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01年出生的名人介绍
1、郑小谷
  郑小谷(1801-1872年),也叫郑献甫,自号“识字耕田夫”,广西象州县寺村镇大井村委白石村人,清代著名教育家、经学家、诗人、学者,广西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壮族历史文化名人,素有“江南才子”和“两粤宗师”之称。郑小谷先生出身书香世家,其远祖为东汉经学家郑玄,父亲为清代庠生;其外祖父张梦骥为清代进士。郑小谷先生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从小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且工诗善对,聪颖过人。15岁中秀才,25岁中
清代著名教育家(18011872)
2、汤鹏
  汤鹏(1801-1844)清朝监察御史,诗人。清益阳县人。字海秋,生于嘉庆六年(1801)。刻苦好学,善时文。既具文采、气势,且能联系时事 ,与一般八股制艺大异。道光二年(1822)进士,历官礼部主事、军机章京、户部主事,擢山东道监察御史。在任内,宗室工部尚书载铨叱责司官,朝廷已付吏议了结。而汤鹏以为司官为朝廷命官,如有过错,当交有司议处,不应任意唾骂。连续三上奏章,要求严惩。道光帝以其偏执,降为
(18011844)
3、李文安
  李文安,李殿华四子,1801年(嘉庆辛酉年)12月29日午时生,字式和,号玉川,又号玉泉,别号愚荃,榜名文玕,县学优廪生。1834年以优廪生中道光甲午科举人96名,1838年与曾国藩同登道光戊戌纽福保榜进士112名,殿试三甲,朝考以主事用,与林则徐之子汝舟同年服官刑部。1841年会试外廉官,始为部中主管广西、奉天、山西的司员,督理提牢厅兼行秋审处。后为四川主事、云南员外郎,督捕司郎中,记名御史。
李鸿章之父(1801~?)
4、何文庆
  何文庆(1801—1863),诸暨枫桥前畈村人。业从医道,擅治伤骨,尤精治疮疾。性侠义,嗜拳棍,出入江湖,广交远游,结盟浙东各地会党。清咸丰八年(1858)前后,以前畈村何家祠堂族人为核心,串联村民暗组莲蓬党。凡入会者均发莲叶捧荷花符钮一枚,置挂衣襟以作会徽,初以铜制,后改锡铸,故莲蓬党又称“镴牌党”。该党初宗为领导农民抗租抗捐,深得民心,归者数以千计。时,诸暨知县许瑶光率亲丁下乡催捐租,得悉文庆
(18011863)
5、谢浣湘
  谢浣湘(1801~1871年),女,字芸史。清嘉庆年间生于北关,为著名诗人谢声鹤之女,著名书画家谢颖苏(琯樵)之姐。浣湘幼承庭训,饱读经书。39岁设帐授徒,依靠学费维持生计,开创诏安第一所由女子主讲的私塾,是诏安历史上第一个女教师。浣湘诲人不倦,循循善诱。从教30年,她的学生(包括邻县、邻省负笈求教者)不少成为秀才、举人或书院、私塾教师。她的舅祖沈耻轩赠句曰:“学礼学诗男弟子,教忠教孝女先生”,确
(18011871)
6、朱熊
  朱熊(1801-1864)字吉甫,号梦泉,又号蝶生,别署墨禅居士,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与张廷济、文后山诸人游。又与张熊、任熊称沪上三熊。画花木竹石,脱尽前人窠臼,自出机杼,别开生面。嘉兴朱熊少年时与同乡文鼎(1766~1852)、张廷济(1768~1848)、殷树柏(1769~1847)等前辈书画家交游,于花卉画颇有领悟。道光二十七年(1847)至袁浦(今上海奉贤柘林镇)幕府作文吏,达十余年。后
嘉禾八子(18011864)
7、郑献甫
   郑献甫 (1801~1872) 字小谷, 号识字耕田夫,又号自石,广西象州人。清道光五年(1825)拔贡,十五年进士。官刑部主事,赏五品卿衔,后以教授著书为生。道光二十七年,在桂林任榕湖书院、秀峰书院主讲。咸丰七年(1857),为避太平军而移居广州,主讲于广东顺德凤山书院、广州越华书院。同治元年(1862)回桂定居,主讲秀峰书院。十一年任孝廉书院山长,直至去世。在文学上,评点直抒己见,力避道
(18011872)
8、沈兆霖
  沈兆霖(1801—1862),字尺生,又字郎亭,号雨亭,清钱塘(今杭州)人。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后任侍讲、侍讲学士、詹事、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等。咸丰二年(1852)任吏部侍郎,督江西学政。太平天国起义后,建议举办团练。八年英法联军及美俄公使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他反对“领事驻京”、“内江通商”两款,认为如此中国将丧失主权。十年署户部尚书。英法联军侵占北京,抢劫
(18011862)
9、陶恩培
  陶恩培(1801—1855),字益之,号文云,会稽(今绍兴)陶堰人。清道光十五年(1835)进士,选翰林庶吉士。十六年,散馆,授编修。历官四川乡试正考官,提督福建学正,顺天乡试同考官,山东道、江西道、广西道、京畿道监察御史。三十年,授湖南衡州知府。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进攻衡阳,总督程矞采主张退保省城,恩培力争固守衡阳。太平军闻衡严防,绕道取道州,并趋长沙。恩培因固守衡阳有功,受嘉奖,擢湖南
(18011855)
10、张陆崶
  张陆崶(1801-1862),字佩巌,号韵泉,晚年号淡如居士,汉阳县丰乐里(今东西湖区柏泉农场)人。5岁丧父,母亲系河南观察汉川人罗正墀之女,因而随之居外公家。10岁时所作诗文即晓畅大意,舅父非常喜爱他,在京师做官时把他带在身边,并请名师授读。清道光元年(1821)南归,以优等成绩入县学,十二年乡试中举。十四年赴京考试,因考中数超过限额而被遗下,复试中又因应试文章触中时弊而作废。一生12次赴京考试
(18011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