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43年出生的名人介绍(2)
11、爱新觉罗·永瑢
  爱新觉罗·永瑢(1743年一1790年):生于清乾隆八年十二月十四日,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第六子,生母是纯惠皇贵妃苏氏,号“九思主人”,薨于乾隆五十五年五月初一日。工诗、擅画,主要作品有《岁朝图》、《枫溪垂钓图轴》。事年表乾隆八年(1743年)十二月十四日,爱新觉罗·永瑢出生。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冬,17岁的他奉旨过继给乾隆的二十一叔、慎靖郡王允禧,封贝勒。乾隆三十四年十月,管理内务府事务
,满族(17431790)
12、邵晋涵
  邵晋涵(1743-1796) 清朝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字与桐、二云,号南江。高宗乾隆时进士。后充四库馆纂修官,史部之书多由其最后校定,提要亦多出其手。授翰林院编修,仍纂校《四库全书》兼辑《续三通》。晚年擢翰林院侍讲学士,兼文渊阁直阁事历充《万寿盛典》、《八旗通志》、国史馆《三通》》馆纂修官,并任国史馆提阁,兼掌进拟文字,前后任职史馆十余年,名卿列传,多出其手,曾辑佚《旧五代史》。所作《尔雅正义》
清朝历史学家(17431796)
13、胡亦常
  胡亦常(1743-1773年)字同谦,号豸浦。均安豸浦人。性至孝,有大志,好古学。乾隆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中举。年二十五,即以诗名,以五言最为出色。主要成就著有《赐书楼诗集》。钱大昕称其诗“妙悟天成,能于南园五子外自成一家”,《粤东诗海》亦称其“敏悟高妙”。入都后,与钱大昕交。既下第南归,与戴震同舟,手录其所著书,拟刊之。又致书钱大昕,欲志于经术。以多啖瓜粜解喝,得胃寒疾,抵家病卒。殁后,
岭南三子(17431773)
14、邓石如
  邓石如(1743~1805), 中国清代书法家、篆刻家。怀宁(今属安徽)人,原名琰,因避嘉庆讳,以字行,号顽伯、完白山人、笈游道人、古浣子。他出生于寒门,9岁时读过1年书,停学后采樵、卖饼饵糊口。后又靠写字、刻印谋生。曾在江宁大收藏家梅鏐处8年,“每日昧爽起,研墨盈盘,至夜分尽墨,寒暑不辍”。不久得到曹文埴、金辅之等人的推奖,书名大振。乾隆五十六年(1791),在两湖总督毕沅处做了3年幕僚。张惠言
清代书法家、篆刻家(17431805)
15、蒋仁
  蒋仁(公元1743-1795年)初名泰,后得“蒋仁之印”古铜印雨更名,宇阶平,号山堂、吉罗居士,女床山民。浙江仁和(杭州)人。布衣终生。性孤,寡言笑。工诗书法,善画山水,有逸趣。篆该以丁敬为宗,不轻为人奏刀,传世之作不多,为西泠八家之一。所作,布局平实,风貌苍浑自然,突出天趣。著有《吉罗居士印谱》。(1743~1795)清代篆刻家、书法家。初名泰,字阶平。后在扬州平山堂得“蒋仁之印”古铜印一钮,章
西泠八家(17431795)
16、蒋师爚
  蒋师爚(1743~1798),字晦之,号东桥,浙江余杭(杭州市余杭区仁和镇)人。诗人。乾隆四十四年试解元,乾隆四十五年庚子恩科(1780)三甲第14名进士,选庶吉士,乾隆五十四年顺天乡试同考官,五十七年福建乡试副主考;兵部官武库清吏司主事,兵部浙江主事。著有《阮嗣宗咏怀诗注》四卷、叙录一卷。子兵部御史蒋秋吟,孙蒋钺、蒋钫。
(17431798)
17、吴蔚光
  吴蔚光(1743~1803)字悊甫,号竹桥,别号湖田外史。昭文(今常熟)人。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礼部主事。旋引疾归,乡居终老。爱才好士,喜提携后进。工诗,风格艳丽。有《素修堂诗集》、《古金石斋前后集》、《杜诗义法》、《唐律六长》、《苏陆诗评》、《诗余辨讹》、《姜张词得》、《方言考据》等。
(17431803)
18、蒋基
  蒋基(1743~),字亦堂,号肯庵,江苏吴县(今苏州市)人。乾隆四十年乙未科(1775)三甲第18名进士。曾任陕西永寿县知县。诗人。有诗存世。编《肯庵自叙年谱》。同名同姓的有明神宗四川掌印都司、福建南路参将江苏苏州人蒋基。
(1743~?)
19、陈昌齐
  陈昌齐(1743~1820),字宾臣,号观楼,海康县南田村人。曾任浙江温处兵备道。清乾嘉年间著名学者。陈昌齐天资聪颖,博学强记,少年时就有“神童”之称。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乡试中举,次年联捷进士,选庶吉士。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陈昌齐被任为翰林院编修,曾在三通馆参与《永乐大典》勘校,独任地理一门。乾隆三十九年,主持湖北乡试,第二年参与礼部主办会试,为国选取一批有用之才。尔后,陈昌齐充当
粤秀书院(17431820)
20、郑石如
   郑石如(1743-1805):清怀宁人,本名琰,因避仁宗讳,以字行,又字顽伯,别号完白山人,笈游道人,清代书法金石学家和文坛泰斗、经学宿儒。父邓一枝善篆刻。幼年摹父篆刻,学隶书。北游寿州(今寿县),梁献见其隶书,倍加赏识,并荐与南京梅氏。梅氏家-代金石善本,邓博采众长,勤学八年自成一派。后去湖广总督毕沅幕府,吸收汉碑和唐李阳冰《三坟记》篆字之势,使之浑朴庄严,苍劲有力,自成一家,被后人称为“
(1743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