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78年出生的名人介绍(2)
11、唐鉴
  唐鉴(1778~ 1861)唐鉴,字栗生,号镜海、敬楷,善化县(该县河东今属长沙县及长沙城区五一路以南,河西今属望城县,后同)人,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生。父唐仲冕曾任陕西布政使,唐鉴幼年随父宦游,长大后始回湘求学,28岁录为秀才,入城南书院就读。嘉庆十二年(1807)中举人,十四年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充国史馆协修,授检讨。二十二年补浙江道监察御史,后因弹劾吏部,改派充乡试同考官和会试监试
(17781861)
12、林滋秀
  林滋秀(1778~1833年),号纫秋,字兰友,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生于福鼎县桐山流美村。自幼聪颖,5岁从父授读,9岁能吟“雨打竹林林滋秀,风吹荷叶叶向高”之佳对。10岁应童子试,16岁以《兰花赋》府试夺冠,18岁中举。嘉庆初年,滋秀三试进士不第。嘉庆八年(1803年)应聘为相国梁蕉林相府教席。阅遍相国家藏书,学益进,文名大噪。嘉庆十年返里,先后主讲于浙-阳书院、福鼎桐山书院,凡十余年,造
(17781833)
13、廖鸿荃
  廖鸿荃(1778~1864年)初名金城,字应礼,号钰夫。祖籍将乐,后迁侯官(今鼓楼区),家居城内北大街。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进士第二。授编修,累升至工部尚书、经筵讲官,赐紫禁城骑马。道光元年(1821年)八月,典试陕甘;生平总裁会试一次,典乡试、分校京兆试各三次,参与朝考阅卷、殿试读卷,又督学江苏、浙江等省,可谓“门生半天下”。朝廷以其谨慎可任大事,有重要水利工程,皆命鸿荃督办。道光二十一
(17781864)
14、赖英扬
  赖英扬(1778-1840)字虎臣,出生于新安县大鹏城。其父赖世超官至广东琼州镇镇台。赖英扬少年就投笔从戎,历经大鹏营外委、升补把总。在跟随水师提督的舟师围剿海盗于儋州新英外洋时,临危不惧,身先士卒。先后擒获盗船十八艘及邬石二筹洋盗三百八十名。当时两广总督百龄奏请圣上,赏给赖英扬“头等出力”银牌一枚,并升授水师提标中营千总,署理广海寨守备;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任虎门水师提标右营中军守备。筹划
(17781840)
15、刘鸿翱
  刘鸿翱(1778—1849)字蜚英,号次白,又号黄叶老人。潍县(今潍城区)城里人。1807年(嘉庆十二年)考取举人,1809年(嘉庆十四年)考中进士,官中书,间日入值内阁,闲暇则以文字自娱。他读书不务考据,求古人义理所在。喜古文辞,嗜读《左传》成癖。所作论辨、序记、传、志,文笔精妙。1818年(嘉庆二十三年),他典试湖北,所取多饱学之士。1826年(道光六年)选江苏太湖司马。公事闲暇,镌《绿野斋文
(17781849)
16、李诚
  李诚(1778—1844),字师林,号静轩,黄岩县(今黄岩区)石曲人。少时师从泽国戚学标与其父李秉钧学习经学、训诂。清嘉庆十八年(1813)二等拔贡,初任云南姚州通判、同知,后任新平、顺宁知县。两县贫穷,土豪横行,历任知县难以治理。执法无私,严惩豪绅;引种贵州橡树,栽桑育蚕;劝士绅置田设“义役法”,减民负担;筑桂香书院,修成《新平县志》8卷。去任时,士民攀辕不绝。精经学、地理、历算、医学,长期任职
(17781844)
17、郝澧
  郝澧(1778—1824)郝澧,字秋岩,齐河进士郝允哲之次女,约生于1778年(清乾隆四十三年)。七岁而孤,读父遗书,颇多收益。及长,工于诗文,格调清俊,超然脱俗,后受教于外祖母之弟宋湘皋和叔父寅亭,诗艺大进。24岁嫁给齐东县大张村张醒堂,为继配,生一子,名可观。醒堂前妻遗二女,秋岩待之如己出。课子甚严,以期有成。醒堂曾做杭州小吏,秋岩则把离情别绪常寄于诗词赠答。不幸丈夫患肺病去世,数年后子可观又
(17781824)
18、梁□
  梁□(1778~1845年),字维韬,号月山,将乐县竹舟都良地村人。他幼年进私塾就学,青年时闭门读书,无所不读,读必详细分析它的源流,分辨及于毫芒。梁认为,读书不应以制艺科名而满足,对学问应在道德养成上下功夫。他对理学研究较深,对“心性”之学的研究尤为独到,曾作《洗心图》,对人的心理和体状进行描摹、分析,提倡“洗心克己”,以求达到义心纯精、仁心成熟、私欲净尽、天理浑全的境地。他提出洗心要做到持敬、
(17781845)
19、杨铸
  杨铸(1778-1847) 字子坚,号石瓢,镇江人。十三四岁就熟读《文选》,王文治看了他作的诗后说他像头小狮子,“堕地便能跳跃”。后来又认识了杭州诗人宋大樽,宋送他一部李太白集。杨铸性好山水,家近北固山,尤爱焦山幽静,与定慧寺主持巨超为诗友。他经常漫游各地,遍历金华、天台、四明、牛首、采石、庐山、九华等地,所至皆有诗篇。张问陶赞他的诗是:“短句长篇无不好,举杯惊叹此全才”。巡盐御史曾燠在焦山看到杨
(17781847)
20、黄培芳
  黄培芳(1778—1859)字子实,号香石。石岐人。清嘉庆九年(1804)考取副贡生,道光二年(1822)补武英殿校录,道光十年(1830)授乳源、陵水教谕,升肇庆府训导,得赏内阁中书衔。晚年主讲羊石书院。自称“粤嶽山人”,工于诗文书画,善作行草,以诗闻名。与番禺张维屏、阳春谭敬昭并称“粤东三子”,又被时人誉为“粤东七子”之一、“岭南名儒”。著作甚丰,主要有《香山县志》1卷、《重修肇庆府志》22卷
岭南名儒(17781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