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95年出生的名人介绍
1、陈倓
  陈倓,江苏仪征人。字定先,号爱川,生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卒于清乾隆四年(1739)。清雍正十一年(1733)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陈倓天性纯笃,有宏远志向。九岁时已经能写文章,年少负有成器才名,一直刻苦自励。他的父亲陈在璿,训子相当严厉。陈倓体会父亲的期盼,他“昼夜苦读,学益进,摇笔文就,惊倒宿儒。弱冠补诸生,试辄高等。”陈倓不将富贵荣华放在心上,但“每语国计民瘼,则往复筹划,历历可施行
(16951739)
2、潘思榘
  潘思榘(1695-1752)江南阳湖(今江苏常州)人,清朝大臣。雍正二年进士,改庶吉士。三年,分刑部学习。六年,补主事。累迁郎中。八年,授广东南雄知府。骤雨水溢,郊野成巨浸,露宿於野。督吏卒治筏拯溺,出金瘗死赡生,活民无算。十三年,迁海南道。濬琼州西湖。深入五指山,安辑黎众,劾守将之残黎民者。调粮驿道。乾隆四年乾隆四年,迁按察使。惩贪鉏猾,理冤狱尤多。民以旱纠众入巿掠夺,思榘方被疾,强起坐堂皇,立
(16951752)
3、杨应琚
  杨应琚(1695——1767年),清朝大臣。字佩之,号松门,青海西宁人,本籍辽海汉军正白旗人。雍正七年(1729)由荫生授员外郎,出任山西河东道。11年(1733),正值38岁盛年的杨应琚走马莅任西宁道,其时西宁的防务虽经几番调整,依然处于“一线东通,三面外暴”的孤悬局势。商旅常遭抢掠,大众不得安定。为改动这种被动局面,乾隆3 年(1738),杨应琚请准把原属临洮府的归德(后改称贵德)改隶西宁府。
汉军正白旗(16951767)
4、章佳·尹继善
  尹继善(1695(乙亥年)—1771)章佳氏,字元长,号望山,满洲镶黄旗人,清朝大臣,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尹泰之子。 雍正元年进士,历官编修、云南、川陕、两江总督,文华殿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协理河务,参赞军务。有《尹文端公诗集》10卷等,曾参修《江南通志》。在十八世纪清朝封疆大吏中,尹继善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历史人物之一,其一生凡一督云贵,两任总河,三督川陕,四督两江,既曾操劳于军营,也曾奔波于
满洲镶黄旗(16951771)
5、贾赐桓
  贾赐桓(1695—1754) 字公爵,又字圭堂,号竹篱,又号坦思,朱牛村人,出生于世代书香之家。雍正间以优贡捐教谕,改诠县丞。乾隆五年(1740)授福建瓯宁县丞,十年(1745)调任台湾府诸罗县县丞,颇有政绩。任满,升甘肃平凉知县。子贾馈,工建筑,县城移建凤栖,一切工程规划布局皆由其设计。
(16951754)
6、陈谢勇
  陈谢勇(1695-7年),原名烈,官号烈卿,祖居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东乡,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4月26日生于南澳(今汕头市南澳县)。其少年时代在南澳读书,后考上武职。雍正八年(1730年)六月,授春江协都司,旋任澄海、崖州、春江、碣石等地都司、总兵等职。陈谢勇于雍正十年官于碣石时,遂迁居东海滘(今东海镇)。陈谢勇任都司时,屡与海寇交锋,勇敢善战,足智多谋。在一次与海寇作战中官军处劣势,陈谢勇
(1695~?)
7、曹頫
  曹頫(1695年?—?),字昂友,号竹居,曹宣第四子,曹寅嗣子,曹家最后一任江宁织造主事。 曹頫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叔父(一说父亲),因而在红学学术界颇受关注。胡适先生认为曹頫是小说人物贾政、甄应嘉的原型,并据此考证出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当代研究者则多认为他是贾宝玉的原型。《上元县志》之《曹玺传》载曹頫:“好古嗜学,绍闻衣德,识者以为曹氏世有其人云。”曹頫小小年纪就对儒家经典和程朱理学
(1695~?)
8、爱新觉罗·胤禄
  爱新觉罗·胤禄(1695-1767年)号爱月主人,清朝宗室大臣,康熙皇帝第十六子,顺懿密妃王氏所出。康熙末年,命掌内务府。雍正元年三月,奉命继嗣皇太极孙、和硕庄靖亲王博果铎。历官正蓝旗、镶白旗、正黄旗都统。乾隆元年,任总理事务大臣,兼管工部事务,食亲王双俸。 四年十月,坐与胤礽长子理亲王弘皙往来诡秘,停双俸,罢都统职。三十二年,薨,年七十有三,予谥曰恪,葬于磁家务。雍正帝胤禛即位后,为避名讳,除自
康熙皇帝第十六子(16951767)
9、丁敬
  丁敬(1695~1765),中国清代篆刻家。字敬身,号砚林、钝丁、龙泓山人、孤云石叟,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为西泠八家之一。丁敬爱好金石碑版,精于鉴别,并富收藏。他能诗,擅长书法和绘画。著有《砚林诗集》、《龙泓山人集》,篆刻作品收入《西泠四家印谱》。 丁敬是浙派篆刻的开创者。他的篆刻主要取法汉印,并广泛吸收明代文彭、何震、苏宣等人篆刻成就。丁敬篆刻风格清刚朴茂,特别讲究刀法,常用切刀、碎刀表现
清代书画家、篆刻家(16951765)
10、桑调元
  桑调元(1695—1771)字伊佐,号弢甫。浙江钱塘人。清雍正十一年进士,官工部屯田司主事。曾主大梁、泺源、敷文书院讲席。著《弢甫集》,有泉水诗《萩林邀仝和叔及予观趵突泉》《仝游张园》《仝游罗园》《酬萩林见过泺源书院韵》。
(16951771)