领袖(18031842)
13、邹汉璜
  邹汉璜(1803年—1851年),字二序,号仲辰,又号罗谷。清湖南新化永固罗洪村(今隆回县罗洪镇)人。清医学家,诗人。邹文苏次子,邹汉勋二哥。学通经史百家及天文舆地医术,尤精医学。著有《明季湖湘乱离志》、《宝庆大政记》等19种著作共174卷。邹汉璜,幼年起便开始随父亲读经史,随母亲学地理。少聪敏,喜读古书野史,善古文,工诗词,精医术。咸丰元年卒,年四十八岁。著述颇多,尤医著更甚。下为子目:《素灵杂
清医学家,诗人(18031851)
14、达·拉布吉
  达·拉布吉(1803~1856)蒙古族,苏尼特左旗人。达·拉布吉幼年丧母,5岁时父亲图利特怕在内蒙古的内乱中丧失独生子,把唯一的家当——帐篷搭在马背上,前往蒙古,途中马被狼吃掉,父亲-把他送进庙里。后来,他被指定为第五世诺颜呼图克图-。达·拉布吉全名为丹津拉布吉,他用这个名字写了很多诗歌,其中蒙文的170多首,藏文的180多首,他的作品中,教诲诗占多数,也有流传整个蒙古地区的歌曲,如《永恒的爱》、
蒙古族(18031856)
15、朱琦
  朱琦(1803~1861) 朱凤森之子。字濂甫,号伯韩,桂林市人。清道光十一年(1831)举人,十五年进士。由翰林院庶吉士历官编修、给事中、御史。性刚毅,屡上 书论政,以直言敢谏著称于世。道光二十六年辞归桂林。后主持桂山书院 (孝廉书院) ,任山长。咸丰二年(1852)乡居办团练,对抗太平军,以守城有“功”擢道员、浙江候补。咸丰六年,再次以道员候选至京。十一年太平军攻杭州,以道员守城,后因省城陷
(18031861)
16、林昌彝
  林昌彝(1803~1876年)字惠常、芗谿。号石求石己子、茶叟、五虎山人等。侯官县人,家住南后街。师从经学家陈寿祺,饱览其藏书。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中举;后8次上京会试,皆落第。在归途中遍游大江南北、黄河上下,发为诗歌,皆豪气如云。鸦片战争爆发,写成《平夷十六策》及《破逆法》4卷。福州被辟为通商口岸后,英人租据乌石山积翠寺,昌彝绘《射鹰驱狼图》,名所居之楼为“射鹰楼”。咸丰三年(1853年)
(18031876)
17、何名科
  何名科(1803~1851年)安莪镇安莪村人。信宜天地会首领,清道光三十年领导安莪起义,威震两广边境。咸丰元年九月二十七日,被清军俘虏杀害。
(18031851)
18、黎奉元
  黎奉元(1803~1867 年), 又名风缘, 绰号“甩绳马骝”。佛山人。自小酷爱粤曲, 长大后结交粤剧界艺人, 钻研粤剧写作技巧。他编写的戏, 内容较清晰, 以力求“三戒” 为宗旨(三戒———戒诲淫、戒诲盗、戒封建迷信)。在剧本形式上, 改变过去提纲式的写法, 每一场戏都分别撰写成锣鼓谱、曲牌、曲词、道白、动作程式等较为完整的剧本的基本形式, 为后来粤剧剧本的编写起到奠基的作用。所写剧本, 富于
(18031867)
19、吕贤基
  吕贤基(1803—1853)清安徽旌德人,字羲音,号鹤田。道光进士。历任编修、监察御史等职。咸丰元年(1851),为工部左侍郎。次年,兼署刑部左侍郎。以太平天国声势日张,清朝统治动摇,疏请下诏求言。三年春,赴安徽督办团练,以抗拒太平军。后太平军克舒城,他投水而死。
(18031853)
20、李承霖
  李承霖(1803~1885),字雨人,号果亭。清嘉庆八年(1803年)出生。镇江人。清状元。道光四年(1824年)进学,道光二十年殿试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道光二十三年任广西学政,纪律严明,事必躬亲。考试时亲临监场,扭转当地“枪手”入场、公然作弊的风气。虽患目疾还坚持阅卷,晚年几近失明。任满回京后,入值上 书房,教皇五子奕读书。咸丰初,母死后回镇江守制。晚年家居,从事地方“善举”。生平诗文多散失,
(18031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